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两句诗:“岁月静好,静待花开。你若开怀,清风自来。”这诗句非常应景,如实反映了教师们工作以来心态和情绪的变化。尤其是面对学生的错误,茫然失措,或者病急乱投医,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想用过去的教育方法,但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正如郑立平老师在《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中提到:“因为不了解其内涵,所以在实践中就无法跟体罚、变相体罚进行有效的区分,而当前国家法律命令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又加上现实中赏识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使得很多教师面对教育惩戒无所适从。”[1]
记得年轻的时候做班主任,唯恐自己不负责、不到位,凡事亲力亲为,甚至越俎代庖。由教练变成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由厨师变成了顾客和老板,由班主任替代了家长和学生。这其实是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度,没有真正理解惩戒制度的本质。“教育的工具价值在个体层面上可以概括为‘对未来生活的准备’,然而教育的意义并不只是生活的准备,它还是儿童真正的生活的过程。”[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其实解决的办法之一便是——做自己该做的事,讲究方法和技巧,梳理知识和战术,留有班级管理的空白,多元化实施惩戒制度,发挥惩戒制度的长效作用。实施创新,“努力办好更加富有活力的教育、更加时尚美丽的教育、更加独具魅力的教育”,达到“明月有情枝上来,静等花开自有时”的效果,事半功倍。
虽是高中生了,但班级里还有位孩子经常咬手指,手指上带着吐沫,有时不小心还会碰到别人的用品。恰巧同桌有洁癖,可想而知生活习惯上就是“针尖对麦芒”“火星撞地球”,火花四射。从最初的和平相处到持续冷战,再到最后的剑拔弩张,关系一波三折。两人关系就像个炸药包,随时点火爆炸。如何处理好二人的关系呢?我也忧心忡忡。
最初听到学生的反馈,我及时做了几种解决的规划和设想:
一是快刀斩乱麻,换位。变相地挑明二者有矛盾,会引起全班学生的猜疑和议论,这是尊严上或道德上的惩罚。康德曾根据个体感受到痛苦的两种原因把教育惩罚分为道德的惩罚和自然的惩罚两种。[3] 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效果不一定好。这种最直接、最武断,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治标不治本。两人都可以说有“心理上的问题”。换一个同桌就能解决问题了吗?如果换的同桌也有一些没有发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解决不好,继续恶化,班级岂不大乱。教室空间已经满员,“一个萝卜一个坑”,调谁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会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无事生非”“浮想联翩”,最后得不偿失。长远来看,要学生成熟起来,学会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改掉自身的问题,促使学生身心不断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的要义。
二是开门见山,直接谈。我曾设想直接挑明他们彼此的问题,“开宗明义”,直述其中要害,使其克服各自的问题,和平相处。这种假设被彼此的反应直接否定了。后来家长和我的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点。家长说:“说俺孩子指甲长让她难以忍受捎话让我们去剪,孩子没剪又让她气愤不堪。我想问谁有这个权利能去干涉别人生活中的自由,你让同学捎个话我们就要去做?而我们的脏折磨得让她如此不堪,以至于如芒在刺、如鲠在喉两天请假不上学,前几天回家(她走读)每天哭哭啼啼闹着不和俺孩子坐一起。”公开谈话已经无效,第二条路走不通!
三是静等花开,清风自来。恰当运用惩戒,发挥惩戒的长效作用。在教师控制的范围内,静等花开,让学生彼此的问题慢慢地暴露,了解双方问题的“底线”。让学生明确走向社会后,我们不会预见到和哪些人打交道,无论任何人我们都需学会忍耐和相处。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退缩和让步,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快和更远。否则,短时间内的负气行为,往往适得其反,得不偿失。“青年初期的理智与意志发展水平是有规则水平上的判断力,有建构规则的意识和能力,有自制的要求和向自律发展的趋势。”[4]
“静等花开,清风自来”不是不作为,而是悄悄地有针对性地作为,根据问题的暴露,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自习课或课堂上悄悄地走过去看看该生有没有咬手指,如果有,就适当地提醒。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润物细无声”地解决问题。业余时间及时点评一两句,鼓励一下学生,暗示学生他很优秀,从学生的眼神中便能深深感受到他完全理解老师的所作所为。最后的期末考试,他又再一次回到最初的学习水平。
在处理时,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每件事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有哪些,着力点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行为习惯,是发挥长效机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之一便是健康生活。“主要是指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5]不要一股脑地只想着自己,陷入个人主义泥潭。这件事既教育了学生,又引导全班学生学会处理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纪。
作为班主任,在反思该事件时,有时也诚惶诚恐。对学生来讲,在高中阶段的生活和时间维度永远是单一的,不可重复的。马卡连柯说:“任何教育都应该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应该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要求他。”[6]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对学生及其家庭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该方法也是考量了学生的性格、行为、心理等方面综合因素,但不可照搬照抄。“教育应该围绕关心主题来重新组织。关心,而非传统学科,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7](www.daowen.com)
“静等花开,清风自来”还可以结合“家校合育”,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师的作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记得一篇《等待戈多》的剧评中说,尽管剧中所要等待的戈多最终也没有露面,尽管剧中所展示的世界看似那么荒诞、残酷和不可思议,尽管在这个看似荒诞、残酷和不可思议的世界中,把现代生活中那种人的处境之尴尬,人们寻求和期待之遥遥无期,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虽然我的等待不一定会有花开,但总有一种梦想、一种力量,鼓舞着我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明月有情枝上来,静待花开自有时。”希望我的学生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永远要考虑到:周围的人比你有修养,这样,你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就比较好处。这样做,就要培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监督、对自己的坏毛病不妥协的品格。”[8]让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惩戒常驻心田。
【注释】
[1]郑立平,张乐华.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
[2]蒋一之,等. 惩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6.
[3]蒋一之,等. 惩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30.
[4]江峰. 康德教育学中的惩罚理论及儿童心灵学说[J]. 教育学报,2014(2):9。
[5]宇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1.
[6]郑立平,张乐华.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61.
[7]〔美〕内尔·诺丁斯.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 于天龙,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79.
[8]〔苏〕苏霍林斯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 蔡汀,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