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而孩子生病、体弱和带有疾患素质,则是众多不幸的祸根。”
这里的“特殊学生”是指学困生、意志力不强、精力不集中、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当前“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初衷是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但是部分学生却出现了“水土不服”,并没有朝着设想的方向发展,究其原因,既有自身发展的不足,班级管理的漏洞,更有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足。通过日常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往往精力不集中或者过分的兴奋(甚至是多动症);人格不健全、自我封闭;智力不成熟,发展不平衡。本身发展的不足自然会引起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进而引起班级和教学管理的问题。
二是走班情况下的学生管理漏洞。原班级班风、文化直接影响到新形成班级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效率。通过分析,成绩差、不交作业、课堂交头接耳的学生,原班级整体氛围都存在问题。而新班级不能短时间内形成合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班级由四五个班级分化组合而成,作业的收缴本身存在困难,“特殊学生”乘机而为,更有了生存的空间。新班级下,学生还是习惯和原班同学坐在一起,尤其是“特殊学生”,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缺点更明显——不自觉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所以,新班级成立时需要打乱原班级学生座次,合理排位。(www.daowen.com)
学生选课走班后,发现部分学生“睡而不醒”,任课教师的管理有时无法替代班主任的管理,但应该“各扫自家门前雪,我的课堂我负责”。学生大多时间都在教学班,所以学生处在“散养”模式下,存在管理的漏洞。
三是家庭教育的隐患。其实家庭教育才是学生的原生态教育。用家乡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娃,有什么样的大坑就有什么样的青蛙。”家长的行为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而孩子就是观众。有个学生天天早自习打瞌睡,喜欢熬夜,属于典型的“夜猫子”。据调查,原因是父亲喜欢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写文章,导致了孩子喜欢晚上学习。白天到校后前两节课就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还有的同学喜欢抽烟,父亲自己到校时满脸通红,浑身的酒气和烟气,直呛得人说不出话。
一个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成才,与这个家庭的环境、家长素质、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可以随时随处地教育和影响孩子。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三分之一的时间恰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它基本上奠定了人的个性、智能、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质量、家庭环境的熏陶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的长期性、潜在性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而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个人一生的成长,也是最初的、最原始的、最根本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原生态教育。
选课走班后,“特殊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处理不好,问题蔓延的趋势会愈演愈烈。应快刀斩乱麻,创新管理方法和方式,使新班级走上正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