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难以直接符合要求,请提供其他标题

难以直接符合要求,请提供其他标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堂戏的特点是台词量很大。它的戏剧性都在对话里面,而且大臣上朝都是站着,不能来回走动,很难有调度,所以朝堂戏最容易拍得死板,容易催眠,节奏也不好控制。但古装剧的朝堂戏内容又很重要,该说的还必须得说,看着不好看也不能随便快进。我们拍朝堂戏就不一样,要有人眼感,如同赵恒或刘娥,要有坐在皇位上的人的视线。在电视剧的文戏里,这部戏可能是“斯菜”用得最多的。

朝堂戏的特点是台词量很大。它的戏剧性都在对话里面,而且大臣上朝都是站着,不能来回走动,很难有调度,所以朝堂戏最容易拍得死板,容易催眠,节奏也不好控制。但古装剧的朝堂戏内容又很重要,该说的还必须得说,看着不好看也不能随便快进。

我不想拍得死板,所以就用“斯菜”(斯坦尼康手持移动摄影机的俗称),让镜头在人群之间穿梭。人不能动,机器可以动,拍他们说话和听话的反应,抓话的契机。这种拍法还很考验摄影师,他要熟悉戏的内容,不光是要知道台词,还得知道台词的前后关系。他要能够把镜头的顺序组织出来,知道哪个演员该说话了,说完了之后谁接话,抓住他们听的反应。比如寇凖跟王钦若说话,寇凖说完轮到王钦若说的时候,摄影机就可以先“找”到第三个要说话的人把他先带进来,比如丁谓,然后等王钦若说完,镜头就跟过去拍丁谓说话。

一般来讲,“斯菜”的作用是拍一些运动场面,不太拍这种文戏。而且擅长“斯菜”的摄影师多数偏技术类型,对戏本身的内容没什么感觉,都是记录动作,知道机器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走,注意不到台词。我们拍朝堂戏就不一样,要有人眼感,如同赵恒或刘娥,要有坐在皇位上的人的视线。所以摄影师要对台词特别了解。我们说戏的时候摄影师陈柏全总在旁边听,他还在剧本台词上夹小纸条帮助记忆。有时候还顺带着练机器,他看哪句话要说完了,机器就跟着动,抓到下一个人的反应和接下来说的话。他还要知道一个演员说一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谁的意见最重要,这样他才知道要抓什么。

这种拍法要让节奏衔接上,演员也要配合好。摄影师扛着机器在演员里面穿来穿去,演员得给机器让位置,早让了会穿帮,晚让了会和机器撞上。而且宋代的官帽有很长的帽翅,一不小心就打到机器上了,或者打到其他人身上。一开始大家还会撞帽翅,后来大家都找到感觉之后,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让过去了,很流畅很默契。这些大臣演员的台词功夫好,跟摄影机的配合度高。

电视剧的文戏里,这部戏可能是“斯菜”用得最多的。我一般会设计一套运动调度,目的主要是让镜头有种人眼的感觉,比较自然。相比之下,如果用不停切镜头的拍法,就有点强迫观众看的意思,切到什么就让观众看什么。这两种拍法,镜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www.daowen.com)

这样的拍法在剪辑的时候也不是按照客观叙事的方法来剪,而是主观叙事,直接按照意思衔接,把过程省略掉。我就让剪辑师Shirley这么剪。王家卫所有的片子都是这种主观的剪法,所以Shirley特别能够接受。

柏全也挺逗的。这些戏特别辛苦,拍多了他喊累,但要是让他歇久了,他又觉得失落。他确实很敬业,有时候如果他自己觉得过不了,都还想再来一遍。他把戏琢磨得很细,所以他的镜头里面,想要拍的东西基本上都能抓到。另外,他不是那种很机械的人,我是和懂戏的曾老师合作过来的,所以希望摄影师能对戏有感觉。

拍有些演员戏份的时候,有时碰到戏没到位,他很生气。一些演员经验不足,每次演的节奏都不一样,会让摄影师很难办。比如走戏的时候,柏全本来看好了一个点,知道机器从哪开始动,准备好了提前量,结果到实拍的时候,演员没有做那个反应,就开始讲台词了,他就很气。

好的摄影师会抓表演节奏,知道镜头的运动该怎么搭配台词,按表演的节奏去找每一个人的镜头。反过来,好的演员也有好的表演节奏。如果老是踩不着点,摄影师也不好配合。有些演员不太能把握住语言节奏,一会儿抢了,一会儿说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