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水流域民间刺绣-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汉水流域民间刺绣-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盛产蚕丝、棉花的汉水流域,刺绣是广大城乡妇女极为喜爱的手工艺。汉水流域民间刺绣内容多以花卉鸟兽为主,色彩讲究饱和鲜明,造型强调夸张洗练。汉水流域刺绣的底料多为乡村家织土布、麻布。民间刺绣的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走兽、飞禽、花卉、虫鱼等。江汉平原一带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民间刺绣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着楚文化的传统。

汉水流域民间刺绣-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刺绣过去又叫“女红”。汉代刺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唐宋至明清更加发达。刺绣在民间曾广泛流行。《宁陕厅志》载: “纺棉绩麻人人能之。刺绣多未娴也。”在盛产蚕丝、棉花的汉水流域,刺绣是广大城乡妇女极为喜爱的手工艺。几千年男耕女织的传统风俗,促使女孩子从小就在母亲的教习下穿针引线、挑花绣朵。姑娘出嫁,总不免要挑绣一些日用品作“陪嫁”,在寓意爱情幸福美满之时,也展示新娘的心灵手巧,以博取左邻右舍的称赞。故汉水流域有“无女不绣花”之说。绣手云集的乡镇,往往被冠以“绣”名,如汉口的“绣花街”、洪湖的“绣花堤”、石首的“绣林镇”等。

汉水流域民间刺绣内容多以花卉鸟兽为主,色彩讲究饱和鲜明,造型强调夸张洗练。绣品中的纹样都有一定的“说头”:或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或憧憬爱情幸福,家庭美满和睦;或寓意家族兴旺,子孙万代绵延,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善良愿望。

汉水流域刺绣的底料多为乡村家织土布、麻布。除本色布,还有用靛青染的毛兰布,解放后多用洋布。刺绣用的线多为棉线和丝线。染料有靛青、紫草、石榴子、红花等植物染料。民间刺绣的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走兽、飞禽、花卉、虫鱼等。民间刺绣的针法主要有:十字绣,按底布的经纬格路每两针十字交叉。若干十字的连续和不同排列,构成具有丰富变化的形象。编花,类似编织。高绣法,在绣底铺贴一层棉花,然后在上面绣一层丝线或金银线,具有浮雕效果。(www.daowen.com)

汉水流域刺绣品主要有:第一,绣花枕片,在汉水流域随处可见。过去使用的枕头,呈长方形,内置棉絮、谷壳之类充填物,两端绣花,四片为一组,常以“渔樵耕读” “梅兰竹菊”等为题,以求相互对应。第二,绣花鞋垫。以汉水中上游最多最好,十堰、安康,姑娘出嫁前要绣上多达数十双的鞋垫,择其最好的给意中人作信物,余为嫁妆。第三,江汉平原一带的凤凰绣。江汉平原一带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民间刺绣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着楚文化的传统。楚人祟凤,故民间绣品中的凤凰姿态万千,有的雄健威武,有的轻盈飘逸。硕大的冠,五彩缤纷的羽毛,一尾、二尾、三尾,甚至无尾, 全凭艺人以浪漫遐想,信手拈来。用于喜庆场面的民间绣品,多取大红或深红底色;而日常生活用品,则多取黑色或深蓝色。这固然是从实用出发,红色吉利红火,黑色耐脏耐用,但也与楚先民偏爱红、黑两色的传统有内在联系。此外,还有披肩(又称云肩)、枕顶、手帕、围裙、坎肩、包单、门檐、帐檐、床檐、床单、围嘴、肚兜、眼镜盒、钱包、褡裢、裹肚、绣鞋、笔插、袜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