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水流域民俗文化-教化功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汉水流域民俗文化-教化功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种说法,所谓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在良好的风俗文化教育环境中形成的,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其实风俗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靠口头和行为方式,我们父辈、父辈的父辈,就是一辈一辈将那些好的习俗沿承给我们的。

社会生活先于个人而存在,个人不能选择他所希望的社会形式,人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条件下创造历史的。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R.F.Benedict) 曾这样描述风俗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个人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

人是文化的产物,风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人一出生,就进入了风俗的规范,他从周围人群中习得自己的语言,在游戏中他模仿着成人生活,从称谓与交际礼节中逐渐了解人际关系,他按特定的婚姻习俗成家立业,直到死去,特定的丧葬风俗送他离开这个世界。人生活在风俗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须臾不可离开。(www.daowen.com)

风俗作为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民族心理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有一种说法,所谓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在良好的风俗文化教育环境中形成的,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其实风俗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靠口头和行为方式,我们父辈、父辈的父辈,就是一辈一辈将那些好的习俗沿承给我们的。风俗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规范,以及民族感和爱国心,比如,在中国各民族中都有明礼敬老、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美德,这些道德观念都表现为具体的风俗事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