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风俗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组织相关专家对风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科学的规划旅游接待量,制定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风俗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这就要求风俗旅游开发要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对于那些基础设施和客源状况不是很好的风俗旅游资源可以先将其保护下来,等到条件成熟时再开发利用。切忌一哄而上,最终陷入困境,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各流域段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整合资源,打出各自的特色,避免重复研究。
汉水流域文化博大精深,汉水风俗作为流域文化颇具特色成分,人们对其认识和挖掘需要一个过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汉水文化研究开始起步, 而就汉水流域风俗文化研究来看,汉水中游的“鄂西北风俗文化研究经历了1984年至2002年间的导入期,2003年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域外作者起到学术带动作用,本地研究队伍迅速壮大;研究重点分布于六个专题,民间文学占很大比重;高校学报是发表论文的主要途径,本地学报成为一个重要窗口;学术视野与研究方法的变化体现风俗学研究的学科性质;学科研究性质基本成熟,具有明显的本省地域特征,全国性的影响还不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
汉水上游的陕西理工学院的汉水文化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和学院的发展壮大,汉水文化研究也逐步走向繁荣, 共出版专著二十多部、发表论文三百余篇、核心期刊近三十篇、提交有关咨询报告二十余份、承担国家级课题二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项,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该院的汉水文化研究已经走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阶段。整个流域文化的研发,经过数个学院的数十位专家的艰苦努力,已逐渐形成了核心团队和汉水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思想库、人才库。(www.daowen.com)
汉水流域上游主要传承开发传统的汉水风俗和历史文化,如三国两汉文化、汉水源头文化、宁强县羌文化等;汉水中游的郧阳区域有抚治文化、沧浪文化、青铜文化、方国文化、人类考古遗址文化和移民文化、武当道教文化、房陵流放文化、民族史诗文化等。南阳的支流文化、医药风俗文化、社旗商贸风俗文化等;下游的荆州三国文化、随州炎帝文化、孝感孝文化、汉派文化等,以及中游的调水文化,全流域的生态文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