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汉水流域是我国农业很早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国较早出现的一部记载地域性岁时习俗的专著是《荆楚岁时记》。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汉水流域民间多称之为“端阳”。八月中秋在汉水流域民间就曾经流行过一种较为奇特的习俗,即“到中秋,赛摸秋”。5.汉水流域民歌中的节令变迁以紫阳民歌为例。

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汉水流域民俗文化

古代汉水流域是我国农业很早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掌握准确的农事季节,古代先民的天文知识开化甚早。楚民视自己为日神之远裔,火神之嫡嗣,祝融便是传说中掌管岁时农时、负责定时放火烧荒和收藏火种的“火正”。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年曾侯乙墓内的漆棺上,绘有完整的二十八宿图。这说明,至迟在公元前五世纪,古代汉水流域先民已经懂得以二十八宿为坐标来观测天象了。我国较早出现的一部记载地域性岁时习俗的专著是《荆楚岁时记》。

岁时节日的产生,是人们对天象循环、寒暑交替等自然规律感知与把握的结果。各种原始信仰是节日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祈望人寿年丰则是一切节俗活动的人生寄托。

岁时节庆风俗有强烈的时间性和内容的规定性,每一年的什么时间有什么样的风俗活动,都是固定的。岁时节庆习俗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形成并逐渐发展的,但由于居住的地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同,往往使得某一地区的人们所遵循的习俗不同。

1.春天的节俗

在汉水流域春天的节俗主要有:大年拜贺、闹元宵、龙抬头、社日、寒食、清明、立春、花朝、踏青等。民谚云:“过年为大。”“有三十过年,无三十也过年。” “叫花子也有三天年。”自除夕到年初一,各地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喜笑颜开,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年拜贺活动,出现了以迎春纳福为主题的各种风俗习尚。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与之全国各地相比, 荆州民间最为看重过年,既有“大同”,亦有“小异”,小异之处则存在不同形式的文化内涵,如“开门礼俗”的内容就有开门炮、出行、拜年、拜年酒、贴春联、贴年画等,如“玩春景”的活动形式就包括玩龙灯、舞狮子、采莲船。荆州民间在元宵节张灯观灯,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灯事活动,隋、唐、五代一直延续下来,出现了各种制作精巧、独具匠心的花灯, 其中镂刻金箔的“鱼形灯”最引人注目。

2.夏天的节俗

四月八日为浴佛节,汉水上游地区除了请山僧设斋坛,鸣钟鼓,作浴佛道场外,还在这一天家家书写毛虫帖子,以嫁毛虫。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汉水流域民间多称之为“端阳”。端午节尽管名称颇多,含义各异,但楚人驾舟拯救、纪念屈原为主要内涵是世人皆知的。由此可说,先秦时代的楚人及楚国的文化风俗氛围,对端午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端午节乃是荆楚地区的传统节日,是千百年来以祭奉屈原而形成的仪俗, 在汉水流域民间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悬挂蒲艾、喝雄黄酒、系香袋等, 极为隆重。

3.秋季的节俗

七夕、七月半、八月中秋、九九重阳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八月中秋在汉水流域民间就曾经流行过一种较为奇特的习俗,即“到中秋,赛摸秋”。摸秋,就是中秋之夜偷摘他人田园的瓜果不视为偷。摸秋的妇女一般是结伴而行,所摸来的瓜果放置在床内侧,并与之陪睡,第二天将瓜果煮熟食之,据说可以怀上儿子。新中国成立后,摸秋之俗已消失。荆州民间特有的风俗还有重阳节吃九黄饼,相传东汉年间,重阳节达官贵人扶老携幼出游荆州龙山,正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之时,热饭热菜既不好带,又容易冷, 为方便游人登山食用,荆州民间糕点师傅便制作了九黄饼。其名谓九黄饼, 乃取九月重阳,登高赏金黄菊花之意也。此种饼子面如黄菊颜色且酥脆,馅子系用冬瓜条、桂花冰糖、白糖拌和而成,吃起来香甜可口,颇受游人称赞,成为一种应时节令食品。至今荆州民间仍偏爱重阳节吃九黄饼。

4.冬天的节俗

这一季节大都有冬至、腊八、小年、除夕等传统节俗。拿冬至来说,和北方农村不同是,荆楚大地的人们,往往会在这天开始淘洗糯米,磨浆沥干, 制成“沉(读去声)浆”,然后用糖或肉制成馅,包成团,先是祭祖、祭灶, 然后阖家团聚,共同分享,还可馈赠亲朋好友。又如农历腊月二十四,俗谓“小年”,又称为“小过年”“小除夕”,是荆州民间很看重的一个年节,民谚云:“腊月二十四,家家小团圆。”是日, “吃坏吃好,一人不少;有吃无吃, 团圆一席”,一家人必须在一起吃团圆饭。

5.汉水流域民歌中的节令变迁

以紫阳民歌为例。紫阳民歌中有许多按一年的时序、季节编唱的歌曲, 反映了一年之中的农业生产习俗和节日活动。从音乐种类上来看,这些反映岁时风俗的歌曲多数是小调,少数是山歌。例“正月里,哥来接,下书房, 问爹娘,爹妈说是客多忙。哥哥哎,你回去拜上我的爹,拜上我的娘,我二月回家看爹娘。二月里,哥来接,下书房,问爹娘,爹妈说是栽洋芋忙。哥哥哎,你回去拜上我的爹,拜上我的娘,我三月回家看爹娘。……”以下每月一段,一直唱到腊月。每段歌词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www.daowen.com)

三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下种子忙。

四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栽秧忙。

五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薅草忙。

六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栽苕忙。

七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挖洋芋忙。

八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打谷子忙。

七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扳苞谷忙。

十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扯黄豆忙。

冬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挖冬地忙。

腊月里,哥来接,爹妈说是积肥忙。

……

全歌最后一句是“何年何月看爹娘?”这首歌是从位于紫阳县高山地区的燎原乡收集到的,反映了紫阳县高山地区的气温、物候变化规律与农业生产习俗的对应关系。从歌中可以看出,农历正月(以下月份皆为农历月份)是农民的休闲日子,各家各户忙于过年、走亲戚,其余每月都有一项主要的农事活动。三月“下种子忙”指的是苞谷、黄豆播种,水稻育秧。四月“栽秧忙”指的是水稻插秧,紫阳有农谚云:“小满金,芒种银,夏至栽秧草里寻。” 说的就是四月下旬小满节气前后是水稻插秧的最适宜时间。六月“栽苕忙” 指的是高山地区的栽红苕时间,而低山和河谷地带栽苕时间要早一个月左右, 这些地带的农谚说:“五月栽苕重一斤,六月栽苕光筋筋。”八月“打谷子忙” 指的是收割水稻,这里所称“谷子”与我国北方地区所称“谷子”全然不是同一作物,北方所称“谷子”指粟,去壳后称“小米”。紫阳农谚“白露不勾头,割谷子喂老牛”,说的就是水稻在八月上旬如果不能收割的话,就只有烂在田里喂牛了。“挖冬地”指的是冬天深翻地,冬月初已经“进九”,从此时起到来年春播前,正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日子,此时翻地,一可把泥块冻酥、晒松,利于保墒保肥,二可冻死病虫。腊月是农闲时间,正好用来积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