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文物局在哈喇乌沟口调查发现岩画227幅(组),为便于记录,将其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为贺兰山林管站以西、柏油路以北的区域,发现岩画141幅;B区为贺兰山林管站以西、柏油路以南的区域,发现岩画49幅;C区为贺兰山林管站以东区域,发现岩画37幅。为便于建档管理,我们又进行了编码。例如“ZYBHA1”中“Z”代表阿拉善左旗,“Y”代表岩画,“B”代表巴彦浩特岩画,“H”代表哈喇乌沟口岩面,“A”代表分区,“1”代表序号,在资料建档编号为序对各区主要岩画加以介绍。
阿拉善高原东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西南与甘肃省相邻,北接内蒙古高原。该地区岩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在中国乃至世界岩画界都享有盛名。阿拉善地区与贺兰山紧密相连。贺兰山不仅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界山。它遏制了西伯利亚寒流汹涌东进的势头,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前进的脚步,也阻止了湿润的东南季风,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自夏起至秦,羌、林胡、匈奴等北方草原民族先后活动于贺兰山地区。(www.daowen.com)
在哈喇乌沟口岩画中,人们发现有众多反映游牧民族生活的场景与画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里分布着许多被着意刻画的“马”形象。蒙古族历来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在不断为生存和发展进行抗争的过程中,马一直都是草原民族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们最忠诚的战友。而在内蒙古草原民族的众多传说中,也流传着许多有关马救主人的故事。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也可溯源于马的传说。可以说,草原民族对于马的情感已经达到了非同一般的认同,他们赋予马以人的性格与品质,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升华,马被寄予并传承着美好的理想与追求,成为内蒙古草原民族生命精神的象征。马,对于史前草原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是冲破了现实世界的一些束缚,而马作为视觉艺术表现的载体,也就被人们作为可以从压迫、危机中恢复人的生命力的东西,并作为主体自由的表现,以及审美和思维的一种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