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原民兵:学雷锋树新风贡献社会主义精神

中原民兵:学雷锋树新风贡献社会主义精神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62年8月雷锋去世到1966年8月,这是一个发现雷锋、宣传雷锋、学习雷锋的过程。随之,学雷锋活动又走上正轨,全国再次掀起“学雷锋,树新风,做新时代活雷锋”的热潮。[30]中原民兵在人民武装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把学习雷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带头做好事、树新风,为促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风气好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1981年5月27日,河南省委、省军区授予她“雷锋式民兵”称号。

中原民兵:学雷锋树新风贡献社会主义精神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和平建设时期涌现出的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学雷锋活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雷锋热潮。从1962年8月雷锋去世到1966年8月,这是一个发现雷锋、宣传雷锋、学习雷锋的过程。1963年3月4日新华社向全国发通稿,3月5日全国各大报刊同时刊登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手迹”。然后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的品德和风格学习”等陆续见诸报刊。一时间“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从此,社会风气、道德风貌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第二阶段,扭曲雷锋形象。从1966年到1976年,学雷锋活动受到严重的干扰,雷锋形象被扭曲。雷锋竟被林彪等人诬蔑成“训服工具论”的典型,被贬斥为“错误路线卖力的驯服工具”。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敢学雷锋,社会风气也就开始混乱起来。第三阶段,雷锋精神重放光芒。1976年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发出号召,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发扬雷锋精神,争做“四有”新人。随之,学雷锋活动又走上正轨,全国再次掀起“学雷锋,树新风,做新时代活雷锋”的热潮。[30]中原民兵人民武装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把学习雷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带头做好事、树新风,为促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风气好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雷锋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民兵,进而转化为民兵们的自觉行动,它使民兵在生产生活中舍己为公,始终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河南光山县北向店公社吴大湾大队民兵营,创造了雨夜突击抢运国家水泥的动人事迹。在光山县五岳水库度汛工程大会战的工地上,天空乌云密布,一阵阵闷雷由远及近,一场雷雨悄然而至。这时,参加会战的吴大湾民兵营的52名基干民兵,在经过一天紧张的劳动后,已经收工回到驻地。突然,执勤民兵曹茂军跑来报告,说在离民兵营驻地不远的新修的公路上,有四辆满载水泥的大卡车,因路基松软车轮下陷,前进受阻,车上的水泥有被雨水淋湿报废的危险。民兵们一听国家财产将要遭到损失,二话没说,饭碗一丢,蜂拥而出,一口气跑到了现场。但这时,闪电划破夜空,寒风夹杂着雨点扑打着水泥包,车上又没带防雨护具。见此情景,民兵们心如火燎。营长曹继永更是焦急万分。这时,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雨夜用自己的被子盖水泥的高大形象闪现在他的脑海,于是他便首先抱来自己的被子盖在水泥上。干部的行动,如一道无声的命令,大家纷纷抱来了被褥、床单和铺草,迅速把四车水泥盖得严严实实。民兵这种舍已为公的革命精神,使汽车司机深受感动。水泥虽然盖好了,但曹继永的心里还不踏实。他想,如果雨越下越大,被子被淋透,水泥还会受损。但民兵营的驻地的话,工地上又急需用水泥,万一大雨连下几天,就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展。这种情况下,他及时召开会议,和民兵们商量,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排除一切困难,用架子车把水泥连夜抢运到工地。说干就干,民兵们拉来了营里仅有的17辆架子车,分工3人1辆,装满水泥,盖上被子,提着灯笼,踏着泥泞,艰难地向工程指挥部进发。雨水和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民兵全然不顾,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在4.5千米长的泥泞道路上,民兵们往返6次,行程27千米,终于把28吨水泥安全抢运到了工地。[31]

在学雷锋活动中,有一些民兵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共产主义精神的壮歌。1978年8月4日,确山县一个名叫陈旭辉的10岁男孩在薄山水库南干渠送水闸的渠道里游玩,误入5米多深的消力池中,5米多高的送水闸,流水以每秒12立方米的流量往下倾泄,陈旭辉随着翻卷的浪头时沉时浮,十分危急。在这紧急关头,确山县留庄公社后营大队基本民兵陈尿和6名民兵及时赶到,他拦住其他民兵,一个猛子扎进消力池,而自己却被激流卷入漩涡,头撞到石壁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79年6月28日,河南省委、省军区党委授予他“雷锋式民兵”的称号。1979年7月29日夜晚,郸城县城郊公社杨庄大队张庄村王建才一家三口点起煤油灯,为代销店寄存的20多公斤白酒换桶。突然一阵风刮来,酒被点燃,蓝色的火蛇卷起烈焰从酒桶里窜了出来,刹时酒花飞溅、烈焰飞腾,该村女基干民兵王玉兰听到群众的呼救,飞奔而来。她弄清火源后急张开双臂,把燃烧的酒精桶抱在怀里冲出火海后甩向安全地带,酒桶落地而爆,巨大的火浪把她推倒在地。当人们扑灭王玉兰身上的烈焰时,她已经不省人事,烧伤面积达到80%,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1981年5月27日,河南省委、省军区授予她“雷锋式民兵”称号。1981年11月8日上午,位于淮河北岸的朱店大队的群众,在龚湾渡口乘船去淮河南岸赶集,但因乘人超过了负载能力,船舱进水,渡船翻沉,乘人落入水中。这时,正在河岸上干活的正阳县皮店公社朱店大队基干民兵龚善典听到呼救声,纵身从3米多高的陡坡跳到河里,迅速向落水的人群游去。他救起57岁的龚康玉老大爷和另一位女青年后,已冻得脸色乌紫、浑身颤抖。但他不顾这些,再次下水救人,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82年4月8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他“舍己为人的英雄民兵”称号。1982年3月16日凌晨,陕县宜村公社王村大队青年民兵南增劳在陕县南塬万亩灌区的放牛山隧洞和全班民兵共同进行开凿施工时,由于洞内严重缺氧,大家胸闷憋气,喉咙发苦,两眼流泪,任忠昌、任伟峡、郝灯元3人昏倒在洞里。南增劳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往返险区把任伟峡和郝灯元背到安全地带。这时他已经精疲力尽,但为了抢救任忠昌,毅然重回险区,在随后跟来的老民兵任银方的帮助下,把任忠昌抬到一辆架子车上,但没走多远,被路障挡住,南增劳用微弱的声音催促任银芳出去喊人。当人们赶来时,南增劳已经倒在架子车下,任忠昌得救了,南增劳却光荣牺牲了。1982年7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他“雷锋式英雄标兵”称号。像以上这些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民兵还有很多,如为抢救落井群众而英勇献身的商丘县城北公社张八庄大队基干民兵班长史金良、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罗山县青山乡青山村基本民兵李学详等,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都分别授予他们“舍己为人的模范民兵”称号,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32]像这样的案列还有很多,我们不再一一叙述。

在学雷锋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中,广大民兵以雷锋为榜样,把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广泛持久地开展便民活动。下面以湖北省为例行进叙述。(www.daowen.com)

1981年5月5日,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发布《关于开展学习雷锋树新风,争当先进民兵活动的意见》,这坚定了广大民兵学习雷锋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在学习雷锋、搞好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走向社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城市民兵组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义务服务队,走上街头为人民群众服务;农村民兵积极参加不计报酬的公益劳动和帮助烈军属代耕代收,帮助五保户解决生活困难,帮助贫困户治穷致富。仅在1982年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中,湖北全省组织的“青年民兵服务队”“学雷锋小组”就有9万多个。其中,汉川县马口镇人民武装部和共青团一起,组织全镇民兵开展为民义务服务活动,参加的民兵有600多人,服务项目达30多个。马口镇民兵义务服务队从1981年成立后,采取定期组织,集中活动;定点挂钩,分散活动;定人定户,上门服务的方式,常年活动在马口镇的大街小巷和附近社队,做了大量好事,受到了群众的热情赞扬。当阳县草埠湖农场高坡大队民兵连开展义务“十帮”活动:一帮烈军属、五保户照顾生活;二帮困难户、开边户种责任田;三帮群众理发;四帮群众缝补衣服;五帮群众修理农具;六帮群众修理电器;七帮群众打扫公共卫生;八帮农业技术指导;九帮管理全队树木;十帮大队搞好法制教育,积极维护社会治安。[33]该大队民兵连通过开展此种活动使雷锋精神在民兵中发扬光大。

在河南,下文以郸城县城郊公社杨庄大队基本民兵班长王玉芝为例。她是“雷锋式民兵”王玉兰的妹妹,王玉兰牺牲后,她踏着姐姐的脚印走,为家乡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她用自己攒的钱买了台缝纫机,自学了裁剪和缝纫技术。仅在1981年,就为军烈属、五保户、困难户和其他群众做衣服300多件,缝补衣服400多件。在她的倡议下,成立了3个民兵学雷锋小组,积极开展助人为乐活动。1982年,麦收季节,王玉芝和几个民兵一连工作了3个通宵,为9家困难户收割了50多亩麦子。1982年和1983年,这几个学雷锋小组为群众做好事300多次,帮群众收种庄稼90余亩,送肥250余车。群众纷纷夸赞玉芝和玉兰相同,是雷锋式的好民兵。王玉芝先后被河南共青团省委和河南省妇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商丘市五交化公司民兵连结合本职工作,发挥专业特长,组成民兵义务维修小组,设立“学雷锋为民服务站”,为群众免费维修交电产品。[34]

中原民兵在社会生活中处处为群众着想,主动出钱、出工,兴办各种公益事业,给学雷锋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据1986年的不完全统计,河南各地民兵共筹资56万元,建小学36所、幼儿园28所、敬老院15所,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新县陡山河公社大塘大队有一条河,河上的两座独木桥是周围3个公社、11个大队的群众砍柴、下地、赶集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这两座桥腐烂倒塌,来往群众只能淌水过河。住在附近的民兵王长荣,在家庭的支持下,用准备办婚事的钱筹备了150多个石墩、70多米石条。从1981年冬起,他和父亲、弟弟连续施工5个多月,在这条河上架起了6座石桥,基本解决了群众的过桥问题,过往群众无不称赞。镇平县寺山乡菊花场北有条“滚驴沟”九曲十八弯,谷深路险,经常发生人畜伤亡事故。1983年春,该村民兵杨青林和爷爷、父亲一起,每天早出晚归,劈坡修路。经过20多天的艰苦劳动,劈出了宽1米多、长1 100多米的盘山道,有效保证了行人的安全。乡党委和人民武装部把这条路命名为“精神文明路”。淇县高村乡杨晋庄民兵葛龙海,依靠个人技术专长,开展汽车修理服务,脱贫致富后,不忘乡亲,先后出资1万元,帮助本村建水塔,使全村用上了自来水;出资7万元帮助建设乡中学和修缮村办小学;投资6万元用于植树造林,使家乡浮山数百亩荒地披上了绿装。1984年,葛龙海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济源市西北部王屋山区,有一个叫水洪池的山村。这里海拔高达1 400米,山高路险,一直没有一条通向山外的公路。1984年,全村人均收入还不足百元,为了改变贫穷闭塞的落后面貌,村民兵连连长苗田才决心组织民兵修筑一条出山的公路。1985年10月25日,他们打响了开山凿路的第一炮,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努力,使一条长15千米、宽10米的盘山公路延伸到山外,结束了山村“十八盘、鬼门关、上山歇半天、下山心胆颤”的历史。台前县侯庙乡黄固堆村民兵连,在指导员李佃柱的带领下,组建建筑工程安装公司,开赴大庆油田、承包工程项目,取得可观经济效益后,组织民兵为本村架设高压输电线,修建水塔,建设标准化中、小学,修筑环村公路,拓宽大街小巷,兴办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和文化活动室,购置图书,添置文体器材,使全村公益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