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水流域民俗文化:岁时食俗,节日食俗,独特传统

汉水流域民俗文化:岁时食俗,节日食俗,独特传统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饮酒时,主家给客人敬酒。1.节日食俗过年(春节)做各种仪式用面食最多,供祖敬神的有大馍、枣馍、猪头、全猪等。做圆形面食,上端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做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有些地方要把过年(春节)时留的最后一点年糕切成块用油煎来吃,过罢此节就再也没有年糕可吃了。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仿效,遂相沿成俗。腊月二十九炸食品的风俗称为“过油”。

汉水流域民俗文化:岁时食俗,节日食俗,独特传统

汉水流域民众历来重视节日的饮食,有道是“能肯(kēn)(节约)一月, 不肯一节”。节日一般都要改善生活,或动荤或过油,总之要比平时丰盛一些。汉水流域人历来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来了客人,一般是先敬烟,再倒茶, 其饮食和节日差不多,一般是四盘菜,荤素搭配,饭前要饮酒。旧时所饮之酒以黄酒为主,后来以白酒为主,如今很多人喜饮低度酒、啤酒和各种饮料。饮酒时汉水流域人习惯要猜拳行令,往往以多饮为尊敬和亲热,直至一醉方休。尤其是红白喜事或起房盖屋,一般要设筵席。汉水流域民间筵席分前后场,前场多为八个盘,八个荤八个素,有热有凉,供饮酒用;后场多为八个碗或十个碗,蒸、炖、炸、炒样样俱全,有的席面还要上四个或六个汤以供吃饭时用。饮酒时,主家给客人敬酒。饭食多为小蒸馍、油条、饺子、大米干饭或小碗汤等,根据各家的经济水准不同,饮食的数量、质量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1.节日食

过年(春节)做各种仪式用面食最多,供祖敬神的有大馍、枣馍、猪头、全猪等。做年糕,切成近尺方块供神,又做许多面食,储存着留待正月间吃。做圆形面食,上端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做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又蒸鱼、猪、狗、鸡、元宝等形状的面食分置家中各处,供节后食用。有于正月初一吃鱼的,图个“连年有余(鱼)”的吉利。流行范围最广的是正月初一早饭吃水饺,素馅,且包藏枣、栗子、糖、糕、硬币(从前是制钱)等物于饺子中。

正月初七为“人日”,吃糕,吃面条

农历正月初八是蚂蚁神的生日,要炒蚂蚁蛋,这是节日食俗之一。民间有炒芝麻、小米玉米、黄豆吃的习俗,但不能吃完,吃时要掉地上一些让蚂蚁吃。

农历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家家户户烙烙馍。烙馍又叫“实牢馍” “十烙馍”,节日食俗之一。吃了“十烙馍”,一年的运气就会实在牢靠。

立春日吃“春饼”,白面做薄饼,卷菜食之。吃“萝卜”,名为“咬春”。

正月十一日俗谓“庄稼生日”,要做干饭供天地众神,人们也于这一天吃干饭。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自做元宵的,团馅为丸,蘸水,用簸箕盛糯米面, 置丸其中,反复滚动,曰“滚元宵”。节前用豆面做各式灯盏,节间到处点燃,节后收残灯,切条状豆腐熬菜,味道颇佳。

正月十六家家户户要蒸灯盏馍。灯盏馍,节日食俗之一,多用豌豆面(也有用白面、红薯面的),将其做成中间凹、边缘隆起的酒盅状,一般做两个。蒸熟后在凹处添上香油,中间插上灯芯点燃,放在门外两边的门墩上。孩子们可以将别人家的灯盏馍抢去吃掉,意为嚼灾去邪,如谁家的灯盏馍没孩子吃,便被视为不吉利,这种习俗称为“抢灯盏”。

二月二日吃面条,名“龙须面”。用糖浸黄豆粒,晾干,炒食,名“炒豆儿”“糖豆儿”或“咬虫儿”。有些地方要把过年(春节)时留的最后一点年糕切成块用油煎来吃,过罢此节就再也没有年糕可吃了。二月二也吃葱油煎饼。

清明节吃煮鸡蛋、五样粮干饭,且必吃高粱米稠粥。

夏至煮食新麦粒,或以青麦粒磨“捻转儿”吃。

五月端午包粽子煮鸡蛋。粽子,古称“角黍”,汉水流域民间做的都是甜食,中多包枣,因此又称“枣粽子”,有白米和黄米两种。粽子叶多用宽苇叶或竹笋叶。端午节煮鸡蛋吃也连带许多风俗,有说此日吃鸡蛋不腰痛的,有说煮熟鸡蛋在小孩肚子上滚动可免除肚子痛的等,不一而足。

七月七日做小面食,油炸,称为“花儿”。有民谣: “七月七,炸花吃。” 七月七或七月十五(因地而异),用木模(榼子)榼小饼烙食,有的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名为榼饼、巧果、小果、“花儿”、“巧馍馍”。烙熟之后,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穿为一环挂小儿项间取乐的。面食有多样形式,其中必画剪刀图案一把。其他面塑如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等,无物不可做,做来皆生动。七月初七,乞巧节,简直可以称作面塑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市上卖的各种月饼之外,邓州、新野一带还流行吃干饼。干饼通体圆形,下一层常做成十二个“月瓣”, “瓣”上插枣,上一层,或做“玉兔”,或做“猴”,又装饰许多面塑染色花果,此物用以供月、赠亲友,好看亦中吃。

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各地必于这天蒸枣面花糕,名“菊花糕”,又饮菊花酒,吃菊花火锅。

冬至,俗称“过冬”,必吃饺子,此俗传说与张仲景有关。传说某年冬天,精研医术的张仲景见家乡汉水流域的许多人生了冻疮,就在冬至这一天和弟子一起搭棚支锅,将羊肉辣椒等祛寒食物放入大锅内煮,然后将煮熟的羊肉捞起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状的食物,称为“饺耳”,煮熟后给生冻疮的人每人两只饺子一大碗汤,人们喝下汤后浑身发热,驱走了寒气。这一活动从冬至日起持续月余,使人们的冻疮得以治好。后来人们竞相仿效,在每年的冬至日都包饺耳吃,后来饺耳又被叫作“饺子”或“扁食”。至今民间仍有“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说法。(www.daowen.com)

农历腊月初五吃五豆,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豌豆等加玉米糁煮粥吃。此俗为宋代文人欧阳修所创。传说欧阳修自幼家贫,流落顺阳(今淅川马蹬),寄身破庙卖诗度日。一天他进城卖诗,恰被李员外女儿的绣球抛中。后来李员外嫌他贫穷悔婚,但李小姐爱慕欧阳修的才华,执意嫁之。这年欧阳修进京赶考,临上路,李小姐做了一顿五豆饭让他吃。欧阳修科举及第做了大官。有一年的腊月初五,李小姐让厨师做了顿五豆饭,以提醒欧阳修不要忘了原来那些贫困的日子。欧阳修遂定下规矩,家中每年的腊月初五都要吃上一顿五豆饭。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仿效,遂相沿成俗。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这风俗来源于佛教,佛教传说,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成佛日,佛徒皆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北宋时诸大寺做浴佛会,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其名即“腊八粥”。从前的上等“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做原料,并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红糖、白糖、葡萄干作点缀。今汉水流域各县都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俗于此日祭灶时吃糕,且在糕出锅时用糕涂灶王嘴巴,吃素面汤或杂面汤,饭后又吃祭灶的“糖瓜”。“过油”,即用油炸制食品。

腊月二十九炸食品的风俗称为“过油”。“过油”忌生人靠近和说不吉利的话。随州大洪山有“七不炒,八不闹,九不上锅灶”的说法,如果二十七里炒瓜子,喻来年家里会有争吵,是为不吉。大洪山过年家家户户要打豆腐, 如果到了年三十你还在打豆腐,别人都会笑话你。三十儿捏鼻儿,即在每年的腊月三十(小月为二十九)包饺子吃。农村称腊月三十包饺子为“捏鼻儿”,这天包的饺子一定要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吃。

2.待客食俗

农村走亲访友多当日去当日还,通常客人进门先招待以荷包鸡蛋,不算一餐,名为“烧鸡蛋茶喝”。主家待客以午餐为主,午餐过后不多时,客人告辞。

汉水流域人民一般都好客。待客简单朴素,但酒是少不了的。苞谷烧酒和糯米黄酒是待客必备的食品,哪怕是款待粗俗客人,主人也会想方设法弄点野味和蛋类食品,并筛上香喷喷的苞谷酒或糯米黄酒。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劝酒,往往将客人劝得酩酊大醉。他们劝酒要遵循一套酒规,这套酒规分为推酒司令、门杯、敬杯、转杯、催杯、跳杯、赶麻雀、举手不落台、沾唇语与沾唇不语和留杯等程序,这些程序往往交互使用。神农架林区招待客人还有尝蒿的食俗,每每在待客的筵席上,必备一碗鲜嫩的白蒿,作为开筷菜摆上去,宾客入席,主人先请尝蒿,并最先动筷,客人随之也吃了起来,于是筵席开始了。

宴席的座次和格局各地差异甚大。农民家宴多设在正屋,用方桌。面向外方位之左为首位,右为次座,余依次递推,最末座在背朝大门处。饭菜设置,普通为四盘炒菜,四碟小菜;丰盛者则八盘子八碗,或四干果碟、四水果碟、四小菜碟、四冷荤碟、两大碗汤、八大碗肉菜,中间隔四道点心。邓州等地则时兴大盆、大碗。近年,汉水流域通行四菜一汤、八菜二汤等式。上菜的顺序、放置的位置也均有规矩。菜肴称“个”,通常分“八个”与“十六个”两种。席间重鱼,上鱼有定序, “八个”之席,第四“个”为鱼; “十六个”之席,第八“个”为鱼。鱼必全尾,端来以头对主客。上鱼之前满斟酒,食鱼必干杯,过此则可随便。敬酒敬菜的礼节更是多种多样。汉水流域人豪爽,敬客希多饮、期尽醉。从前宴客只黄白二酒,用酒壶烫后热饮,近年则白酒、黄酒、果酒、啤酒并用,少有热饮者,酒壶亦少见,多数用瓶斟酒。为客斟酒曰“满上”。

酒场游戏由来已久,汉画像石中即有“投壶”图画,该图画可视为酒场早期游戏的滥觞。现乡中酒令多为猜拳(酒令单列于后),一饮一杯曰干,半杯曰“二开”,依次有“三开”“四开”。给人敬酒自己先喝,曰“先喝为敬”。有的地方饮必双杯,道是双杯吉利。更有置大碗于席上,尽倾酒于碗中,使满,然后依次豪饮,号为“推磨”。除了上述敬酒敬菜的礼仪形式外,在汉水流域民间还广泛流行猜枚、压指头、打老虎杠子、报牌、揭扑克、猜火柴棒、甩火车皮等敬酒方式,特别是投壶,它是最古老的一种猜枚方法。

投壶。酒令的一种,且历史非常悠久,是汉代汉水流域民间较为流行的一种猜枚方法。从汉水流域汉画馆收藏的“投壶饮酒图”汉画像石中,可以看出投壶的生动场景:画面中置一壶,旁有一酒樽,上放一勺。壶左右各一人,全神贯注,执矢投壶。右后边一人似为司射,左后边一人已酩酊大醉, 被侍者搀扶离席。

猜枚。酒令的一种,也叫“猜拳”、“划拳”。它是酒令中声势最大的一种。方法是两个人手指头对十个数,喝酒双方边喊数边伸指头。口喊之数与双方所伸手指数相加之和相一致的为胜方,败则喝酒,若两人同喊此数为平。

压指头。酒令的一种,也叫“压枚”、“哑枚”。方法是两个人任意伸指头,大压小,拇指压食指,食指压中指,中指压无名指,无名指压小拇指, 小拇指压大拇指,输者喝酒。

打老虎。杠子酒令的一种,杠子、老虎、鸡、虫四物,一物降一物,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啄虫,虫咬杠子,被降住者为输。

报牌。酒令的一种,亦称“猜牌酒计数”。报牌人由酒场众人公举之,一般都由熟知酒场规矩并善于辞令、巧于调解的人担当,起着酒司令和裁判的作用。报牌可分为扑克牌报法和骨牌报法,这两种报牌法都比较复杂,特别是骨牌报法,它是将旧时玩牌术语用于酒场报数的。

揭扑克。酒令的一种,方法是将一副扑克放桌上,一个人揭,数点数, 数到谁谁喝酒。另一种是每人揭一张牌,先揭者可根据自己所揭牌点数的大小来决定大点喝酒或者小点喝酒,如都同意就比点数的大小,如说大点喝, 则最大点就要喝,至少两杯酒,反之亦然。如不同意者,要喝一杯酒,放弃原来揭的牌,重新再揭一张,再根据自己的点数决定大点喝酒,还是小点喝酒。

猜火柴棒。酒令的一种,一般是桌上几人几根火柴,先由一个人用一只手出火柴,火柴出几根由出者自己决定,然后让大家猜,猜中者喝酒,下面由输家出火柴。

酒文化的丰富与酒的制作技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汉水流域的历史上,勤劳智慧的制酒师傅们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和独具的匠心,历朝历代不知为人们奉献了多少琼浆佳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