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酒文化:让生活更有仪式感

红酒文化:让生活更有仪式感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说,红酒与仪式感之间永远有解不开的结,红酒之下没有酒徒,只有精致和优雅。红酒,它在诞生之初就裹着高贵、浪漫的外衣,它标志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修养。是否了解红酒背后的文化呢?红酒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似乎,我们对于红酒文化真的缺课了。

红酒文化:让生活更有仪式感

有人说,红酒与仪式感之间永远有解不开的结,红酒之下没有酒徒,只有精致和优雅。无论是与爱人在一起,还是独处时,醒一杯红酒,任凭时间摇曳生姿,那一份浪漫,无不叫人如痴如醉。红酒,它在诞生之初就裹着高贵、浪漫的外衣,它标志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修养。摇曳的灯光四处迷离,雅致的水晶杯,红色的液体顺着杯沿缓缓流下,那点点滴滴,带着魅惑;那丝丝细语,带着几许暧昧,游荡在每一个寂静的夜。

盈盈大学毕业后,并没有进入职场,而是开了一家红酒雪茄吧,只因为她喜欢红酒。眼睛小小的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线,谈话时平和的微笑,让人轻易地接受她喜欢的红酒世界

她坦言:是红酒改变了自己的心境,因为最早是教堂里的牧师、传道士开始酿造红酒,那种可以感受到的凝聚力以及和善让她有平和的心面对生活。同时,葡萄酿造的红酒,就如农作物的耕作,需要有辛勤的劳作才能收获优质的果实,让她学会去珍惜。娓娓道来的红酒文化,让你不知不觉爱上这样一种淡然的感觉,品红酒是一种幸福。

她希望每个人在品红酒的时候,都能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想象出产这瓶曼妙红酒的葡萄酒庄的场景,想象从橡木桶里倒出的一瓶瓶红酒缔造着一个个故事。

在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中,我们看到了红酒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人在就餐时会选择喝红酒,红酒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但是,你真正懂红酒吗?是否了解红酒背后的文化呢?是否知道饮用红酒的正确方法和礼仪呢?红酒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在一家酒吧里,品酒师小柯这样讲述一些人在喝红酒时的一些误区:“倒酒时喜欢满上;把红酒当成啤酒喝,少则半杯、多则一满杯,端起碰杯一饮而尽;喝红酒时加雪碧;认为红酒的年份越老越好……”小柯继续说道:“红酒是拿来品的,而不是拿来‘拼’的,喝红酒误区的背后,是我们对红酒文化的不了解。”似乎,我们对于红酒文化真的缺课了。

下面,我们就简单地介绍一些关于红酒的知识,其中会涉及红酒文化的专业名词。

1. 如何保存红酒

对于红酒的保存,最忌讳的是温度的强烈变化,如果你购买红酒的时候是处于常温之下,则在家里只需要保存在常温之下即可。如果你想饮用冰镇过的红酒,那么,可以在饮用前冰镇即可。如果你想将红酒储存在冰箱里,只适合存放于温度变化较小的蔬菜室内。红酒最理想的储存环境是在12~14摄氏度保持恒温,湿度在65%~80%,保持黑暗,因此,大多数人会将红酒放置在地下室。另外,还需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以免其他异味渗入红酒内。(www.daowen.com)

2. 酒标:教你学会认酒

品红酒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以及层层的磨炼,不过,学会认酒倒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认酒,就要学会看酒瓶上的标签,红酒的卷标就是我们常说的许可证,它如同一个人的履历表。熟悉红酒的人们常说:“只要看了卷标,就知道它的味道。”通常情况下,卷标上都会标明红酒收成的年份、酒名、生产国或生产地、庄园的名称、生产者名、容量和酒精浓度等。通过它所标明的内容,我们大概就能知道关于这瓶红酒的一切。

3. 品红酒

红酒的成分相当复杂,最多的是水分,占80%以上,其次是酒精,一般在10%~13%,剩余的物质超过1000种,比较重要的有300多种。红酒里其他比较重要的成分有酒酸、果性、矿物质和单宁酸等,虽然这些物质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却是酒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红酒的成分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那么红酒就会变得质优味美,使人在味觉上有无穷的享受。品红酒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醒酒:一瓶尘封多年的红酒,刚刚打开时会有异味出现,这时就需要醒酒。将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后稍等10分钟,酒的异味就会散去。醒酒器可以让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等红酒充分氧化之后,红酒浓郁的香味就出来了。最长可以延长至一小时左右。

观酒:斟酒时以酒杯置酒,基本要求是酒不溢出。在室内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将红酒杯横置在白纸上,观看红酒的边缘,层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颜色均匀者多是老酒,如果呈现棕色,就有可能是一瓶陈年佳酿。

饮酒:在红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里嗅一下,这时你已经能嗅到红酒的幽香,新酒的果香味很浓,而陈酒的果香味则比较内敛。吞入一口红酒,让红酒在口腔里多停留片刻,舌头上打两个滚,再深呼吸一下使感官充分体验红酒,最后全部咽下,一股幽香立刻萦绕其中。

可以说,有仪式感的生活,少不了红酒,红酒是美丽的,它超越了尘世、跨越了时代,为的就是那一瞬间的相遇,韵味十足、醇厚幽香的红酒,值得你用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