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平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困扰已久的老问题,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我们注意到,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类似的红色彩绘岩画在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在《泰国北碧府汪古拉山岩画探析》一文中,泰国学者猜南·布亚热就认为泰国东北很多岩画是同一时期所创作,而作画者应为华南具备岩画绘制技术的先民。而诺埃尔·伊达尔戈·谭也注意到,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大陆的岩画传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他认为可能存在一个佐米亚绘画传统,并认为这与从中国南方到东南亚的新石器时代扩张浪潮有关。从考古学文化上来看,左江流域与越南北部类似,但与左江花山岩画类似的岩画在越南并未发现,而多见于东南亚地区的泰国、老挝等地,上述地区与左江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关系尚需进一步梳理。这种考古学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岩画分布范围差异性的内在原因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另外,将考古学文化与具体的岩画对应起来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困难的事情。首先,遗址的年代跨越范围可能非常大,某些遗址甚至可以从旧石器一直持续到近现代,而将岩画与遗址中的某一种考古学文化对应起来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其次,在许多文化环境中,岩画创作都是与日常生活完全分离的,在某些族群中,允许部分成员脱离一般的社会文化活动而专事岩画创作。伊利亚德的“神圣”与“世俗”两个概念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即岩画所处的环境是“神圣的”,远离人们生活的“世俗”环境。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岩画点附近的人类遗迹很可能与岩画创作时间不一致,这是因为,当一处地点被选为仪式地点(或神圣地点)时,该处就不会再进行任何日常活动。诸如此类的问题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上述问题表明了岩画研究的复杂性,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由岩画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的,并非仅靠考古学一门学科可以解决的。但是无论如何,杨清平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以此为基础引导我们思考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以及如何构建专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统领多学科的交叉,这也是我们今后建立专门的岩画学科所要思考的方向。(www.daowen.com)
(原载于《中国文物报》2022年2月11日第4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