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将对学生不能严格教育的行为视为教师的懒惰,提倡教育要从严要求,严师出高徒。高标准、严要求从来就是做好事情的保证,教育也不例外。然而,时至今日,“严格”这一要求却越来越不受一线教师的待见,是不能“严”、不愿意“严”,还是不敢“严”?
先看一个例子。某学生习惯不良,班级表现如下:① 拖拖拉拉,早自习经常来晚,班主任首先进行了调查,该生的家庭状况正常,家离学校很近,步行约5分钟,来得晚的原因,就是拖拉。在对该生批评后,班主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及时提醒学生,若仍拖拉,将给予处罚。② 站队集合时该生在第一排,经常晚到,影响队伍集合,班主任将其调到第二排。③ 上课时,不抬头听课,自顾自写作业,老师提醒后,仍不改,我行我素。④ 与周围同学不合,便反映周边纪律不好,影响学习,要求调位。第一学期结束该生成绩落后较大,家长不满。第二学期初,该生家长组织班级其他家长投诉老师,学校找班主任谈话,要求其改进工作。从这一例子看出,管理严格,教师是要担风险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第一,被管理的学生。被人管总是不自在的,人之常情是喜欢被表扬,不喜欢批评。严格管理时,难免使用批评的教育方法。被批评后学生的反映不一,其中存在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怀恨在心,甚至报复。如在学生评议老师时,给老师恶评;联合受批评的学生非议老师等。
第二,学生家长。尤其是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的家长,这其中有的家长有“因子而贵”的心理,即孩子成绩好,家长也自觉高人一等,觉得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优秀,不表扬也就罢了,要是批评,说明老师有问题,于是不满甚至投诉。为了扩大效果,再联合其他家长,看看学校管不管。
第三,学校。任何学校都希望教师能严格管理,但必须严格有度,至少不能因严格而出现如体罚学生这种有违师德的行为。因此,各学校在要求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又特别强调人性化管理。一旦教师因严格管理受到投诉,通常学校要找教师谈话,对教师的评价降低。
第四,社会。一方面,人们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却不希望孩子受到严格管束,在初中升高中时,是否严格也是部分家长选择学校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近几年教育思想纷乱复杂,人们青睐成功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爱的教育,而对挫折教育不够重视。2017年,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提道,“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据了解,这是全国或地方教育性法规中,首次提出“惩戒”的概念,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事物总有两面性,教育也不例外,只有综合运用,才能健康发展。(www.daowen.com)
存在即合理。有的老师采取宽松政策,无原则地把与学生搞好关系当作工作重点,极个别的教师甚至放弃尊严,有讨好学生之嫌,令人扼腕痛惜。众所周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的教育绝非一日之功,对人的评价不能用一时来论,而能沉下心来,不为评价所动,坚持教育操守实属不易。有的教师采取逃避策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各种理由拒绝担任班主任,只愿意教学,全员德育难以实现。有的教师想严格管理,但考虑到严管的风险,顾虑过多,不能大刀阔斧,甚至不得不退缩。教育出现“慵、懒、散”状况,若这种教育现状得不到改变,教育将面临更大的危机。要想教师敢于管理、严格管理,至少应做好如下工作。
首先,学校要保护教师的积极性,给其指导,给其支持。凡是严格的教师,大多数上进心强,“严格”是为了把工作做好,但由于把握不好“度”,可能导致工作被动。这种情况下,学校切记不能只听学生或家长的一面之词,而要通过调查研究,搞清真相,然后指导教师,提升其管理水平。
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有的教师不愿和家长沟通,出于善意,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麻烦他人,而这会导致双方认识的差异。家长更多是从与孩子的交流中得到信息,这种信息主观色彩很重,受批评的学生一般对老师持否定态度,传递给家长的信息是“老师对我不好”,家长必然做出不利于教师的反应。
再次,教师要把握好“严格”尺度。这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管理需讲求如下因素:人、事、时间、地点。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管理的“度”就会发生变化,效果也就发生变化。譬如同样的要求,对黏液质特点的学生要做到轻一点,对胆汁质特征的学生可以重一点;同样的批评,男生可以接受,女生可能嫌重了些;当着大众批评和单独批评要不一样;等等。这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教育积累,同时不断地学习,才能恰当地运用。
玉不琢,不成器。教育需要管理,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师不是石匠,教师也不仅仅是园丁,有责任、有义务把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教育好。无论严格管理会带来多大风险,为了教育理想,真正的教育者一定会不忘初心,一往无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