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汉水流域民间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的汉水流域烹饪技能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一日三餐,炒菜做饭,这是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的民间食俗,看起来极为容易,谁都会做,其实并不简单。要使自己所做的饭菜色美味佳,富有营养,烹饪技艺的传承自有其道理。
烹饪是人类吃熟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生活技艺。它是技能,又是艺术,它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它标志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达,又体现了社会的一种精神文明。我国的烹饪技艺源远流长,原始社会先民发明火食,便可视为烹饪的开始。陶器的出现,才有了意义完备的烹饪。汉水流域的烹饪技艺,特别是在城乡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饮食行业的竞争,四方口味的交流,使民间传统的烹调技艺更达到了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新境地。民间家家习以为俗、户户常用为风的烹饪,则有以下几种:
炒,它是民间家庭常用的做菜习俗,即用热油、旺火,将原料投入锅内, 迅速翻炒而成。这种烹饪方法较为简便,尤适合家庭烹饪丝、片、条、丁等小型菜料。炒菜根据用油量不同,民间又分为煸炒、滑炒、抓炒。煸炒,用油较少,主料不挂浆糊,先将炒锅放到旺火上,倒少量油打底,放入主料翻炒,待水分溢出,再放入辅料、调料,继续翻炒至熟,如做炒肉丝之类。滑炒,一般先将主料用蛋清、团粉浆好,再用温油滑散,六七成时捞出;再炒辅料,快熟时投入主料,最后勾芡汁,翻炒出锅即成,如做炒糖醋排骨等。抓炒,先将原料切成块、条、丁状,用团粉抓匀,放入油锅内炸成金黄色, 最后用葱、蒜、姜炝锅,投入主料翻炒,再勾入薄芡汁即成,如做生爆鳝片之类。
煎,为家庭常用的一种做菜习俗,是用少量油煎熟主料的一种常用烹调方法。主料不挂糊,用少量油布锅底,加入主料,用温火煎成金黄色,再用少许调味汁烹饪而成,如做煎鱼之类。
烧,它是家庭较为讲究的烹饪习俗之一,适用于动植物和干货等原料。一般先将菜料切好,经过油炸或煸炒,再用葱、蒜、姜等调料炝锅,勾芡汁, 出锅后淋上葱汁油或花椒油,以增加菜肴的光泽。常见红烧菜肴,即借调味品的颜色,使主料经油炸、煸炒,成为红色、酱红色等,如做红烧肉、红烧鱼块等。
炸,它也是家庭较为讲究的烹饪习俗之一,是一种用热油锅炸熟原料的方法。这种技法虽然较简单,但要真正掌握其奥妙也并非易事。炸通常用旺火、大油锅,油温可达200—300摄氏度,能使食物表面凝固,结成一层薄膜,内部水分不溢出,从而保持食物的鲜嫩、香酥。炸时先要将原料经过条、片、块、丝、段等刀工处理,而后挂糊“化妆”。炸时火力要旺,尤其炸生原料时,开始油温不可过高,让食物有由外向里传导的充分时间,不致外焦内生。同时,要依原料质地掌握时间,一般生料不可在油锅内停留太长时间, 以保持食物水分,不使食物干老,失去鲜嫩。一次炸不熟的原料,要先捞出来,待油温上升后再回锅炸,这叫“重油”。炸时先要把原料在调味品中腌过,有的炸熟后再加些椒盐、辣椒、酱汁之类调味品。炸因原料质地和人们口味的差别,还可分为清炸、干炸、软炸、松炸、酥炸、脆炸等炸法。清炸和干炸基本相似,要求外焦、内嫩。清炸只用盐、酱等调料,不用挂糊上浆; 软炸用水粉糊或蛋清糊;松炸用鸡蛋泡糊。其他炸法基本上用生料,按质地要求挂糊上浆,如炸鸡腿用软炸等。
熘,家庭常用的烹饪习俗,是一种先经过油断生或蒸煮断生,而后用调味芡汁熘制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分为两步:先将原料切好,用油炸或蒸煮断生待用;另起炒锅,用调味、团粉勾成芡汁,或浇淋于食物表面,或将食物倒入芡汁搅拌。熘菜按调味品的不同情况,可分为醋熘、糖醋熘等风味。如熘鸡脯、糖醋鲤鱼等。
爆,民间家庭常用的烹饪习俗,因火急油烈而得名。一般原料要先经油炸,然后用芡汁或酱汁烹调,方法较为简便。即选用脆嫩无骨原料,如里脊、肚腰、鸡脯、虾仁等,经过油炸,再用急火烈油烹炒,最后勾清芡汁或抱芡汁,使芡包住原料。其名称可按所用调味品,分葱爆、油爆、酱爆等,如葱爆牛肉丝、油爆大河虾、酱爆鸡丁之类。此外,炖也是家庭做汤料的烹调习俗。因为炖菜的原料不易熟烂,需要长时间烹制,一般需要用慢火。如清炖甲鱼、清炖全鱼之类。(www.daowen.com)
拌,家庭烹调冷菜的习俗之一,主要适用于能直接入口的生熟原料菜肴。它的特点是:操作简便,所制食品食用方便,鲜嫩爽口。拌菜时,无论生熟原料,都要用水氽或开水消毒,然后用凉开水洗涤后才能调拌。拌菜的调料以酱油、醋、香油为主,然后根据口味,分别加入蒜末、姜汁、辣椒油、芥末糊、白糖、芝麻酱等不同调味,如汉水流域常见的拌豆芽、拌芹菜之类。
汉水流域烹调中对于咸、甜、酸、辣等味道的搭配组合也有许多独到之处。民间认为,盐为“百味之主”。相传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厨师姓詹,无论什么原料,只要一经他的手,都能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来。有一天,皇帝问他: “吃什么东西最香?”他回答:“盐最香。”皇帝大怒,说:“谁不知道吃盐,而且盐怎么会香!”遂将他杀了。杀了之后,皇帝又让别的厨师做菜,想试试无盐到底香不香。叫厨师做菜不要放盐,结果无盐确实不香。这时,皇帝想起詹厨师说的话一点不错,盐是很香的,不由得后悔起来,哀悼之余,便封他为“厨王”,并为他修了庙,塑了像,作为“厨师菩萨”来供奉。远古时代, 人类祖先抓食掏饮,只能尝到食物的本味,还不知盐这种调味品,只烹不调, 饮食是单调的。盐的发现,对于人类文明史来说确是一大贡献。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被认为是五味中的根本。
甜也是一种能独立调味的基本味。汉水流域民间有喜甜的饮食风俗。汉水流域菜口味趋甜,配色和谐,清新多姿,时令菜应时迭出,烹制水鲜山珍、蔬菜尤有专长。甜味,一般指白糖、红糖、糖精、蜂蜜、红枣、果酱等所含之味,这些都是甜味中的主要调味品。民间习惯在烹调中用甜味增强菜肴的鲜美,调和诸味,并使其去腥解臊。但是,在烹调中用糖也不可过多,否则会压低其他调味的作用,破坏菜肴本身的鲜味,还会抑制人们的食欲。因此, 在调味中甜味用量要适当,做到“甘而不浓”,恰到好处。甜食在民间岁时节令、人生礼仪中也形成了特殊风俗。春节有“上灯圆儿落灯糕”俗语,就是在上灯时要吃甜馅汤团,落灯要吃糖年糕,表示一年甜甜蜜蜜,年年高升。还有清明吃细沙团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粟糕等,都是世代相传而形成的节令甜食风俗。此外,如结婚吃喜糖、做寿吃蛋糕、逢年过节给长辈送莲子糖包等,都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风俗,表示祝贺新人、老人生活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醋也是五味之一。我国食醋的风俗有悠久历史,相传周朝就有醋了。关于醋的最早发现,有两种传说,一说为晋刘伶的妻子吴氏所发明。民间传说“杜康造酒醉刘伶”。刘伶是个很会饮酒的人,吴氏怕他嗜酒败事,要节制他饮酒,每当酿酒时,就用盐、梅和辛辣的东西和在酒内,使其味酸。后人因她最早酿造这种酸的东西,就仿造出醋来。还有一说是杜康儿子黑塔创制。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移居镇江,开了家小酒坊。一次,他儿子黑塔看见马喜欢吃酒糟,就特地到江边挑了三担“龙窝”水,倒在酒糟缸里,以做马料。谁知,过了三七二十一天,缸内的水变得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因为它是二十一日酉时变的,就称为“醋”。“镇江香醋”也就成了著名的传统土特产。因为醋“酸而有味”,民间烹饪也习惯将其作为主要调味品之一,使做出来的菜肴具有去腥解腻、杀菌解毒、增进食欲的作用。汉水流域所产之醋, 以米醋为优。
生活中还有不少苦味调料,如杏仁、豆蔻、槟榔、陈皮等。苦味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使用得好会给菜肴增添鲜美味道,促进饮食平衡,有助于身体健康。
辣在民间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常言道: “五味调和百味美。”汉水流域民间的烹饪技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各地物产、习俗的差异,更使汉水流域饮食形成了不同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