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岩画自发现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宁夏段)岩画遭损毁、被盗窃的现象非常严重,对此,文物管理部门对黄河流域(宁夏段)岩画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行了多领域、全方位的探索,在调查资料、学术研究、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保护状况明显好转。
1. 岩画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岩画基础性保护设施不断加强。大部分岩画点依法划有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设置岩画保护区标识和护栏,还在岩画密集区安装了数字遥感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测,率先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于岩画保护和检测管理中。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贺兰口岩画和大麦地岩画集中分布区。
岩画田野调查与数字化基础工作有序开展。宁夏岩画在20世纪80年代被陆续发现后,自治区文物考古部门及各市县文管部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记录,大体对岩画的分布范围、保存现状、内容题材及制作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自治区和银川市先后成立宁夏岩画研究中心、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之后分别按照机构职能对境内岩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复查。自2001年起,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先后与各地文物管理所合作,积极运用现代数码设备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对宁夏境内的岩画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调查和复查。同时积极尝试与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等机构展开跨省域的合作,就提高岩画保护力度、拓展岩画研究领域的问题开展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交流。基本摸清了全区岩画家底和保存保护管理现状,并对岩画全方位信息化记录,基本构建了岩画档案著录体系。自2000年,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开始筹建后,就将岩画的普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历时3年时间,对贺兰口景区岩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之后,对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岩画进行了系统普查,全面掌握了银川市境内贺兰山岩画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保存状况及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
为了更好地反映岩画的整体面貌,提升岩画保护的方法和手段,相关岩画研究和保护单位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手段调查、完善区内岩画资源,为建立宁夏岩画资源数据库奠定基础。2018年7月,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与武汉数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中宁石马湾岩画实施了数字化保护,运用无人机摄影测量,使用空中全景、空中视频、高清纹理拍摄等技术,形成了岩画区域三维模型、12块岩画石的正射影像、岩画区域三维交互、岩画区域5分钟的空中视频以及岩画区域空中全景5项成果;2021年10月,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与宁夏坤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成专业调查队伍,利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扫描等数字化手段,分别对境内黄羊湾、石马湾、大麦地核心区、芦沟湖黑石峁等10个岩画点进行数字化资料采集,对岩画本体以及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航拍建模,形成了10处岩画点的数字地形图、数字地标模型、正射影像成果、现场2分钟的航空录像、2处(双疙瘩山岩画、芦沟湖岩画)三维实景模型以及全区岩画分布图和各市县岩画分布图8项成果,为宁夏岩画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字化保护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在我国北方凿刻类岩画保护、研究中应用数字化保护技术做出尝试。
多年来,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也在积极采取数字化技术加强对岩画的保护,主要是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对贺兰山岩画进行虚拟场景复制记录,主要应用于景区的环境展示与虚拟典藏保存、查看、研究以及互动等各种功能。2010年以来,专门成立了贺兰山岩画数字化典藏研究课题组,完成银川世界岩画馆314幅库存可移动岩画的电子档案;2018~2019年继续推进建立岩画信息化资料库,目前完成贺兰口岩画B、C区岩画数据库。
岩画资料档案著录体系初步形成。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在多年全面系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要求,并运用考古学的一些方法,从保护的视角出发积极探索,运用科技知识及研究方法,以宁夏岩画为例,将各岩画点的照片、地图、遥感图像、文字资料等数据准确、科学地逐一采集、整理、分类、归档、著录、审校、装订,构建起完整的岩画著录体系,初步形成岩画档案管理标准化。目前已完成18个岩画点的资料档案著录,共262册。这一举措得到各地岩画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其中广西花山岩画研究人员还专门来宁夏学习岩画资料档案著录的方法和经验。
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在一切保护方法中,法律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一种。颁布法律法规,遏制一切破坏行为。自治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宁夏岩画的重要性,针对岩画这一特殊的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性法规。2003年7月颁布了《银川市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这是我国在岩画保护方面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填补了我国没有岩画保护没有专项法规的空白。201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的第一部关于岩画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原地保护、适度开放、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岩画保护工作基本原则,规范了岩画规划管理、保护措施、研究利用等相关要求和相应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岩画保护公众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让岩画保护有法可依。2003年,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委托西北大学城市建设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编制了《银川市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总体规划》,2009年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银川市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总体规划》实施;目前,《中卫市北山岩画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这些举措将岩画保护纳入各地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管理范畴,使岩画保护管理工作有了具体的指导。健全机构,理顺体制,强化了岩画研究和保护管理的基本保障。自治区岩画本体保护工作不断夯实。2003年,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启动了贺兰山岩体保护及防风化处理研究;2014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与南京博物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对贺兰口岩画实施了抢救性保护,对岩画保护区内20处岩画采用化学分析法与物理分析法结合的保护性措施,对岩画本体表面进行除菌、清洗、灌浆加固等方式进行有效保护;2020年,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的 “贺兰山岩画区域测绘与本体数字化留存”项目被列入2020年文保项目。通过对贺兰山岩画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技防保护,使得岩画本体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风化、侵蚀等造成的自然破坏,有效改善了岩画保护状况。
2. 岩画学术研究持续加强(www.daowen.com)
多年来,相关研究和保护单位除了对岩画进行普查和基础性保护外,还积极展开了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队伍、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以及研究的成果等方面。一是研究成果斐然。公开出版《贺兰山岩画》《贺兰山与北山岩画》《宁夏石嘴山岩画考察报告》《宁夏灵武岩画考察报告》等一系列学术著作与考察报告40余部。在国内各大期刊发表大量的研究性论文,内容涉及岩画年代的断定、岩画的保护与利用、岩画内容的综合性研究等方方面面。二是课题研究不断突破,“中国北方岩画文化遗产资料集成及数据库建设”入选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宁夏岩画中的北方游牧文化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岩画艺术史研究”已结项,研究成果《中国西北地区岩画艺术史研究》入选2021年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设优秀成果名录;正在研究中的项目有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贺兰山岩画资料数字化采集与保护性研究》、宁夏文旅厅全域旅游示范区项目《黄河流域(宁夏段)岩画保护研究》和《宁夏贺兰山岩画“申遗”的探索与研究》。由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创办的《岩画研究》目前是国内岩画界唯一专业性学术出版物,目前已出版13本,在国内外岩画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3. 学术交流频繁
1991年、2000年先后在宁夏银川召开了两届“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国际岩画研讨会”;2008年以来,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又以岩画峰会、岩画研讨会、岩画艺术节等不同形式举办了八届“国际岩画学术研讨会和艺术交流活动”;2005年7月,台湾著名的岩画研究学者高业荣教授带领台湾长荣大学岩画学术交流参访团16人,在中央民族大学岩画研究中心和宁夏岩画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的陪同下,共同考察了宁夏贺兰口、大麦地、内蒙古曼德拉山、乌海桌子山岩画点,开启了两岸岩画学界交流的先河;2006年3月,宁夏岩画研究中心的专家陪同法国国家史前博物馆柯孟德博士考察了石嘴山大水沟岩画点;4月,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教授、鹿谷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威尔士等一行6人,赴宁夏实地考察岩画并进行探讨,共同交流了美国学者在岩画研究中应用的自然科学方法和GIS系统技术的经验,开启了中美岩画界考察和交流的窗口,搭建了岩画研究的学术平台。同时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学者来宁夏考察、交流访学,综合运用考古学和微腐蚀断代等直接断代法方法为宁夏岩画的年代提供科学依据。
4. 岩画合理利用持续推动
基于岩画分布较为集中的贺兰口岩画点,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协助银川市积极打造贺兰口岩画遗址公园,目前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并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来的50个地方之一”,成为“彰显地域魅力、游览当代宁夏”的新看点。同时立足文化传承,深化社会教育,形成岩画研学旅游品牌,2016年,贺兰口岩画被评为“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做好展示平台,展示岩画遗产的精美绝伦。自治区博物馆设有岩画专题展,贺兰口岩画遗址公园新建银川世界岩画馆,中卫博物馆设有中卫岩画专题展等,同时加强对可移动单体岩画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利用。着力开发利用,建设中的“黄羊古落”,集非遗、研学、亲子、度假为一体,助力乡村振兴。
5. 岩画价值传播推介和合作交流持续加强
利用媒体、大型活动、举办岩画主题外展等,开展宁夏岩画价值推介及公共服务活动,吸引公众关注宁夏岩画保护,提升宁夏岩画国际国内影响力,在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及国内诸多省(市)举办多次公益性展览、“丝绸之路·中国岩画展”等国际交流活动和贺兰山国际岩画文化艺术节,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绩突出,搭建起贺兰山国际岩画文化艺术节等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