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黄河流域岩画分布及保存情况

宁夏黄河流域岩画分布及保存情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河流域(宁夏段)岩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和卫宁北山、香山、牛首山以及黄河东岸的灵武东山,又称贺兰山岩画。主要集中于贺兰山中北段,这类岩画的分布有两个特点。取得成绩的同时,岩画保存和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截至目前,境内仍有16处岩画点的保护级别未依法进行公布,大部分岩画点基础保护设施不完备。

黄河流域(宁夏段)岩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和卫宁北山香山、牛首山以及黄河东岸的灵武东山,又称贺兰山岩画。其中,贺兰口岩画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宁夏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为动物、人面像、符号、狩猎、放牧、争战、舞蹈等,制作方法有敲凿法、磨刻法、划刻法及涂绘法。岩画产生年代的时间跨度大,大约从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经历商周、汉唐迄至宋元时期。

岩画分布空间大,岩画点相对集中,岩画分布在南北长约250公里的贺兰山30多个山口内外,北起贺兰山端头的沙巴台、麦汝井、翻石沟,南至大麦地、香山、石窑湾等岩画点37处。从分布区域看,主要在北纬 36°~ 39°、东经 105°~106°之间的区域内,最北为沙巴台岩画(北纬39°18′3.71″),最南为石窑湾岩画(北纬36°14′16″),最东为马鞍山沟岩画(东经106°26′42.7″), 最西为葡萄墩岩画(北纬105°09〃28.5〃)。从岩画所处的位置看,其分布均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海拔最高的岩画为石窑湾岩画(2147 米),最低的岩画为大武口沟岩画(1204 米)。

由于南北间距较大,加之自然环境上存在的差异,因而岩画的分布也各具特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2]

一是山前草原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北段的石嘴山市惠农区境内,有麦汝井、翻石沟、大树林沟、小树林沟等岩画点。岩画分布在山前洪积扇上,分布面积较大,但岩画数量相对较少。岩画石之间稀疏杂乱,分布没有规律;石面较小,画面的朝向不一致,内容简单,以个体图画居多。制作方法以敲凿和磨刻为主,目前,这一区域的岩画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石嘴山市文管所将其作为已消失的岩画点上报给国家文物局

二是山地岩画。主要集中于贺兰山中北段,这类岩画的分布有两个特点。一是岩画分布地带山高谷深,岩画多刻于山梁之上或陡峭崖壁上,如黑石峁岩画、归德沟岩画、白芨沟岩画、口子门沟岩画、四眼井岩画、芦沟湖岩画、石马湾岩画等;另一个特点是多分布于沟口两侧的沟崖上,或循沟而进,沿沟崖分布,如韭菜沟岩画、大西峰沟岩画、小西峰沟岩画、贺兰口岩画等。山地岩画分布集中,无论在深山腹地,还是沟口两侧,岩画点周围地势开阔,水草茂盛,是放牧的极好场所。这一区域岩画类型以组合图案居多,单体图案较少,动物岩画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人物岩画和放牧岩画,动物岩画中虎、狼等大型野生动物居多。制作方法以敲凿和磨刻为主,在白芨沟发现唯一一处彩绘岩画。这一区域的苏峪口、回回沟岩画因在开山修路、采矿炸石中大部分被炸毁;芦沟湖、白芨沟岩画因为保护不当,而使画面受损;其他地点的岩画保存相对较好。

三是沙漠丘陵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卫宁北山地区,西部与腾格里沙漠毗邻,所属岩画点有黄羊湾岩画、大麦地岩画等。岩画分布点相对高度明显降低,岩画多分布于山梁上条层状裸露的基岩上,呈条带状分布。这一区域的岩画类型仍以动物为主,出现群羊、群马、骑马(驼)放牧等反映移动性畜牧业为主的生业模式,制作方法以敲凿和磨刻为主。(www.daowen.com)

尽管以上三种区域在地理环境、岩画分布及保存状况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存在着共性特征。第一,一般选择硬度较高的石面。第二,岩画刻制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刻制在避风向阳的地方。第三,对地理环境的选择相同。岩画点周围一般都有开阔的草地,沟内有泉水流出。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岩画点都伴随着古代长城出现,如高伏沟岩画旁边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暖泉烽火台,归德沟三叉山、芦沟湖岩画点附近都有长城遗址,这说明岩画刻制的地点多在山口或进口不远,是历史上人类经常活动和出入的地方。

宁夏岩画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重新发现并被外界所知后,先后由自治区文物考古部门及各市县文管部门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记录,系统掌握了全区岩画资源,编辑出版了《贺兰山岩画》和《贺兰山与北山岩画》。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银川成功举办了两次“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岩画国际岩画研讨会”,从此,宁夏岩画作为宁夏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了外界的关注。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加大了对岩画的保护力度,从调查研究、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进行保护,岩画保护基础性设施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日臻完善,岩画遗迹安全总体形势保持平稳。21处岩画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银川贺兰口岩画、中卫大麦地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取得成绩的同时,岩画保存和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截至目前,境内仍有16处岩画点的保护级别未依法进行公布,大部分岩画点基础保护设施不完备。2011年以来,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对各地岩画复查时发现大部分岩画石的表面风化严重,图像已模糊不清。尤其是石嘴山白芨沟洞窟彩绘岩画,由于偏僻无人看管,有些岩画已被暴力撬走,残留下的画面上也布满了人为破坏的痕迹,令人痛心。至于麦汝井、韭菜沟等个别岩画点,因为各种原因现已无法找到部分岩画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岩画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受风化、水蚀、风蚀、酸雨侵蚀等自然因素影响,许多画面出现裂缝、剥落、坍塌等现象,原本清晰的图案都已变得漫漶不清,甚至消失不见;同时各种人为破坏呈加剧趋势,如收藏性、开发性损坏和公众保护意识不强等,使得岩画数量急剧减少,岩画整体面临濒危境地。一些岩画受自然、人为因素影响,损毁加重,需要加强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