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定方位。根据自然地形、地貌、水流方向、气候特点等决定“大向”,即大致朝向,一般规则是坐北朝南的“负阴抱阳”格局。《老子》云: “万物负阴而抱阳。”《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的仰观,是观测太阳,如用以定时的“辰”的确定是通过对太阳的观测,古人的大地方向定位观念,当是源于对太阳运行的实际观测,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形成了“喜东南厌西北”的自然观以及“尊左”习俗,而这一观念给古时民居建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汉水流域的民居建筑的朝向喜好—或东或南。
从汉水流域考古发掘的梁山、阮家坝、马家营、陈家坝等文化遗址分析,这些聚居对居住环境已有所选择,并且选择建立在对地理环境有所认识的基础上。
此外,还具备了方位的概念,懂得方位与日照和风寒的关系。这种聚落布局模式可归纳为四个字—— “近水向阳”。一些特殊的民居,因禁忌、避煞、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礼制上对方位的要求而朝东或西,较少有朝北的。有些地方还有“屋宅忌西”之俗。考据《论衡·四讳》曰:“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宅谓之不祥。”所谓西益宅就是向西边增建房屋。对此, 《风俗通》亦以为是,并进一步解释曰,南向北向,西者为上。《尔雅》亦有类似说明:西方隅谓之奥,尊长之处。这些都是汉代对方位的另一种解释, 方位多请“地仙”用罗盘“格定”。其次是破土动工,要择吉辰良日,即黄道吉日,方可破土动工。有的要用香火祈拜山神土地、鲁班大师,请泥、木匠、宗族长辈施礼祝福,在“破土”处奠酒,有的地方还要念祝福词。尔后,手端一个盛有“五谷”(稻、麦、苞谷、豆、芝麻等)和盐、茶、米、面的大盘子,向东、西、南、北、中五方敬撒,祈祝招财进宝,人丁兴旺,健康长寿, 大吉大利。置办酒席,款待工匠、帮工和亲友邻居,气氛热烈。
再次是立门。一些地方风俗认为,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迈入室内的第一关,因此,又将一家一户称为“门户”。汉水流域人民同全国各地一样,历来重视各种门的处理。曾有人发出慨叹:中国古典建筑是门的艺术。其实,在寻常民居里,门岂止是“艺术”,还认为关系到人的吉凶祸福,故当地山民更是对之投以深切的重视,将门置于修房造屋的首位。
大门:为气口,宅之主要或唯一入口,一般民居多坐北朝南,大门应位于南、东南、东三方,又以东南为最佳,俗称青龙门。对照当地传统民居的大门位置,多与此俗相合。风俗还认为宅之大门要避凶迎吉。山里人爱山水, 视山、水为自然界中极致的祥物,故住宅的大门总是朝向山峰、山口(近处的山口又不可对,谓之煞气),或迎水而立,以迎山傍水为主。因此,当地相宅谚语有,“门对垭口,坟对包(山包)”“大门迎水立,银水(取‘迎水’的谐音)往进流”之说。
二门:在大门之内,厅之外,又称作仪门,比大门较次要。
房门:各卧室之前后门。风俗认为卧室是一非常重要的部位,为一宅的子孙繁衍之地。因此,房门要特别注意位于三吉方(南、东南、东)。(www.daowen.com)
便门:宅房通往柴水之左右小门,宜开在西角之三吉方。
后门:即后厅开门,一般民居极少开后门,一是为安全所计,二是认为开后门就漏气,为不吉利。相宅俗谚说“门不直冲”,即从大门到便门、后门,各门不能位于同条直线上,因为气是沿直线从大门到后门的。若所有门均在一直线上,则气就会因盛而漏,影响屋主的运气。因此,许多传统民居若大门与二门在一直线时,都要在大门内设屏墙(当地称作“照壁”)。还有“门不相对” “门不冲巷”的俗谚,此类规定和做法同样繁杂,不一一赘述。总之,实质上就是借助门建立建筑与自然的良好关系。门的大小尺寸的确定, 最基本的原则是门之高、宽尺寸不能“相克”。
立门(指立大门或二门),要选定吉日良辰,在门框的上方悬挂红布一块,并用红纸写上“立门大吉”四字,贴于门顶,还烧香放炮,祈求家庭和睦、大吉大利。
上梁也是民居建筑习俗中的重要一环,山民们十分重视,要在梁正中悬挂红布一块,并用红纸写上“上梁大吉”四个字贴于梁的正中,还要唱上梁歌,如:“一祝上梁好吉祥,家里出个状元郎;二祝上梁喜洋洋,金子银子堆满箱;三祝上梁好心畅,心宽体壮寿无疆……”并设酒肉款待泥木工匠和帮工,以示庆贺。
新宅落成之后,房主迁入新宅,还要“贺房子”,亲友邻居前来庆贺。贺喜人向主人馈赠吉祥如意的礼品,唢呐鞭炮齐鸣,主人敬备酒席,款待来宾, 客主同聚堂屋,畅饮贺房美酒,饮食中,互叙情谊并唱酒曲助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