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原民兵研究:技术革新与科研中的作用

中原民兵研究:技术革新与科研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原民兵还充分发挥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等的特长,在科研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民兵搞科研是有组织的,中原民兵中存在的科研组一直是民兵们搞科研的主力军。在工厂,民兵科研组也是技术革新的标兵。民兵营长王文选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着急,决心要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扭转亏损局面。康县王集乡斧头岗村年仅20岁的女民兵副指导员李昆兰也是当地科学致富的模范。

中原民兵多数有文化,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快,好学上进,喜欢探索,勇于创新,历来积极学科学、用科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科学知识各种偏见的纠正,广大民兵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就是生产力”,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首先掌握科学知识。在各级人民武装部门的引导组织下,民兵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繁荣科学文化、推动生产的发展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新途径,闯出一条又一条新路子,创造出一批又一批新成果。中原民兵还充分发挥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等的特长,在科研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基层民兵组织中设有自己专门的科研组,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农田,到处都有他们进行科技创新的影子。

民兵搞科研是有组织的,中原民兵中存在的科研组一直是民兵们搞科研的主力军。

农村,民兵科研组积极钻研农业生产,大胆进行创新,为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谷城县白河公社高潮大队刘燕科研组试验成功,在60亩(1亩=0.067公顷)面积内每亩田里同时种植棉花水稻,粮食均单产达到11吨,棉花均产达到2.37吨。刘燕科研组也因此获得了1978年“全国三八红旗标兵”称号。[32]在另一个民兵科研组—温县赵堡大队的“三八科研组”中八个平凡的女民兵、先后搞了小麦分蘖与成穗、幼穗发育、小麦灌浆等20多个科研项目,她们同赵堡群众一道,连续五年创造了小麦亩(1亩=0.067公顷)产900斤(1斤=0.5千克)以上的高产稳产记录,1979年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集体”。[33]桂李村的“十姑娘民兵班”把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了一片白花花的棉田,被当地群众誉为 “科学实验的尖兵”。桂李村位于黄泛区,以前是保种不保收的风沙盐碱地,由本村10位姑娘组成的民兵班在盐碱地上试种了棉花。她们根据棉花生长的规律进行科学种植,大胆选用优良品种,采取合理密植等方法,前期促苗早发,争取伏前桃;稳蕾搭架,争取高产桃;防止早衰,争取秋晚桃,促使棉花高产,创造了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亩(1亩=0.067公顷)产皮棉353斤(1斤=0.5千克)的高产纪录。为此,她们被邀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棉花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经验,被河南省委、省军区命名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在工厂,民兵科研组也是技术革新的标兵。湖北天门市空压机民兵科研组2D-0.03/7型手提式全无润滑空气压缩机结构新颖,美观实用,设计先进,填补了国内空压机品种的空白。而填补这项空白的却是一家集体小厂的8名民兵。1980年9月,天门县空压机器厂为了打破产品滞销的局面,大胆提出了研究无润滑空气压缩机的设想。民兵连长吴让贤把这个任务抢到了手,由基干民兵马成法为组长,组织7名民兵成立了研制小组,从图纸、技术资料、零部件加工到总装,经过上万里奔波、上千次的熬夜、上百次的试验,终于制成了样机[34]

在息县,民兵营长王文选带领民兵科研组挽救了即将破产倒闭的息县城关水泥厂。1980年,息县城关水泥厂即将倒闭。这个水泥厂是个老厂,随着社队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他们不得不将成本较高的水泥降价出售,导致亏损严重,甚至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因此,有的工人想跳槽,有的干部要求调动。民兵营长王文选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着急,决心要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扭转亏损局面。他细心调查了7个车间的每道工序,认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水泥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窑用的鼓风机转速不够、供氧不足,导致原料烧炼不透。他先后查阅资料达12种,请教了6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改制成功了一台高速电动机,使鼓风机的转速由每分钟1 000转提高到2 900转,生产的水泥从400号提高到560号。接着,他又同技术工人一起试制成功了多用变压器,每年可节约电费4 800多元。经过技术革新,每吨水泥的成本降低了25元。质量提高了,价格降低了,水泥销路打开了,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大增。1983年,该厂不仅还清了10万元欠款,还上缴利润7万多元。

许多民兵在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致富方面表现了很大的决心、智慧和毅力,并且还带动了周围群众,出现了一个爱科学、用科学的高潮,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典型。巩县南河渡乡石观村民兵连副连长白麦霞带领乡邻科学致富的事迹被当地人广为传颂。几年前白麦霞看到当地群众由于不懂科学,往往出力不少,收获不大。她决心走科学致富的道路,买来了技术书籍刻苦钻研,并坚持收听农业技术广播讲座,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学完了三门农业基础知识课,考试成绩全部优秀。白麦霞不怕担风险,先在自己地里搞试验,她先后进行了小麦品种对比、小麦根外喷磷与喷清水对比、治虫用药量及时间与效果对比、小麦繁育良种和玉米制种等试验,对全村科学种田起了示范作用。白麦霞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无私奉献给乡邻,她经常利用“民兵青年之家”给民兵和村民上科技课,定期举办科技板报,积极开展家庭农科技术咨询服务。

康县王集乡斧头岗村年仅20岁的女民兵副指导员李昆兰也是当地科学致富的模范。李昆兰从小爱学习、爱科学。一次她从报纸上看到一些“专业户”靠养“土元”致了富,于是决心从养“土元”入手,科学致富。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土元”成活率和繁殖率都很低。她不怕挫折,刻苦钻研,顽强探索,废寝忘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先后钻研了《生物学》《昆虫学》《药物学》《家庭副业手册》《土鳖虫生活习性》等几十种科技书籍,记录了26万字的笔记。在反复实践中,她摸索出“土元”繁殖、饲养、管理、成虫泡制方法等,创造了有机孵化、无机孵化、人工加温、无冬眠期饲养等一整套技术,“土元”产量越来越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仅1983年,就收入24 000多元,成为一名土元“状元”,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标兵”。

民兵也是推广科学、用科学、宣传科学的先进标兵。河南省息县方老庄大队民兵连长李年海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热爱科学技术,1975年回乡后,为队里种了0.3公顷试验田,经过努力,建成了引进小麦良种、红麻移植等五个试验项目。其中小麦、玉米和红薯间作套种,亩(1亩=0.067公顷)产达到了2 033斤(1斤=0.5千克)。1981年10月,李年海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他先建立了民兵科研小组,接着又在全大队建立了85个农业科技户,且定期在大队部举办农业技术学习班,并经常组织科研小组人员到田间地头给社员传授科学种田技术。1982年,李年海带头搞了五种引进小麦良种对比试验;对油菜等三种农作物推广了新的管理技术;所办的棉花科学种植和管理学习班覆盖75%的农户,使每家都有一人受益。1983年,全大队的小麦在严重干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获得亩(1亩=0.067公顷)产535斤(1斤=0.5千克)的好收成。李年海还利用阴雨天和农闲时间,在自己家里为全大队培训了7名义务农机修理员。李年海由于推广科学成绩突出,被当地人民誉为“土博士”,并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www.daowen.com)

人民武装部门运用“一兵带全家,一排带全村”的经验,积极引导民兵开展智力“两带”活动,掀起了科学致富的热潮。我们以宜昌军分区为例。到1985年,宜昌全区有近5 000个“青年民兵之家”和民兵文化户成为民兵学习致富本领的场所,涌现出3 400多个民兵科技骨干,8 900多名民兵科技骨干率先跨入了富裕户行列。在1985年3月召开的宜昌地区民兵带头发展商品生产会上,这一做法受到了宜昌地委、行署领导的赞扬。1984年以来,这个军分区和所属各级人民武装部坚持把组织民兵带头发展商品生产和学习科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民兵发展多种经营,自己集资,增加“青年民兵之家”的科技书籍储备量,兴办民兵“文化户”;在民兵训练教育中适当安排学习商品生产专业技术的内容,为民兵举办采矿、运输、修理、加工、服务、养殖、种植等各种智力开发培训班;动员民兵积极报考电大、刊大、函大、自修大学,自费进各种大专院校学习。他们还组织民兵开展科研活动,采取编发简报、现场参观等形式宣传表彰科学致富的典型,交流致富的经验。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宜昌军分区民兵在智力“两带”活动中大显身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茅庄村民兵连根据山区药材资源分布情况和药材种植知识绘制出财源十二路信息图,11名民兵首先登山开荒试办药材厂。在他们的带动帮助下,全连90名民兵家庭成了药材专业户,全村146户办起了小药园,使茅庄成为全县第一个贝母药材基地,人均收入过千元。民兵们还认真做好科普工作。当阳县胜利村卢必元等11名民兵办起科普站,热心为群众服务。先后成立了“农业技术研究会”“多种经济研究会”“机电技术研究会”,取得水稻、棉花、油菜和家庭养殖业等11项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984年,这个科普站的11名民兵被湖北省科技协会吸收为会员。经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后,当阳县19 000多名民兵在商品生产第一线上当尖兵,打头阵,扛大梁,很好地发挥了智力“两带”作用。

民兵能在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是由民兵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民兵本身是生产者,他们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能够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这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对生产技术进行革新。且民兵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劳动群众中的优秀者;民兵大多数又是由青年组成的,青年人有一种特别的进取心;民兵中还有一些退伍军人,他们有钻研精神,能够吃苦耐劳,不怕失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有着很强的责任心。这些都构成了民兵搞科研的优越条件。

其次,民兵有“民兵夜校”“民兵青年之家”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民兵夜校虽然在1966—1976年是对民兵进行“阶级教育”的场所,但对民兵学习文化知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的“民兵青年之家”则完全是民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技致富的阵地。

第三,民兵是有组织的,这使他们能够建立众多的科研组,能够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来共同搞好一个科研项目,项目成功以后,也便于推广。这使他们区别于一般的劳动者,也是民兵搞科研的优势。

但从整体上来说,民兵不是一个文化素质很高的群体,他们虽然对自身生产技术上的革新具有优势,但大的科研项目,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理论性的研项目科还是需专业的科技人员来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