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赵祯身世之谜及母子关系问题的戏剧冲突与误解

赵祯身世之谜及母子关系问题的戏剧冲突与误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子关系问题的焦点就是赵祯的身世之谜。狸猫换太子是埋在母子之间最大的结,这里面最大的戏剧冲突点是误解。另外,刘娥可能倾向于让赵祯娶一个有主意的人。这导致苏义简为维护他们母子关系而赴死。而丁谓是实力派的新政人物,这是最可怕的。一开始编剧们不同意,主要是觉得这样有损赵恒这个人物的形象,本来两人之间有这么忠贞的爱情,结果他还怀疑刘娥。

赵祯身世之谜及母子关系问题的戏剧冲突与误解

我们写最后几集费的精力是最大的,最后只有唐唐和小鹏两位编剧了,他们写了相对偏后面的十几集,坚持啃下了硬骨头。

后面的戏比前面更难写。这个时候刘娥已经实现了赵恒的遗愿,抚养小皇帝长大成人,继位、大婚、还政。我们说养育比生育更难,体现在最后十集戏上。我的思路是,它不应该全是权力斗争的延续,还应该集中在母子戏上。

母子关系问题的焦点就是赵祯的身世之谜。狸猫换太子是埋在母子之间最大的结,这里面最大的戏剧冲突点是误解。另一个点就是孩子长大之后青春期的逆反。所以我们把赵祯得知自己的身世这件事放在他的逆反期,这样把这两点捆绑在一起,爆发出来的矛盾最激烈。

历史上,宋仁宗赵祯在身世问题上对刘娥确实有过误解。刘娥死后,他听说了自己不是刘娥所生,还听说生母李宸妃是刘娥给害的。赵祯决定亲自去李宸妃的陵寝开棺。去了之后,他看到宸妃是按照一品夫人的规格下葬的,身上还穿着皇太后的冠冕。他意识到自己听人谗言误解了刘娥。我们就利用这个点设置母子二人的矛盾:刘娥含辛茹苦把他抚养起来,结果他对她有很深的误解。

青春期最大的矛盾点集中在谈恋爱。历史上赵祯是14岁登的基,我们为了让他能够谈恋爱,把登基推迟到17岁,主要写他登基之前这个时期的事。我们查了资料,看有没有这方面的素材可以发挥,结果确实有。赵祯在婚姻的问题上跟刘娥有冲突。赵祯的第一个皇后是刘娥定的,就是郭清悟的原型。赵祯并不喜欢这个女孩,喜欢另一个,但刘娥不同意,赵祯没办法,只能服从。直到刘娥死了之后,赵祯才找了一次机会把这个郭皇后给废掉了,后来立了曹皇后。

所以我觉得刘娥看上郭清悟,主要是要帮小皇帝联合郭家的宗族关系。另外,刘娥可能倾向于让赵祯娶一个有主意的人。她自己这么艰难走过来,知道宫里面的关系有多复杂,只有有主见一点的女孩才能够保护她的儿子。郭清悟原型是个小悍妇,平日里骄纵,很不招赵祯喜欢。

我们就根据这个写了郭清悟和曹汝两个角色,把小皇帝谈恋爱这个矛盾跟宗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结合了起来。赵恒的时期是郭家和潘家,到赵祯的时期成了郭家和曹家。政治和身世的纠葛成为后面故事的主线。

这里面最大胆也最关键的一笔,就是让赵祯私奔。剧本原来没有这一笔,但这部分的戏我一直不太满意。一开始就是写他们天天打嘴架。要么就是政治斗争,揪着刘娥垂帘的事情来回折腾;要么是曹汝和郭清悟两个小女孩吵架。我觉得这样不行,孩子戏也撑不住场面。我跟编剧说,必须要有一些能引起宫廷之争的行为,要让孩子掀翻大人的桌子才行,相当于要构置一个小一点的类似狸猫换太子的事件。这个行动要能够调动各方,把政治、家庭、感情都搅在一起,促成一个无法挽回的紧张事态,再发酵出来强烈的结果。

后来想到了私奔。皇帝私奔可不是一般的事。这么一想,戏的边界一下子就打开了,因此有了由刘娥逼婚而起的故事。我们设计了赵祯跟刘娥之间的矛盾,各自在自己的寝宫里不相见,让宫女太监相互传话,打嘴架。

为了抗婚,赵祯故意淋雨弄病自己,扔了婚服,把裁缝赶了出来。赵祯最后被刘娥逼得没有办法,一气之下跟曹汝偷偷跑了。小皇帝出走之后,到了社会上才有机会听到了自己的身世。之前赵祯在皇宫里面长大,在刘娥给他规定好的情境中长大,有点像《楚门的世界》。赵祯一直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面,有一天突然开了一扇门,他出去之后发现,外面怎么是这个样子?怎么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的身世,我自己却不知道。(www.daowen.com)

这个事情给母子二人的矛盾火上浇油。逼婚加上身世问题,这个矛盾立马激化了。这导致苏义简为维护他们母子关系而赴死。他得去封住所有人的嘴,帮刘娥保住这个秘密,然后被丁谓和王钦若抓住把柄告发,倒逼刘娥亲自签署斩首的谕旨。这样一套戏就成立了。

朝政方面的戏,则主要是刘娥为赵祯扫清朝廷政治上的障碍。当时丁谓的政治势力确实很强,到处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连被贬流放之后影响力都在。刘娥必须把他扳倒。相对来说,曹鉴那种文人以死明谏的闹腾方式刘娥其实并不是很怕,因为他毕竟是老臣,都退休了,政治影响力没有那么大。而丁谓是实力派的新政人物,这是最可怕的。所以刘娥就用了一出“屏风计”,这一计扳倒了丁谓,后面的朝廷格局就出来了。

另外,我们没有让李宸妃像历史上那样活那么久。历史上,赵恒去世是在1022年,而李宸妃是在赵恒去世的十年之后,跟刘娥相继去世的。就我们的剧来说,在赵恒死后这十年,如果李宸妃也一直在,赵祯成长条件就变了,夹在两个母亲之间,不好写戏。在宫廷里很难有绝对的秘密,小赵祯长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自己的身世有所耳闻,那样再写十集也不一定够,刘娥的处境也会更难写。为了不跑题,还能围绕着养育的主题,就把人物的命运做了一定的艺术化处理,让李宸妃在赵恒死后不久去世。

有了这几个点,大事件就通了,母子二人的身世误解就恰当了。而且李宸妃的死关系到非常重要的一笔,就是遗诏。这是非常狠的一笔,刘娥想不到赵恒居然还防了自己一手。

皇帝死的时候,遗诏是最重要的,后面的安排得按这个来。遗诏的情节不仅能够把所有人的内心都暴露出来,同时也符合赵恒这个角色。他安排了狸猫换太子这件事,但还是多少有一点后顾之忧。他确实特别倚重刘娥,但也有一点担心,万一她要像武则天一样夺权怎么办?他就私下给宸妃留了一份遗诏。万一要是有这么一天,刘娥没有按他的遗志去做的话,宸妃可以拿出遗诏来解决问题。但他唯独没想到,宸妃在他死之后就跟着去世了。这一笔对刘娥来说确实比较狠,但政治就是这样。对于女人来说,不公平往往就在这里。

遗诏这一笔我想了很久才定下来。后面六集我们简直推翻了无数次,所有人都快扛不住了,一直到开机之后还没有定下来。刚开机的一个月,每天拍完戏回来就跟编剧聊这几集戏,聊到凌晨。但又老是聊不出结果,始终觉得收不住尾。最后想到了这个遗诏的设定。一开始编剧们不同意,主要是觉得这样有损赵恒这个人物的形象,本来两人之间有这么忠贞的爱情,结果他还怀疑刘娥。后来我们把曾老师他们几个主创都叫了来,一起讨论。曾老师支持我,说这一笔非常重要,人物就有复杂性了。

我觉得这一笔并不会把这个人物毁掉,它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反而更有说服力。赵恒身为帝王,不管对刘娥多么信任,跟她感情再好,但关系到赵家的江山,他不敢冒这个险。万一皇位没有传给赵祯呢?他是绝对不允许的。赵恒费那么大心思换了太子,就是想让刘娥抚养赵祯当皇帝,这是他身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谁破坏都不行,刘娥破坏也不行。所以他还是防了刘娥一手,万一刘娥没有按照他的意思来,李宸妃就可以出示遗诏。这样改其实加强了狸猫换太子是赵恒的想法的说服力。历史毕竟是男权的历史,遗诏象征着赵恒把权力和感情分得很清,也意味着一个女性在历史和政治中的地位。男权在身后依然可以凝视你。女性视角才可以看到这一点。

想通了这几个大事件,剧就能够收尾了。编剧重新组织了情节,把这几笔都串了起来。故事不能到狸猫换太子就完了,后面还得翻上去一番,狸猫换太子之前是生育的故事,之后就是养育的故事,养育的故事立住了,整个戏才算完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