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狩猎风俗:猎人智慧与生存手段

狩猎风俗:猎人智慧与生存手段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狩猎习俗是猎户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智慧的积累,也是战胜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的手段。他们不但熟悉猎物出没的地方,还能凭响动、气味、足迹、粪便之类的判断出各种不同的猎物,哪些是受保护的, 哪些是可猎的,并且对一些山禽野兽的习性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坐交的守候在能隐退的地方严阵以待,只要猎物“上交”,十之八九逃脱不掉。“见山打猎,人人有份”, 这种猎规至今尚存。

狩猎风俗:猎人智慧与生存手段

狩猎习俗是猎户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智慧的积累,也是战胜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的手段。山区的猎户深深懂得,如不能在猎物面前取胜,就有被野兽吃掉的危险,生存的强烈愿望迫他们产生出了许多战胜毒虫猛兽的经验和方法。

在靠近大巴山的一些地方,山大人稀,野兽出没无常。为了守卫即将到手的庄稼,苞谷挂须、豆类结荚之时,山里边便出现一些“介”字形的茅庵草舍,这是山民们为保护劳动果实不受野兽糟蹋而搭起的临时“哨所”,当地人把这种看护秋粮的行为叫“守号”,把守号人住的简易草房称作“号棚”。

人烟稀少的地方,当庄稼即将成熟之时,狗熊、野猪、獾、土老鼠等就会夜里出来糟害。最厉害的是野猪,它们常常成群结队,一夜之间就可将几亩庄稼夷为平地。因此,人们在地边搭上号棚,每晚除在棚前烧一大堆篝火外,还要不时地吼唱有韵无词的山歌号子,放土枪、敲梆子、吹牛角号,用来惊吓野兽,避免他们靠近地边。

农闲时,居住在山里的人也想学城里的人来一点“闲适”,带上弯刀背上干粮扛上猎枪外出打猎,俗称“撵山”。他们不但熟悉猎物出没的地方,还能凭响动、气味、足迹、粪便之类的判断出各种不同的猎物,哪些是受保护的, 哪些是可猎的,并且对一些山禽野兽的习性了如指掌,如数家珍。(www.daowen.com)

打獾之类的动物,有一两个人即可。打野猪人要多,进山先查出脚迹, 由经验丰富的人指挥,找准“交口”,由枪法最好的猎手“坐交”。“撵脚子” 带上自养的猎狗,拿上竹竿或木棍,从三个方向驱赶,嘴里不时地吼着动听的撵山号子。坐交的守候在能隐退的地方严阵以待,只要猎物“上交”,十之八九逃脱不掉。

打死野猪的猎手,从猪脖子上先扯一撮毛用火烧掉,再扯几根蘸上血粘贴在火枪的点火处。装上火药朝天放一枪,通知大家前来分享胜利果实,谁击中的谁优先,将尾巴使劲往后扯,扯到哪里就从哪里砍下来。其余的大伙平分,凡拢了场的个个有份,连带的猎狗也不例外。“见山打猎,人人有份”, 这种猎规至今尚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