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李沧区实验初中 李翠芝
中国的文字,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我们来看“惩戒”二字,字典有两层含义:① 惩罚之以示警戒;② 以前失为戒。
“惩”字的篆书为“”。“”为“”(徵,征、战胜)加“”(心,想法),表示向某种心念开战。造字本义:施行处罚,以达到禁戒或改变的目的。《说文解字》:惩,也。从心,徵声。
顾名思义,“惩”,是以战胜内心为目的的。
“戒”字,甲骨文“”为“”(戈)加“”(双手),造字本义:双手持戈,警惕备战。《说文解字》: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惩”和“戒”组合在一起,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即利用某种处罚手段,达到警告、劝诫效果,从改变错误或不良行为。
这又让我想到了“教”字的解释。
教,古文写作“”或“”,甲骨文“”为“”(爻,算筹)加“”(子,孩童)再加“”(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惩罚学子。造字本义:用惩罚手段训导孩子做算术。可以形象表现为:在棍棒体罚的威胁下,儿童被教对长者尽孝。《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追根溯源,“惩戒”与“教”在造字本初,就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内涵。凭此反观社会上对教育惩戒的种种说法,也就不辩自明了。
如今,教育惩戒几乎是到了“欲罢不能,欲行又止”的敏感时期。家长、学校,老师、学生,各怀顾虑,各有苦衷。社会上对教育惩戒也是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教育惩戒的艺术,更是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面对纷杂的教育惩戒观,实施惩戒有没有一条至简的大道呢?
从教育惩戒的结果来看,惩戒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效(有益)的,一种是无效(有害)的。有效就是通过“惩”的手段,达到了“戒”的目的,施教者和受教者皆大欢喜,皆有收益;无效则是两败俱伤,甚至酿成祸患。尤其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实施惩戒而引发的各种事件,更是让老师却步,让学生受伤,让家长无奈。
如何才能避免出现无效的惩戒结果呢?
我想起了自己经历的两个教育片段。
片段一:教师节,班级学生都以各种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祝福:给上课老师敬一杯咖啡,认真完成作业,争取小测100分,给老师写一段心语……一个总是不交作业的学生,好心地替课代表给我送来了作业,还不忘送上我最想要的祝福:“老师,今天的作业全齐了!”我很开心,大大表扬了她,庆幸昨天对她苦口婆心的教育没有白费。于是,我让她找到自己的作业本,给她面批。她翻来翻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她的作业本——在我的追问下,她坦白了:根本就没交!可想而知,我当时是多么的愤怒,把她狠狠地批了一顿!放学以后,我在教室垃圾桶后面,发现了一束发蔫的鲜花,其中还有一个卡片:“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我本来的礼物是:从此每天都要完成作业。可是今早发现作业本忘在家里了。您说不要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可是我不想让您生气失望,就用自己的早饭钱,给您买了一束鲜花,代表我的歉意……”此后,那个学生再也没有交过作业,我的心里永远留下了那束残花的刺痛……
片段二:在一次班长组织的“孝道”主题班会上,针对“不愿听从长辈的劝告”进行自我反省,有几个捣蛋学生便趁势起哄、搅闹教室。当我被请来“镇压”“违纪分子”时,他们却振振有词地当众为自己辩解:“我们没有这个毛病,让我们谈什么?!”他们是班里最令人“头痛”的人物,平时就“劣迹斑斑”“屡教不改”,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很僵,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典型。看着他们一副准备应战的架势,想到他们“缺爱缺认可”的处境,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便顺势肯定了他们“愿意听从长辈的劝告”这一优点,并当场以长辈身份给他们两点劝告:“学会维护课堂秩序;以实际行动落实自身优秀品质。”他们在惊愕之余欣然接受。我趁热打铁,由他们率先在晨读时间,与大家分享自己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具体事迹,作为违纪的弥补和知行合一优良品行的引领。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在点点滴滴的孝心孝行分享中,体验到了尊严与爱的温暖,言行渐渐有了改变,也成就了一段“后进生转化”的佳话。(www.daowen.com)
面对违纪甚至品行有欠缺的学生,我们会生气,会愤怒,会施以惩戒,也许是因为对他们有期望和责任,也许是因为他挑战了你的规则、违背了你的心愿……但是,当我们施行惩戒的时候,是否想过惩戒的最终目的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反思自己的教育体验,有效的教育惩戒,大多源于受施者一念善心的转变。而教育惩戒无效的原因,大多是源于一份“自我”的私心:我想、我希望、我对你……“我”字开头,就是一份我执我念。曾经和学生做过一次探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更能让人易于接受?后来得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我”换成“你”,如将“我来帮助你吧”改为“您需要我帮助吗”,更让人感觉舒服;将“我希望你改掉拖拉懒散的毛病”改为“你改掉拖拉懒散的毛病我们都会很开心”,更让人易于接受。因为这表示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在换位思考。
教育惩戒的根,应当在双方的出发点上,“惩”字托底的可是“心”啊。用心良善,换位思考,惩戒就不会引发负面影响;惩戒入心,让处罚从内心禁示,向某种心念开战,就没有不成功的惩戒教育。
曾有位家长,因为孩子违纪被老师罚站,强烈要求惩戒老师,大闹学校,班主任被停职而精神抑郁,孩子在班里班外成了“热点”,失去了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的心理环境。这样的惩戒,是没有智慧的惩罚,宣泄了怒气和私愤,也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真正的善良,是不带“自我”的善良,是真正站在他人立场上的善良。
善良,是需要智慧的。
同事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他惩戒学生,学生却不反感。一次,我跟班学习,遇到他正在处理学生“打碎花盆”的事件,他心平气和地询问那位满不在乎的学生:
“伤到同学没有?伤到自己没有?”——我看到学生脸红了,面露羞愧。
“花盆怎么会碎呢?”——学生描述过程中也明确了自己的过失,说自己负责赔偿。
“花盆破碎会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花盆砸到窗台下面学习的同学头上会怎么样呢?如果花盆碎片割破手指……”
我看到学生额头沁出了汗珠……
作为惩戒,这位同学承担起公物委员职务。从此,班级公物保护和安全,前所未有的好。
事后与同事交流惩戒学生的技巧,他笑着说:“哪有什么技巧,只要惩戒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就成功了。”“做到这点也不难,那就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如果一过来就训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总是违反纪律,怎么就管不住自己……’这就是对人去了,就是对他人品的定性和评价,自然会引起他的反感乃至反抗。”
惩事戒心,惩戒有爱,更要有智慧。
植根于善良的智慧,教育惩戒定会绽放自身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