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生活层面,纪律主要指维系班级正常运转的规定、规则和规范,是对师生班级生活和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行为规范,诸如上课纪律、自习纪律、课间规则等班级常规;惩戒主要指因违背或违反班级纪律、规范和规则而产生的与其行为相匹配的消极性教育对待,如通报批评、操行扣分和约谈等。纪律和惩戒是班级生活制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班级制度教育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纪律与惩戒实现班级育人,促进班级管理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常态化的路径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以纪律与惩戒为“抓手”的班级管理都能达到育人目的。纪律和惩戒可谓班级管理中的“双刃剑”,运用得当则会推动育人工作,运用不当则会背离纪律与惩戒的“初衷”,甚至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班主任要认识到,从育人手段、方式到实现育人目标,中间存在着充满风险的漫长转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是班主任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实现纪律与惩戒的智慧运用。就班主任现实工作而言,恰当运用纪律与惩戒,达到理想的班级育人目标,需要一系列的智慧探索。
首先,班主任要做“好”的纪律与惩戒的制度设计者和建设者。
设计一套“好”的班级纪律与惩戒制度,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在设计之初,班主任要知道“好”的纪律和惩戒制度究竟“好”在哪里,如何设计和建设才能确保是“好”的。一般而言,“好”的纪律与惩戒制度,能以制度化的要求融入班级生活,需要具有合理、正当、公正的教育性,即班级管理选择、确立、适用的纪律和惩戒制度,是着眼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社会性成长需要,是基于班级工作的“育人”实质,而不是基于班主任自身管理工作的便利性和易操作性。另外,“好”的纪律和惩戒制度所包括的相关规则与要求应做到清晰、明确、指向性强,能够指向明确的主体、行为和结果,能对具体行为进行明确要求和指向引导,能够为学生班级生活中的行为提供“为”与“不为”的清晰边界,具有较好的理解性。也就是说,班级成员必须充分理解制度存在的现实性、必要性,知道制度的实践指向,明确纪律与惩戒制度的存在理由和依据。通常,常规性的纪律要求和惩戒措施,因其笼统、没有具体指向,其作用在班级具体运行中会大打折扣。当然,这与学生的成长阶段有关,在低小初等低学段,班级纪律与惩戒制度会更具体,而在对高中、大学等高学段学生的要求上则会达到一个较高的、较为抽象的水平。
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什么样的纪律与惩戒制度,班主任通常会依据成熟的做法,依赖现成的实践性经验。但是,一项带有规范性要求的纪律与惩戒制度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譬如,班规是最能体现班级层面的纪律性要求,当然,学生守则、校规等也要在班级生活规则中强调和要求,但就班级生活内部要求而言,班规更带有基于班级生活的创新性、独特性,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班级生活质量。这也是学校和班级制度与其他社会实践中的制度的本质性差别所在。也就是说,学校和班级中的纪律,是基于学生行为的社会化养成和学校、班级生活的正常运行而建立的。但有些时候,班级中的“立规矩”往往超出上述考量,班级中的“惩戒”也不是基于上述要求实施,相反,是基于学校管理的便利和经济性原则,如此建立的纪律与惩戒制度,只具有社会性功能,少有教育性功能。所以,在建立班级纪律与惩戒制度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一定要将“好”的、能够充分体现教育性要求的纪律与惩戒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从“好”的着眼点出发设计出“好”的班级制度。
其次,班主任要掌握“好”的纪律与惩戒的实践策略。
班级生活中有许多规定,提出了行为要求或规范性行为导向,并附加后果描述,即什么样的违纪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具体惩戒。还有一类则是有要求但惩戒不明确,导致班主任在执行时带有随意性。譬如,学生课间做眼保健操,有几个学生睁着眼,不按动作规范要求认真做,这时班主任需要及时纠正这类行为和现象,要让学生知道,对待学校集体活动要认真,不按要求行动会被惩戒性对待,比如班主任会惩戒全班学生加做两遍眼保健操。采取这种惩戒方式,对不遵循眼保健操规范要求的学生而言,很难发挥教育的作用,因为在他们看来,认真做的学生也受到了惩戒,自己遵循规范要求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对于认真做的学生而言,其教育的效果更是适得其反,因为无论遵循规范要求与否,都受到了同样的惩戒对待,心中不仅感觉委屈,甚至还会心生抱怨。所以,班主任的这一惩戒措施,不仅没有起到教育效果,反而会诱发学生的抱怨和怨恨,甚至离间学生之间的关系。(www.daowen.com)
制定班级纪律与惩戒相关制度通常比较容易,最难之处在于执行中的“度”,班主任要智慧地“拿捏”纪律与惩戒的“度”实属不易。大家知道,班级之中几十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各有其个性特征,甚至有的学生还有其特殊性。对于个性倔强的学生,班主任实施纪律与惩戒时,宜多用说理和说服策略;对于个性羞怯的学生,班主任实施纪律与惩戒时,宜多用引导和规劝策略。如果不加区别及灵活个性化对待,班主任的工作可能永远处于“斗争”状态,这样不仅损耗班主任的工作激情、精力和信心,其育人效果恐怕也会不尽如人意。
再次,班主任要构建“好”的纪律与惩戒的生成机制。
“好”的纪律与惩戒的来源有:长期学校班级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或者直接借用现成的纪律与惩戒规定和措施。这是多数情况下班级纪律与惩戒制度形成的主要途径。在班主任工作生涯中,长期的经验积累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管理智慧,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这种路径依赖往往容易导致在班级管理中,对纪律与惩戒具体内容的简单移植和粗暴使用,使班主任在采用和理解纪律与惩戒管理手段时缺乏个体性的反思,其最终结果则是班级管理风格单一化、统一化,班级管理内容的雷同化,班级管理经验的复制与移植,并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围绕纪律与惩戒的行动实践缺少创意和创新,更难体现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个性化、情境性的管理风格。
事实上,“好”的班级纪律与惩戒的形成,不能简单地通过“传经送宝”实现,它是一个班级成员共同参与,通过谈判、对话、协商,最终达成的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是一个班级作为个性化的组织开展的自我教育和主体性成长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实现社会化成长和社会角色与能力提升的重要的教育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班级的成长,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需要适当地重走纪律与惩戒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较少会复制自己已往的带班管理经验,因为他知道,每一个班级的组成是不同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生成,不是简单的同质化,而是异质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这才符合教育的本义。因此,“好”的班级纪律与惩戒制度的生成,需要构建师生共同对话、协调与谈判的机制,这不仅是管好一个班级的需要,更是实现每个班级成员社会化成长与社会能力提升的实践需要。最后,班主任要让“好”的纪律与惩戒回归教育本义。
纪律与惩戒在班级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在于其具有显著而必要的社会化教育影响和作用。众所周知,班级育人工作涉及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诸多方面,无论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基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品德养成、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说,所有的纪律和惩戒的初衷以及最后的目的,都是指向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成长和个体发展需要。可以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社会化影响因素的班级生活,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意识、交往准则、互动规范很多都是直接来源于班级生活中的纪律与惩戒的初始影响。可以说,班级生活中的纪律与惩戒已经成为学生走向成人社会生活的最初奠基。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纪律与惩戒在班级管理中的恰当定位,是发挥其教育作用的关键,更是回归纪律与惩戒在班级中存在价值的必然选择。可以说,建设班级纪律与惩戒体系,并使其成为学生成长与社会化完善的必要保障,已经成为班级变革进程中对班主任育人智慧的新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