理论教育 寇凖建议由刘娥救元侃,观众见证大臣商议

寇凖建议由刘娥救元侃,观众见证大臣商议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拍摄场号:11集6场2018年6月29日,襄王府亭子,夜太宗一气之下把元侃打进牢里,判他流放,几位大臣私下商量怎么营救。最后寇凖说或许只有刘娥才能救元侃,结果还真说对了。两个女人伺候一帮老爷喝酒,看他们讨论救元侃的事。让观众能够感觉到,郭清漪在紧张地关注着这件事,因为她想挽救她丈夫。一般丫鬟来伺候就行了,但关系到元侃性命的大事,她们俩也参与进来,所以就有意让她们亲自来伺候。

寇凖建议由刘娥救元侃,观众见证大臣商议

拍摄场号:11集6场

2018年6月29日,襄王府亭子,夜

太宗一气之下把元侃打进牢里,判他流放,几位大臣私下商量怎么营救。最后寇凖说或许只有刘娥才能救元侃,结果还真说对了。毕竟刘娥也生了一个皇孙,她没有郭贤的顾虑,应该可以去说。

拍这场戏的时候,我尽量把导演对观众的主导性减到最弱,或者说藏起来,希望增强人物的代入感。主导性就是导演直接给观众安排看什么。比如,导演让镜头切来切去,就要观众看某个人,或者看到某个表情,听到某句话。我想弱化这种感觉,让观众能够进入角色的视角,更加自然地代入进来。

这场戏我安排了郭清漪和潘玉姝的视角,带着她们的期盼和焦虑,观察大人们。两个女人伺候一帮老爷喝酒,看他们讨论救元侃的事。让观众能够感觉到,郭清漪在紧张地关注着这件事,因为她想挽救她丈夫。本来这场戏没有两个女人什么事,只有男人能上酒桌,女人也不能上。一般丫鬟来伺候就行了,但关系到元侃性命的大事,她们俩也参与进来,所以就有意让她们亲自来伺候。

红楼梦》里面规格比较高的饭局,也是夫人们出来伺候。比如贾政和贾母在饭桌上坐下来的时候,王夫人在一旁伺候。如果贾母不叫王夫人、邢夫人她们坐下,她们都要站着伺候的。如果她们坐下来,就是王熙凤伺候。辈分一层一层的,很讲究。

这场戏我用她们俩安排饭菜开场,这样就用了郭清漪的主视角,相当于也是观众的视角,观众跟她一起看这帮男人怎么商量,镜头带着她们的关切去拍。让观众看到整个饭局的布置,之后主要就是清漪的镜头,她的视线跟着说话的人在转。

把这些视线镜头跟她们上菜的镜头剪到一起,这场戏就有了,观众的参与感也跟着郭清漪出来了。(www.daowen.com)

他们吃饭的方式,包括坐姿等细节特征,我们参考了很多画。从画里面我发现,宋代的人相对来说很随意。日常在家吃饭,他们一般不是一本正经围着一张方桌,大部分都用榻。榻的特点是可以倚着,人的姿态相对比较自由,整体感觉比较休闲,有家庭感。

饭菜的布置也参考了宋画。宋人榻上的小桌多数用来放酒,菜需要一张大桌,我们就用了这种长几,跟榻可以配套。这样布置就是为了搭配这种闲散的感觉。《文会图》里有特别大的桌子,摆在野外,桌子四周摆着用来坐的墩儿,很休闲。有的则是榻,榻上的人都是半盘半坐,有的倚在榻边,总之形体是闲散、放松的。画里也会有一些椅子,椅子有椅搭把椅子盖住,就像桌布一样,它跟服装的休闲感是统一的,生活感比较强。

这场戏里面,郭贤算是主人,更闲散一些,跟秦王在秦王府夜宴那场戏差不多。卢多逊凑过去跟秦王说要紧事的时候,秦王也是这种状态,很闲散自在。

背景的屏风也挺重要的。宋画里如果是在室外,屏风一摆,就形成一个临时性的空间格局。这种布置其实在日本的很多片子里就有,黑泽明在《乱》里面狩猎的戏,用布一围就是一个大房间的概念,大家就在里面议事或者宴请。

《听琴图》也有这种感觉,用一些简单的布置营造出一个区域。一个假山的墩儿,上面摆一盆花,然后两只圆墩上坐两个人,弹琴的人旁边还有一个小案,放一只小香炉。几样东西一摆,空间感就出来了。

线条也很重要,这是屏风另一个功能。把人框在线条里,视觉的重心就有了,也有一种绘画感。这场戏的场景里有四根柱子,容易拍得很难看,但有了屏风的框以后,画面就完整了。

这是一个方法,用线条来构图。我们也会把这种布置搬到室外。比如德昭跟元侃吃饭的那场戏,在阁楼下面,把屏风搬来放在后景,他们俩一坐下来立马就是一幅画,有平面有透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