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沿袭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风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生活风俗、岁时节日风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
风俗是一个从外借来的词语,在英语中被称为folklore,直译即“人民的知识”“群众的智慧”,后来形成了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重要学科。从概念上来看,可将其概括为“某个地域内某一民族或某一国家一般民众生活方式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超越世代、绵延不绝的社会与文化传承”。每一个民族或者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风情,风俗是一部社会生活的活教材。如果要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最佳的途径就是先了解其民风风俗,看一看这个民族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看一看这个民族如何种田,如何种树,如何饲养牲畜,如何做工,如何经商;看一看这个民族过些什么节日, 信仰什么样的神明,等等。风俗不正像一部活的教材,向世界各民族展示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风姿吗?也正是因为各民族的风俗民情不同, 所以我们要“入乡随俗”,要“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中国人做学问的习惯,首先是要搞清楚每一个字的含义,即字义的解释, 称为解字。因为汉语词汇的特点,通常是单音成义,即一字一音表达一个意思,构成一个语素,就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词来使用。而两个以上的语素合在一起,常常又构成包含原意的新合成词。那么,风俗是什么意思呢?按照我们自己的习惯,就要从风俗的解字说起。
《说文解字》释:“民,众萌也。”又释“众,多也”。《国语》云: “三人为众。”这里所说的三,一般是多数之义,并不限定为一确指数。《说文解字》释义“萌,草芽也”,指芸芸众生, “民”意指很多人。又《尔雅·释训》: “存存萌萌,在也。”释萌为存在的意思。所以,“民”是以众多的形式(学术上称为“共同体”或“集合体”)存在的人群。(www.daowen.com)
“俗”的意思是指习惯,《说文解字》释:“俗,习也。”俗又解释为风俗。《正韵·屋韵·入声》释: “俗,风俗也。上所化曰风,下所习曰俗。” “上所化曰风”里的这个“风”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化,二是风行。《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汉)郑玄笺: “风,托音曰讽。”又说:“如风之偃草也。”(唐)孔颖达疏:“风训讽也,教也。” 《毛诗》还认为风是一种传达意见的手段: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这里的“上”是指统治者,包括君王和官吏,“下”是指平民百姓。意思是说,上面的君王和官吏通过风这种手段来教育感化平民百姓,平民百姓通过风这种手段来讽谏(即是以文辞拐弯抹角提意见)或讽刺上面的君王和官吏。用风(这里主要是指民谣)这种方式提意见,不点名道姓,可以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效果。就像吹风一样, 所以叫风。这里所说的风,对于君王和官吏来说,主要是倡导一种文化模式;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主要是指反映生活和思想的民歌民谣。
综上所释,中国人对风俗的定义是:风俗是民众生活生存方式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