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外交史:英帝国崛起时期的外交政策

英国外交史:英帝国崛起时期的外交政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敌入侵的恐惧,逐渐成为英国制定外交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诺曼王朝时期和金雀花王朝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大英帝国崛起时期,英国的势力均衡外交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随着西班牙王国和法兰西王国建立联盟,英国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改变。英国外交政策中的新元素必须依赖于旧的传统元素,才能确保英国的安全。英国成功的外交政策顺理成章地沿袭下来,从未遭到质疑。

英国外交史:英帝国崛起时期的外交政策

精彩看点

军舰殖民地和贸易—英国及其殖民地面临威胁—皇家海军的颓势—皇家海军的效率和英国胜利的关键—英国陆军无法与皇家海军保持步调一致—乔治二世和爱德华·霍克—大不列颠王国与低地国家结盟—汉诺威选帝侯国与荷兰共和国—大不列颠王国的凄凉前景—1745年詹姆斯党人叛乱拯救了大不列颠王国—菲利普·斯坦诺普治理下的爱尔兰—常备军最终组建完成—危机中的老威廉·皮特和乔治二世—乔治·安森和爱德华·霍克—老威廉·皮特最初的失败—普鲁士和腓特烈二世—老威廉·皮特与不列颠指挥官的关系—“商人的国度”—大英帝国崛起时期签订的条约—国际法—英属美洲殖民地惨遭入侵—1748年后法兰西人继续入侵英属殖民地—法兰西人想控制美洲—新斯科舍—七年战争及其影响—英国殖民地上的英国政府—封闭地中海—英国被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超越

本章中,英国外交政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被赋予了新的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英国在外交政策上的变化,我们需要对此前的历史稍做总结。我们已经梳理了在外国势力的威胁下,英国实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英国曾被入侵过四次。在梳理势力均衡外交政策起源和基本原则时,我们提到了这一点。对外敌入侵的恐惧,逐渐成为英国制定外交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诺曼王朝时期和金雀花王朝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现代历史的开端,欧洲各国的关系发生剧变。在英国和法兰西王国的灵活运用下,都铎王朝时期大放异彩的势力均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伊丽莎白一世灵活运用势力均衡的外交原则,拯救了英格兰王国。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恢复了都铎王朝时期的外交政策,但在战争中又将其搁置一旁,着重保护英格兰王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在大英帝国崛起时期,英国的势力均衡外交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前,我们介绍了罗伯特·沃波尔采取的绥靖政策。随着西班牙王国和法兰西王国建立联盟,英国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改变。主张维持和平的罗伯特·沃波尔曾经是一个英明首相,却在外交方面犯下愚蠢的错误。他的态度助长了西班牙王国和法兰西王国的气焰。西班牙王国对英国持续羞辱和英国遭受的巨大损失,最终让英国人觉醒。英国人在挣扎和绝望中前行,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大英帝国。英国政府的腐败让英国人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些都是我们在梳理英国外交政策时不应该回避的问题。

经历了一番演变后的英国外交政策,可以用以下深入人心的词语来概括:“军舰、殖民地和贸易。”该外交政策既体现了英国传统,也蕴含着全新的特征。光荣革命后,英国人重获自由,国力持续增强,英国已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欣欣向荣的对外贸易。这些都为“军舰、殖民地和贸易”外交政策的实施打下了新基础。英国虽然没有主动将“军舰、殖民地和贸易”当作发展目标,因为此时英国参加的主要是防御性战争—只是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却实现了繁荣。在实现国家富强和经济繁荣后,英国外交政策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英国人也意识到,欧洲各国正密谋联合起来,企图削弱英国在航海业、殖民地和贸易上取得的显著优势。英国人一直认为自身的优势不会被轻易打破。然而,这些年来,欧洲各国试图削弱英国实力的意图越来越明显。直到1805年英国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赢得特拉法尔加战役后,欧洲各国才作罢,不再试图削弱英国实力。

1739年,“詹金斯之耳”战争爆发前的一个世纪里,英国的美洲殖民地逐渐发展壮大。1739年英西战争爆发的五十年前,英国和西班牙王国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今,英属北美殖民地受到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王国的双重威胁。已经在印度站稳脚跟的东印度公司成了法兰西王国的眼中钉。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王国暗中密谋,打击英属北美殖民地。但英国人没有及时察觉到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的阴谋。1739年英西战争的实质是欧洲各民族的生存斗争,以及英国出于自身防御考虑,在航海、殖民地和贸易上展开的激烈竞争。此时,英国无法再继续光荣孤立,置身于欧洲事务之外。很多年后,英国人才明白,自己需要做出多大牺牲,才能让英国赢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最终,经历了接连失败和失望后,英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与光荣革命时期类似,在确保不列颠群岛、英属北美殖民地和英国贸易的安全时,英国必须将欧洲各国是否会联合起来作为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考虑。

查尔斯·韦杰

1739年英西战争爆发时,皇家海军的实力已经逐渐衰退。在皇家海军的衰落过程中,脾气暴躁的皇家海军军官查尔斯·韦杰扮演了关键角色。与过去相比,皇家海军的造船技术没有丝毫起色。当欧洲各国在地中海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人们才发现,皇家海军的军舰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皇家海军船员不得不通过卑劣的抄袭手段来提高自身的造船水平。当时,软弱的英国政府忽视了提高海军实力的重要性,任命托马斯·马修斯和理查德·勒斯托克等能力平庸之人担任皇家海军指挥官。英国政府丝毫没有意识到,皇家海军对保卫国家安全起到的关键作用。同时,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兰西王国却在全面发展,竭尽全力超越英国。

在一批杰出的皇家海军军官的指挥下,英国重新在海战中赢得了优势。他们是乔治·安森、爱德华·霍克、弗雷德里克·沃伦、乔治·波科克、查尔斯·桑德斯和奥古斯塔斯·凯佩尔。在上述杰出指挥官的领导下,皇家海军重振雄风。老威廉·皮特得以在七年战争期间为大英帝国的最终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换句话说,英国能重新登上权力巅峰,与英国外交政策中新旧元素的融合密不可分。英国外交政策中的新元素必须依赖于旧的传统元素,才能确保英国的安全。皇家海军作战效率的提升是英国重回权力巅峰的关键。长期以来,为了免遭外敌入侵,英国必须依靠制海权等传统外交优势;荷兰共和国沿岸地区必须由英国的盟友控制;英国的殖民地必须免于被虎视眈眈的法兰西人和西班牙人侵占;印度必须为英国的贸易和统治提供便利;皇家海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英国对地中海的控制权[1]

随着海外殖民地持续扩张,近百年的战争磨砺英国,也提高了英国的实力和地位。英国成功的外交政策顺理成章地沿袭下来,从未遭到质疑。英国的政治家需要时常评估国际环境,根据其他国家的军备情况,及时调整皇家海军的规模,以此在军事实力上与其他国家保持平衡。尽管在长期和平状态下,上述做法已经几乎被人淡忘,但并非最近才出现。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论”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皇家海军的重要作用。不过,英国一向有重视海军的传统。“海权论”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当欧洲各国熟知内容简练、立意深刻的“海权论”时,英国早已提前采取行动,将理论投入实践。当欧洲各国仍然在努力壮大陆军时,英国已经开始迅速增强海军实力。对英国这样人口密集、极度依赖外国进口食物的国家来说,发展海军力量是必须的。以往的外交政策也体现了这一点。

乔治·安森

乔治·波科克

查尔斯·桑德斯

奥古斯塔斯·凯佩尔

这里我们需要总结一下英国外交政策在1739年战争后的新发展。本章将会详细梳理在老威廉·皮特和许多优秀海军军官的领导下,英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

斯泰尔伯爵约翰·达尔林普尔

爱德华·博斯科恩

也许有些读者已经注意到,我在书中尚未提及英国陆军的发展状况,也很少描述低地国家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在约翰·丘吉尔率领英国军队赢得胜利后,长久的和平状态让英国军队松懈了日常训练,尤其是陆军。1739年英西战争爆发后,英国陆军懒散的战斗状态显露无遗。在欧洲大陆作战的斯泰尔伯爵约翰·达尔林普尔和坎伯兰公爵威廉·奥古斯塔斯,以及在美洲作战的爱德华·布拉多克等英国陆军将领表现欠佳、战绩寥寥。直到杰弗里·阿默斯特等英勇军官在战争中脱颖而出,英国陆军的实力才有所提升。但如果不是乔治·安森、爱德华·霍克和爱德华·博斯科恩等皇家海军上将,在海上阻隔了法兰西援军,击溃了即将入侵英国的法兰西海军;如果不是弗雷德里克·沃伦在英国西侧海域、乔治·波科克在英国东侧海域英勇抗敌,阻止了法兰西海军入侵英国,杰弗里·阿默斯特等人怎能率领英国陆军奋勇抗敌?

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早期爆发的多场战争不仅展现出英国陆军上将和海军上将的风采,也揭示了英国最高权力的秘密。我们无法精确比较乔治二世和老威廉·皮特的政治影响力,但十分明显的是,如果没有乔治二世的协助,杰出的老威廉·皮特无法完成丰功伟业。在代廷根,乔治二世证明了自己的英雄气概。他全心全意地支持了老威廉·皮特。乔治二世甚至亲自指挥作战,及时修正了英国军队犯下的错误,让英国军队反败为胜。尽管英国军队中途因军需匮乏而被迫撤退,但这并不是乔治二世的责任。在皇家海军上将托马斯·马修斯指挥的土伦战役中,作为“贝维克”号的舰长,爱德华·霍克崭露头角,后来被提拔为海军上将。

代廷根战场上的乔治二世

土伦战役

乔治·华盛顿

查尔斯·康沃利斯侯爵

在此,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英国陆军及其对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七年战争期间,前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英国陆军军官。之后,英国陆军再也没有像英国海军一样人才辈出。参与美国独立战争的英国陆军上将指挥能力远远低于乔治·华盛顿。唯一能与乔治·华盛顿媲美的查尔斯·康沃利斯侯爵没能从同伴那里得到全力支持,最终被迫在约克镇投降。这标志着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但并不是查尔斯·康沃利斯侯爵的错。参与七年战争时,英国亟须大量陆军人才对抗法兰西军队。此时,一向明智的乔治二世却犯了糊涂。乔治二世说服了老威廉·皮特,将威廉·奥古斯塔斯任命为英国陆军将领。这一重大失误让乔治二世明白了英国陆军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约克镇的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接受英军的休战旗

英国与低地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联盟关系。其中,英格兰人与荷兰人和佛兰芒人的友好关系持续了几百年之久。在三次英荷战争中,这种联盟关系一度结束。但在威廉三世统治时期,这种联盟关系得到了恢复。《乌得勒支和约》签订后,英国和荷兰共和国的关系变的更密切。在约翰·丘吉尔领导的“大同盟”中,荷兰人没有像对待他们从前的军事领袖一样言听计从、战功赫赫。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在持续不断的欧洲冲突中,荷兰军队早已元气大伤。在英国海军的努力下,英国实现了荷兰共和国的最初理想—成为海上霸主和殖民世界的统治者。在斯图亚特王朝腐朽的统治时期,荷兰共和国曾经一度夺回领先地位。汉诺威王朝的君主将其对荷兰共和国的巨大影响力带到了英国,并且将自己的外交优势发挥到极致。

尽管历史学家很少提及,但我们仍能感受到汉诺威王朝对英国的影响—汉诺威王朝在英国的统治使英国深陷欧洲大陆纷争。当奥地利帝国动荡不安、杰出的德意志领袖频繁出现时,在约翰·丘吉尔的带领下,英国日益增强实力,巩固了地位。汉诺威王朝更是为老威廉·皮特重塑世界格局提供了坚强后盾。荷兰共和国不再亲近西班牙王国,而是与奥地利帝国发展友好关系。这种转变的重要影响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开始显现。法兰西王国与荷兰共和国的结盟令英国备感威胁。在小威廉·皮特公开表达抗议后,法兰西王国向英国宣战。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披露更多相关细节。自《维也纳条约》签订后,荷兰共和国与奥地利帝国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欧洲大陆国家需要时,英国就会发挥作用,确保荷兰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的独立。

1739年英西战争爆发时,英国的外交政策可以用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撰写的《英国历史》中著名的一段话来形容:“罗伯特·沃波尔的倒台并非只是一个普通首相辞职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建立在汉诺威王朝和法兰西摄政(乔治一世统治时期)第一次结盟基础上的政治体系崩塌了。从此,英国恢复了以往的外交传统,即限制法兰西王国和波旁王朝在欧洲的广泛利益,尤其是当法兰西王国的海军实力和陆军实力都占据上风时。”当时,英国几乎各方面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胁。英国人很快发现,皇家海军正在逐渐衰落,而法兰西波旁家族正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对此,他们十分愤怒。罗伯特·沃波尔倒台后,英国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

通过占领洛林,法兰西王国的东部防线已经得到巩固。地中海沿岸国家察觉到形势危急:它们尽管已经与法兰西王国维持了几百年的友好关系,但如今很有可能会成为法兰西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埃德蒙·伯克曾经说过,威廉三世认为英格兰王国应该扮演起欧洲“仲裁人”和人类“守护神”的角色。如今,威廉三世的愿望正在逐渐实现。在英格兰海军颓势尽显的情况下,英格兰王国该如何保护海上贸易?英格兰人陷入了恐惧。惶惶不安的英格兰人重新拾起传统的势力均衡外交政策。

1745年詹姆斯党人叛乱发生时,英国人认为它是一场灾难,没能意识到它带来的积极影响。长期以来,当英国被卷入欧洲大陆冲突时,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团结一致始终是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格兰与苏格兰紧密团结。但直到卡洛登战役结束后,苏格兰高地才被英国收复。如今,法律至上的原则被英国人广泛接受,封建领主的权力被剥夺。英勇、“野蛮”的苏格兰高地人已经被英国政府解除了武装。苏格兰高地人开始大力发展教育,建设文明。在这一点上,苏格兰低地人比苏格兰高地人起步更早。很快,在英国军队中,苏格兰人跻身高位。老皮特·威廉充分利用苏格兰人的尚武精神,将他们编排成一支高地军队,配有专门的军装,由苏格兰高地人军官统一指挥和管理。

卡洛登战役

在英国历史上,爱尔兰是一大难题。但在切斯特菲尔德伯爵菲利普·斯坦诺普的治理下,爱尔兰开始变得繁荣和安宁。菲利普·斯坦诺普成功移除了阻碍英国发展的一大障碍。1745年詹姆斯党人叛乱爆发时,爱尔兰并未发生动乱。出于防范骚乱的目的,大批英国军队驻扎在爱尔兰。在菲利普·斯坦诺普的治理下,爱尔兰的发展蒸蒸日上,实力得到显著提升。爱尔兰农业贸易的飞速发展令英格兰人分外眼红。几年后,爱尔兰开始经历严峻考验。英国政府决定对爱尔兰人开垦荒地的行为征收罚金。北美殖民地叛乱发生后,爱尔兰的发展长期陷入低迷。

切斯特菲尔德伯爵菲利普·斯坦诺普

1745年,菲利普·斯坦诺普治理下的爱尔兰之所以如此平静,是因为自威廉三世征服爱尔兰以来,菲利普·斯坦诺普是爱尔兰的第一个治安长官,给爱尔兰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秩序安定,鼓励了爱尔兰科学事业的发展,大公无私地为爱尔兰谋利,让爱尔兰在欧洲陷入动荡时仍然享有一片安宁。菲利普·斯坦诺普非但没有镇压爱尔兰的新教教徒,反倒鼓励他们保卫爱尔兰,防止詹姆斯党人通过登陆爱尔兰入侵英国。菲利普·斯坦诺普这个政治家的毅力与变通造就了爱尔兰的安定和繁荣。

除促成不列颠群岛的统一之外,1745年詹姆斯党人叛乱也让英国人下定决心,着手组建一支正规民兵部队。老威廉·皮特的执政风格与罗伯特·沃波尔及其他英国首相截然不同。对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暴政及詹姆斯二世和威廉三世建立常备军的尝试,英国人民记忆犹新。英国人民无法忍受政府组建任何常备军。

在紧急关头,外国雇佣兵时常进入英国,协助作战。这让英国人极其反感。1745年詹姆斯党人叛乱发生后,英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培育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部队。在所谓的“黑色星期五”这天,“王位觊觎者”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率领一小支军队入侵了英国。但在应战过程中,英国军队暴露出严重的腐败问题。这引发了英国人的恐慌和愤怒。不过,英国人对组建正规民兵的厌恶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确保自身权力稳固后,老威廉·皮特才寻得办法,让英国下议院最终同意组建一支正规民兵部队。

1756年,反对党声势衰落后,老威廉·皮特开始独揽大权。此时,他无须再为英国的团结和安全担忧,终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www.daowen.com)

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去世

老威廉·皮特抛弃了此前对汉诺威王朝的成见。他意识到,对英国来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向欧洲其他国家宣战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从此,老威廉·皮特不再为是否要参与欧洲国家的纷争而感到头疼。我们很难评判在应对这场欧洲危机时,无论是作为腓特烈二世的舅舅[2]领导神圣罗马帝国北部对抗法兰西王国,还是作为英国陆军和海军改革的推动者,尚武、年迈的乔治二世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具体作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去世后,英国王室矛盾重重的局面被打破,罗伯特·沃波尔及其他党派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终于,乔治二世和老威廉·皮特可以自由实施最符合现实情况的外交政策,也就是我们此前所说的“军舰、殖民地和贸易”。

“军舰、殖民地和贸易”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军舰”既包括皇家海军的军舰,也包括一些民用商船;“殖民地”与皇家海军军舰及负责装载政府供应和货物的英国商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贸易”的主要内容则是交换商船上装载的货物。因此,很久以前,英国人就已经意识到,皇家海军必须与时俱进、保持高效。1739年英西战争爆发后的每一年,英国人都更深刻地感受到,维持一支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性。老威廉·皮特任命乔治·安森担任皇家海军上将,还派遣爱德华·霍克指挥英吉利海峡舰队。从此,皇家海军出现了一个杰出的指挥者和一个能干的强将。

约翰·宾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认为老威廉·皮特的海军事务经验十分丰富。老威廉·皮特处置皇家海军上将约翰·宾的方式就曾引发舆论哗然。此外,老威廉·皮特还要对1757年英格兰舰队在罗什福尔的失败负主要责任。不过,总体来说,老威廉·皮特很少犯错,他从级别较低的将军中提拔了一些优秀人才,让爱德华·霍克指挥英吉利海峡舰队,让爱德华·博斯科恩指挥地中海舰队,让乔治·波科克指挥印度洋舰队。他还让乔治·豪、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和奥古斯塔斯·凯佩尔负责在法兰西海岸附近巡航的舰队。

英格兰舰队突袭罗什福尔

乔治·豪

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

不伦瑞克公爵查尔斯·威廉·斐迪南

同时,老威廉·皮特调派英国军队和汉诺威选帝侯国军队,供普鲁士元帅不伦瑞克公爵查尔斯·威廉·斐迪南使用,有效保护了普鲁士军队的侧翼。在赢得乔治二世和英国人民的坚定支持后,老威廉·皮特信心更盛。英国议会没有对他高昂的军费支出或给查尔斯·威廉·斐迪南的补贴提出任何异议。英国和普鲁士王国开始走上了同命运、共进退的道路。查尔斯·威廉·斐迪南屡次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化险为夷,让英国人备受鼓舞。毫无疑问,像老威廉·皮特这种魄力十足、考虑周全的政治家也将对他任命的英国将领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后世普遍误解了老威廉·皮特管理优秀人才的方式。许多历史学家将他描述成“苛刻的监工”,将他描述为一个不停挥动着手中的鞭子,让手下人才发挥余热的严厉首相。事实上,老威廉·皮特善于识人,喜欢选拔勇气过人和智慧超群的人,并全力协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也擅长抛弃繁文缛节,让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深感自己被赏识,尽管这些将领偶尔会做出一些突破常规的举动。例如,爱德华·博斯科恩没能成功将法兰西军舰围困在土伦,也不敢贸然让法兰西人在中立的葡萄牙王国登陆,他深知自己必须不顾一切代价,防止英国被入侵。在作战中,詹姆斯·沃尔夫不需要额外的激励或鞭策,并且能够按照计划行事。其他由老威廉·皮特任命的军事将领同样优秀。皇家海军上将约翰·宾被判处死刑。这在英国国内引发广泛关注。法兰西思想家伏尔泰曾经用“杀鸡儆猴”来讽刺英国政府对约翰·宾的处置。这种用法一直流传至今。

詹姆斯·沃尔夫

约翰·宾被处死

伏尔泰的评价确实有一定道理。对约翰·宾的残酷处决迫使英国海军提高管理要求,也对英国海军中潜在的“约翰·宾”起到警示作用。然而,出于自身利益任命约翰·宾的人,没能从他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在皇家海军的后续历史中,类似事件不断上演。在七年战争中涌现的优秀海军将领称得上是大英帝国无所畏惧的开拓者。他们只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拥有自主指挥权,希望英国国内能肯定自己赢得的胜利。值得注意的是,老威廉·皮特任命的绝大多数皇家海军将领均来自较高的社会阶层或具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大英帝国建立在贵族政治之上,虽然难免有其缺陷,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英国外交史的第一阶段到此结束。皇家海军赢得了海上霸权,成为英国抵御外来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皇家海军的保护下,英国的商业欣欣向荣。在1739年到1748年爆发的一系列称不上幸运的战争中,英国商人损失巨大。不过,鉴于敌人的损失更严重,英国商人最终反倒有二百万英镑的盈利。1748年到1745年动乱时期,即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到英国贸易开始迅速发展这段时间和七年战争时期,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和荷兰共和国煽动了英国殖民地叛乱。英国人团结一心、奋起反抗。1739年英西战争爆发后,英国开始实施建立在贸易基础上的外交政策。随后,贸易逐渐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因素。在整个18世纪,通过打通运河、开采煤矿和不断发明新机器,英国逐渐成了“世界工厂”。从此,贸易变得更重要,最终成为英国制定外交政策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英国成了“商人的国度”。

英国在18世纪签订的条约均能体现出贸易的重要性,尤其是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巴黎条约》。但这些条约没有充分体现出英国的胜利。英国政治家和外交官对条约内容十分满意:通过占领直布罗陀和梅诺卡,确保了英国商船可以安全无虞地前往地中海,与黎凡特开展独立贸易;通过动用武力独占北美殖民地和印度,加强英国在西印度洋的权力[3],避免了重蹈1739年英西战争的覆辙。对此,英国商人十分满意。商人阶层不断壮大,在英国国内获得了有力的话语权。

在18世纪签订的各种条约背后的一系列战争中,在引人瞩目的党派斗争中,我们很容易忽略贸易对英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人们时常忽略英国与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进行的军事竞赛。英国始终为保护欧洲新教教徒利益、为弱国摆脱强国压迫(如汉诺威选帝侯国),最重要的是,为防止外来入侵而战斗。英国在国际法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对本国人民和邻近国家担负着相同责任。势力均衡理念不过是英国国际责任的另外一种说法。英国不仅在欧洲大陆和海外殖民地都享有高度权威,还是新教国家的领头羊,坚决反对专制国家的暴政,时刻注意自身安全。

英国虽然在战争中经常获胜,但战争结束后很快就会改变此前“光荣孤立”的外交立场,这表明英国政府和人民颇有远见。英国宪政制度对国家运行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追求独立和自治是英国人的首要目标。刚参加战争时,英国人可能会满怀豪情,但很快就会对战争感到厌烦,尤其是当他们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即使最终赢得战争,英国人对战争的厌倦也不会消退。因此,英国人往往会接受和同意一些与战争获胜地位并不相符的条款。英国政府通常意识不到本国人民的上述情绪变化,但必须遵从民意,及时叫停战争。尽管由此产生的抱怨不绝于耳,但英国政府的做法完全正确。

从本章开始,美洲殖民地事务在英国外交政策中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英国殖民者的愤怒是挑起1739年英西战争的导火索。他们和英国商人都下定决心,与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继续开展贸易。法兰西王国希望,通过1733年签订的秘密协议,充分利用西班牙在北美的地位,从而支持其进攻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宏伟计划。波旁王朝对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和西西里岛的控制,不仅仅是为了炫耀强大权力或控制地中海。拥有远大抱负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完美继承了路易十五对美洲和印度的殖民渴望。然而,英国人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速度要远远快于法兰西人。荷兰人在印度洋疯狂扩张,影响力已经超过英国人和葡萄牙人。法兰西人自然也想加入殖民大潮,从中分一杯羹。法兰西人和英国人在圣劳伦斯有很深的利益纠葛。他们之间的忌妒和竞争引发了彼此的敌意,正如西班牙王国和英国在1739年的关系那样紧张。

无论在1748年签署《亚琛和约》时,英国政府怀抱着怎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法兰西人都从未停止他们的扩张步伐。法兰西人始终追求以下目标:尽快在法兰西王国及法属北美殖民地之间打通一条新的自由通道,避免在海面上与皇家海军相遇。这也是法兰西王国外交政策的重点。

约瑟夫·弗朗索瓦·迪普莱

法兰西政府命令约瑟夫·弗朗索瓦·迪普莱在印度紧跟英国人的脚步,扩张法兰西人的势力。简单发布通告后[4],法兰西王国就宣称自己对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所有中立领土拥有所有权。法兰西人还加固了布雷顿角岛,尤其是其首都路易斯堡上的防御工事,与居住在英属殖民地附近的印第安部落结盟,给印第安人分发武器,进行军事训练,为接下来即将爆发的冲突做准备。最重要的是,法兰西人建立起一整条防御线,将富饶的加拿大殖民地和密西西比河、路易斯安那连接起来,并且与西班牙军队保持紧密联系。此外,法兰西人一心想要经湖泊和河流等水路前往圣劳伦斯。

法兰西人的上述计划十分明智。顽固的英国殖民者虽然已经被麻烦缠身,但在数量上远超法兰西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在这种情况下,法兰西人只能封锁英国殖民者后方,在前线部署大量海军舰队和军事基地。只有这样,法兰西人才有希望占领美洲。不久后,由于不少法兰西军事基地都在英国殖民地附近,英国人就占领了法兰西军事基地。被法兰西人收买的印第安人帮不上多少忙,只能围堵一些偶尔掉队的英国殖民者。然而,印第安人的杀人手法极其残忍,引发了英国殖民者的愤怒。一批批训练有素的法兰西士兵暗中前往法兰西王国新建的军事堡垒。英国殖民者组织散漫,形同一盘散沙,无法进行有效抵抗。英国不会为了殖民地偶然发生的冲突,再次贸然发动一场耗费大量财力的战争。

然而,英国政府1749年的举动表明英国已经意识到了北美殖民地的潜在危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英国政府下令建立哈利法克斯军事殖民地。然而,英国政府的举动让法兰西人更猖狂。尽管《乌得勒支和约》早已承认了英国对新斯科舍的所有权,但法兰西王国的殖民总督并不打算遵循《乌得勒支和约》的要求。在新斯科舍周围无人占领的土地上,法兰西王国的殖民总督扩张势力,还在阿卡迪亚殖民地后方设立军营,切断英国人的皮毛贸易,甚至鼓励法兰西殖民者滋事。此前,法兰西殖民者一直严格遵守《乌得勒支和约》的相关条款,接受英国政府的管理。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与法兰西殖民者的骚乱联系极其密切。法兰西殖民者和英国殖民者爆发了小型冲突,后者损失惨重。软弱的英国政府免除了法兰西人的罚金。在法兰西法庭上,阿尔比马尔·伯蒂作为英国代表的发言更是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激化了法兰西人和英国人的矛盾。

罗伯特·克莱夫

纽卡斯尔公爵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

1750年,海军上将乔治·安森不情愿地让步后,英国海军的军力被大幅削减。老威廉·皮特代表反对党提出强烈抗议,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西班牙人开始采取新的战术,骚扰西印度群岛的英国贸易,虐待西班牙的英国商人。罗伯特·克莱夫在印度取得的胜利改善了英国面临的惨淡前景,让英国人看到了一丝希望。此时,没有人能预测到北美殖民地接下来会朝着何种方向发展。相比首相纽卡斯尔公爵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英国人宁可相信糟糕的罗伯特·沃波尔。带着悲痛的情绪,英国人下定决心,开始处理北美殖民地的许多问题。但他们采取的折中办法仍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在这段和平时期,法兰西人始终对英国人遮遮掩掩。一支有二十五艘军舰的法兰西舰队满载着士兵来到北美洲。他们的行动十分隐秘,甚至无法估算具体人数。法兰西人利用土伦的有利地形,派遣海军舰队和陆军部队包围了马翁港。英国政府收到消息为时已晚。约翰·宾被不幸选中,负责指挥前来解围的英国军队。约翰·宾的惨痛失败激发了英国人民的怒火。老威廉·皮特借此机会夺回权力。

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做了新的尝试,通过封锁地中海来阻断英国的海上贸易。但这只是它们入侵英国计划中的一部分。英国始终以维持欧洲国家的势力均衡格局为主要目标。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屡次被卷入欧洲的外交纠纷和战争纠纷。罗伯特·沃波尔和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领导下的英国政府愚蠢无能,使英国在外交上接连失败。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六世颁布国事诏书,宣布女儿玛丽亚·特雷莎享有王位继承权。对此,英国表示强烈支持,最终保住了自己的地中海霸主地位。

英国、西班牙王国和法兰西王国在美洲殖民地的冲突是七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至少英国人这样认为。入侵英国不过是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总体战争计划的一部分。此时,英国的外交政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欧洲国家来说,七年战争非常关键。对英国来说,更是如此。七年战争爆发后,美洲殖民地对英国生存和安宁的影响更深远。当时,英国人并不想让北美殖民地自主决定命运。对英国人来说,北美殖民地就像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是不列颠群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连北美殖民地的机构设置,也是从英国照搬来的。

英属北美殖民地没有贬低宗主国和追求独立的想法。此时,英属北美殖民地应该与英国王室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北美各殖民地之间也应该形成和保留固定边界。随着北美殖民地社会的发展,英国各北美殖民地没有维持良好的秩序,而是组织散漫、互不来往、相互忌妒、四分五裂。在法兰西人和西班牙人的包围下,北美殖民者开始意识到,英国的保护对自己非常重要。由于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彼此间距离又非常遥远,北美殖民者的对抗侵略行动均以失败告终。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英国应该对此负责。从一开始,北美殖民地就应该被赋予足够的自主权。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都不会容忍北美殖民地享有过多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它们立场一致。况且,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殖民者对英国依旧忠心耿耿。

玛丽亚·特雷莎

以上描述已经清晰地勾勒出七年战争时期英国的外交政策。皇家海军的霸主地位、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海军的衰落、英国与普鲁士王国和汉诺威选帝侯国的联合、英国贸易的繁荣发展、英国地中海领导权的确立及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团结,都奠定了英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大英帝国已初具雏形。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介绍七年战争的更多细节。为了保护北美殖民地免遭西班牙王国和法兰西王国入侵,英国已经耗费了巨大的资源。我们必须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美国独立战争,毕竟英属北美殖民地从美国独立战争中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释】

[1]通常需要英国驻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军事据点的协助。—原注

[2]乔治二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之母索菲娅·多罗西娅的哥哥。—译者注

[3]与其他国家共同拥有西印度群岛附近的航行权。—原注

[4]有时候是直接占领。—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