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老人与海》的故事有中国版,那么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一定就是那位老人,而中国的南海,就是他想捕捉“大鱼”的地方。汪品先院士他心中的“大鱼”,是与中国未来发展命运休戚相关的深海奥秘、海底资源,是关系到整个地球过去与未来的自然规律。中国的文明植根于大陆,我们习惯性地忽视海洋,这令汪品先着急。
《文汇报》2012年5月21日
·记者 许琦敏·
海底之诱人,就在于人类对它还有太多未知。
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有一位老人,独自在远离海岸的湾流中整整坚持了3天,终于捕回了一条无与伦比的大鱼。如果《老人与海》的故事有中国版,那么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一定就是那位老人,而中国的南海,就是他想捕捉“大鱼”的地方。
汪品先院士
他心中的“大鱼”,是与中国未来发展命运休戚相关的深海奥秘、海底资源,是关系到整个地球过去与未来的自然规律。(www.daowen.com)
为此,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着。1998年,汪品先带领团队争取到“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84航次,他出任该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在南海海底取回了第一批深海岩芯。2011年1月,国家自然基金委立项的“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启动,他担任指导专家组组长。
中国的文明植根于大陆,我们习惯性地忽视海洋,这令汪品先着急。因为这条“大鱼”只靠他一个“渔夫”是钓不上来的,必须有涉及各个学科的更多科研技术人员一起来完成。“我们要有自己的深潜器,要造自己的大洋钻探船,还要建立自己的海底观测网……”
近十几年,国家对海洋越来越重视,而且支持重心逐步从“舟楫之便,渔盐之利”拓展到海底,转向深海钻探、海底观测等海洋科学的前沿。汪品先说,我国海洋科学的春天来到了!2012年,他又在积极争取“国际大洋钻探计划”新一轮的航次。
他说,如今的海洋之争已日趋白热化,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在10年后,中国的深海科学有希望走到世界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瀛海探经:汪品先科学人文随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