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鄂西北锣鼓歌,汉水流域民俗文化成果

鄂西北锣鼓歌,汉水流域民俗文化成果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锣鼓歌是鄂西北人民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重要民歌体裁之一。鄂西北人对锣鼓别称有两种,一称“火炮”,一称“点子”。如果从演唱内容上分类,鄂西北的锣鼓歌又可分为文歌锣鼓、战歌锣鼓和叫歌锣鼓等三种类型。与文歌锣鼓相比,“战歌锣鼓”和“叫歌锣鼓”则充满着火药气味。在艺术上,鄂西北锣鼓歌特色非常鲜明。1.阴锣鼓阴锣鼓传说起源于庄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鄂西北的锣鼓歌手们都认定庄周是锣鼓歌的始祖。

鄂西北锣鼓歌,汉水流域民俗文化成果

锣鼓歌是鄂西北人民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重要民歌体裁之一。由于这种民歌都要以锣鼓为伴奏乐器,边敲打边歌唱,加之锣鼓声音洪亮高昂,所以一唱起来便地动山摇、声震四野,给人一种粗犷豪迈、气壮山河的感觉。汉水流域的锣鼓歌共分为阴歌锣鼓、薅草锣鼓和花鼓穗等三种类型,后来又从花鼓穗中裂变出载歌载舞的秧歌锣鼓和只打不唱的威风锣鼓。就其锣鼓本身来说,锣鼓有铜属、木属、革属三类,铜属中有大斗锣、马锣、勾锣、抛锣、大镲、小镲、铙、钱、罄、叮、摇铃等11种;木属中有木鱼、简板、竹板三种;革属中有大鼓、中鼓、腰鼓、手鼓、战鼓、柿饼鼓、木桶鼓等7 种。最大的鼓是战鼓,直径有一米五,需两人抬着或用木架架着打,鼓声能传出二平方公里左右,最小的鼓是手鼓,小到一手能捏两个。

鄂西北人对锣鼓别称有两种,一称“火炮”,一称“点子”。“火炮”讲究阵容和声势,要求至少在十件以上; “点子”用于伴奏,只要求中鼓、大斗锣、勾锣、抛锣、大镲、小镲等六样即可,以免喧宾夺主。在锣鼓的用途上, 抛锣是引路的点子,鼓和大镲是掌握韵律的主乐,大斗锣、勾锣、马锣、小擦是给鼓点和音的配乐,罄、叮、木鱼、简板、竹板是给歌声打拍子的轻音乐,摇铃的主要用途是招呼开场或休整的,而腰鼓、手鼓、战鼓、木桶鼓和大鼓则多用于阵容庞大的秧歌舞和威风锣鼓。演唱阴歌锣鼓时只用中鼓或柿饼鼓和大斗锣两样,演唱薅草锣鼓时只用中鼓、大斗锣、抛锣、小镲等四小件,主要是以歌为主,以锣鼓和乐,相对于花鼓穗和秧歌锣鼓的气势要文静许多。如果从演唱内容上分类,鄂西北的锣鼓歌又可分为文歌锣鼓、战歌锣鼓和叫歌锣鼓等三种类型。文歌锣鼓是指仪式歌,例如阴歌锣鼓中的开歌路、烧更纸、摆十杯酒、安五方、还阳和薅草锣鼓中的请神歌及送神歌,又例如花鼓穗中的开光和卧灯等仪式套路,必须由专业歌师演唱,场面也由锣鼓歌师自由掌控,显得既文明又深沉,故此称作“文歌锣鼓”或“文锣鼓”。与文歌锣鼓相比,“战歌锣鼓”和“叫歌锣鼓”则充满着火药气味。战歌就是“打嘴仗”,郧西县叫作“钻子歌”,房县叫作“比大小”,丹江口人叫作“翻田埂儿”,竹山、竹溪的人又叫作“对歌”,还有些地方叫作“打歌擂”。常见的套路有比古人、招驸马、将男比女、将人比畜、耍侃子、攒言子等,看谁知识丰富、掌故丰厚、口才过硬。战歌锣鼓常常穿插于阴歌锣鼓、薅草锣鼓和花鼓穗之间,是仪式歌之外的主题歌。叫歌锣鼓就是盘诘歌,又叫盘根问底歌, 形似于歌剧刘三姐》中的对歌。鄂西北的叫歌锣鼓有三种类型:一是盘诘考问,例如:“正月里是新年,什么人捧灯到堂前?二月里龙抬头,什么人彩楼抛绣球?”或“正月里什么花檐门高挂?什么人十三岁修行出家?”等。二是猜谜语,例如: “孔明设计过大江鲁肃游说鲁国邦,杨六郎要杀杨宗保, 宗保舍不得穆家庄,你把四字对我讲,莫叫字谜压书箱。”三是对对联,例如: “手拿一把金交椅,歌师坐下我站起,我把上联来题起;宝鼎呈祥香结彩,生意兴隆通四海,对上下联两边排,平安如意发大财。”在叫歌锣鼓中, 最难以应付的就是对对联,若是对不上下联,便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以后便很难混迹于歌场[83]

艺术上,鄂西北锣鼓歌特色非常鲜明。对此,武戈先生指出,“首先是它那撼人心魄,气壮山河的声势和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的锣鼓韵律;其次是那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哀婉,时而欢快的锣鼓语言;再其次是那花样繁多的锣鼓曲牌和因景因时而演唱的丰富的锣鼓歌曲。它既有固定的唱词, 也有即兴创作的脱口秀,或远古传说,或历史故事,或百科知识,或人间真情,总之是应什么景唱什么曲,见什么人唱什么歌。歌师把锣鼓歌场当作展示才华,交朋结友的人生舞台,尽情地宣泄,毫无拘束,毫不做作,毫无顾虑,散发出人性的光芒。……鄂西北的锣鼓歌不是软绵绵的民间小调,而是一部浩瀚壮观,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神农架的《黑暗传》和郧西县的《创世歌》虽然只是锣鼓歌的歌头,却展现了神话创世和人类创世的历史轨迹。《黑暗传》叙述的是远古神仙同宇宙的斗争史, 《创世歌》则从洪水滔天、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斩将封神、列国争霸、封建集权、三国鼎立等历史掌故一路唱来,鞭挞了帝国豪强,颂扬了炎黄孝子,展示了华夏文明,赞美了民族融合,的确是难得一见的民歌经典”[84]

1.阴锣鼓(丧鼓,丧歌)

阴锣鼓传说起源于庄子。据说,在一个除夕之夜,庄子的父母相偕离开人世,庄子夫妇二人异常悲痛,哭得昏天黑地。当地风俗是没过“破五”(既正月初五)以前,属于热丧,不通知亲友吊丧,亲友也不主动上门,以免沾上晦气,影响财运。庄子恸哭了一天一夜之后,抬头问田氏: “你哭的啥内容?”田氏答:“不记得了。”田氏问庄子:“你哭的啥内容?”庄子也说是记不清了。庄子后来向田氏提议:“咱们再哭时,就用粮斗和脸盆击打配乐,每人哭诉一段,你哭给我听,我哭给你听。”在后来的五个长夜中,庄子夫妇二人击斗敲盆,和乐歌哭,历诉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养儿女兮,恩重如山;吃苦含辛兮,数十余年;往日相处兮,承欢膝前;今朝离别兮,再难相见……” 他们哭一声,敲几下盆斗,再哭一声,再敲几下盆斗。由于他们的哭声如歌如泣,独特新颖,渐渐吸引了不少乡亲们到门外聆听。再后来,人们相袭模仿,把这种击斗敲盆的哭诉方式运用到哭丧悼亡活动中,并逐渐沿袭下来, 形成了一种习俗,这就是最早的阴锣鼓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鄂西北的锣鼓歌手们都认定庄周是锣鼓歌的始祖。唱阴锣鼓歌的板路多以郧阳板为主, 其曲牌有十二连褪、画眉跳架、金鸡三点头、老牛弹蹄子和老鼠磋牙等等。例如《开歌路》打的是擂台锣鼓: “月儿弯弯照九州,教家请我开歌路;咚、咚、咚、咚……歌路不是容易起哟,身背锣鼓汗长流;咚、咚、咚、咚……” 每唱两句就打一通擂台锣鼓,听起来非常扣人心弦,振聋发聩!歌路开罢, 进入正题,开始打鼓闹丧。丧鼓歌每首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只有三句, 又叫“三句头”,三句头唱罢,就打金鸡三点头的曲牌,这是唱阴锣鼓的基本礼节。第二段的歌词为对偶句,可长可短,最短的不少于四句,最长的有几十句。例如《王祥卧冰》这首歌:“歌师唱罢我接上,听唱江西小王祥,九法岸边王家庄;吃咚吃咚,堂咚咚堂堂,吃咚吃咚,堂咚咚堂堂,吃咚吃咚吃咚堂,堂咚咚堂堂,堂咚咚堂堂,堂咚咚,堂咚咚,堂咚咚堂,堂堂咚咚堂。王祥三岁死了爹,母子二人过日光,王祥长到十三岁,母亲病倒在牙床,不吃不喝不动身,浑身无力面皮黄,王祥这里开言道,叫声母亲我的娘……” 落板锣鼓一般都是“老牛弹蹄子”的鼓点,这是正板锣鼓,也有些地方在阴锣鼓中加人花腔锣鼓,例如“林英板”和“三句半”等,都是为了烘托气氛的鼓乐。随着阴锣鼓歌的演变和发展,人们为了打发漫漫长夜,内容上加进了天地宇宙的形成和人类来历的传说,以及古往今来的著名忠臣孝子的故事, 号召人们勿忘祖先的功绩,学习忠臣孝子,掌握生存技能。人们以锣鼓歌为载体,广泛地传播生活、生产知识,交流内心感受,弘扬社会美德,鞭挞人间丑恶,不仅给人们以教益,而且渐成一种娱乐形式,这就是锣鼓歌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85]

2.薅草锣鼓(www.daowen.com)

在鄂西北的锣鼓歌中,最务实切用、广为流传而又最深入人心的锣鼓歌是薅草锣鼓。花鼓穗和薅草锣鼓都是在阴锣鼓歌中演变出来的锣鼓曲种,但是薅草锣鼓则早于花鼓穗,它最早出现于农事生产的祀祈活动中,例如《请苗稼神》:“五请当方苗稼神,保佑五谷得丰登,一天田边走三趟,三天九次田边巡,保护野兽不糟害,看住雀鸟不害人……”后来为了振作精神,调节心神而歌,歌师们便即兴作歌,或唱历史故事,或唱远古传说,或唱忠孝节义,或唱世间亲情,使薅草锣鼓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劳动号子,对鼓舞干劲, 消除疲劳,催工号令和指挥生产起着相应的辅助作用。鄂西北地区的郧西县和房县至今还保留着“帮工锣鼓”的习俗,当人们看到某一家农活忙不过来时,就热情地招呼一声: “要不要打锣鼓?”主人则高兴地直起腰杆,答应一声:“那倒好哇,只是劳驾各位,恐怕经当不起哟!”听到主人答了腔,领头的人就敲起锣鼓,大声招呼左邻右舍: “走哇,到某某家去打锣鼓呀!”人们便拿上相应的农具,跟着锣鼓歌师前去帮忙,主人家则忙着准备丰盛的酒菜, 热情地招待打锣鼓帮忙的乡亲。因此,在鄂西北农村“打锣鼓”就成了帮忙的代名词。因为薅草锣鼓又有诸多的讲究,所以传承下来的歌手不是很多。加之薅草锣鼓歌的歌手们必须熟知请苗神、敬苗神、鼓劲儿、打气、收场等一系列套路,像阴锣鼓中的开歌路、烧更纸、安五方和还阳一样,规矩比较多,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薅草锣鼓歌的专业歌手。鄂西北的薅草锣鼓歌非常优美,有的甚至不亚于专业诗人的水平。例如在《房县门古民歌集》中就有如下的薅草锣鼓歌歌词:“清早来时雾沉沉,只听锣鼓不见人,双手拨开云和雾,一层锣鼓一层人!”鲜活、神秘、形象、传神、大气。

鄂西北的薅草锣鼓非常气派,因为它讲究的是一人唱起十人和,所以难以固定它的歌词。综合郧西、房县、郧县和竹山、竹溪的演唱风格,可以将薅草锣鼓分为文锣鼓(即套路歌)、武锣鼓(即战歌)和叫歌锣鼓(即盘问歌)等三种类型,其演唱曲调有“郧阳号子”、“八班号子”、“回声号子”、“穿声号子”和“杂歌号子”等几种号子,歌师们在雄浑激昂的各种号子中交流情感,赞美生活,壮胆鼓劲,斗智斗勇,展现出一幕气势恢宏、火热生动的劳动场面,置身其中,让人热血澎湃,激情四射。[86]

3.花鼓穗(喜庆锣鼓)

在鄂西北的锣鼓歌中,最欢快活泼、热闹喜庆的锣鼓歌还是花鼓穗。花鼓穗是从薅草锣鼓演变过来的喜庆锣鼓,它的乐器至少有四件;大鼓、大锣、大镲、抛锣,多的时候有大鼓、大锣、马锣、抛锣、勾锣、大镲、小镲、铙、钱、唢呐海螺、长号等十几件子。主要是配合彩船、车马灯、高跷队演唱的喜庆民歌,其锣鼓曲谱有水波浪,七岔子、八岔子、一字锣鼓、十字锣鼓、长江水、西皮二黄、三句半、四季景、步步高、扭秧歌等三十多种曲牌,歌词也充分体现了喜庆、活泼的气氛。例如:“小小莲船跑得欢,来到主东大门前,一来贺喜二问安,三来拜新年!” “你一番来我一番,粉白墙上画牡丹, 牡丹画在粉墙上,看花容易画花难,各凭各手段。”花鼓穗的歌词一般来说比较新潮,但是传统的赞歌和战歌套路依然有所沿袭,这种套路歌虽然传统, 因为深受听众欢迎,便仍然保留了下来。“歌师夸大我不怕,我有葫芦天下,上装三十三天界,下装地府一十八,山川河流都装尽,三十六朝信手拿, 不怕歌师会夸大,比起葫芦一芝麻。歌师夸大我不藐,你的本事我知道,你是蚂蚁撒欢子,始终难比人一跳。不怕你的葫芦大,一锯切开两把瓢,阴沟蛐蛐学龙叫,你想上天去不了”。

总之,锣鼓歌是鄂西北人表达喜怒哀乐,宣泄内心激情的独特艺术形式, 作为一朵娇艳的弥漫着山野清香的艺术奇葩,怒放在鄂西北的山山水水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