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工作现代化主要标志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才能的教学体制的建立,这是符合实际的精辟的见解。它为各类学校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衡量教学工作的科学标准,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很有意义。
借鉴“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最优教学方式”于物理教学,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强调“讲深讲透”,物理课尤其如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通过讲授向学生灌输知识,如果发现学生理解、记忆不好,便再讲授当理解、记忆被认为可以了,就教学生运用知识,运用有问题,还要讲授。概括起来就是讲授→理解→讲授→运用→讲授。可见教者的讲授在传统教学方式里是课堂结构的中心。“最优教学方式”则不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明确地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最优教学方式”的精神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独立学习,从而掌握自己的学习命运,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否则学生将成为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各种能力的发展都会被束缚。
(2)在各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如何通过物理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当前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改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改革就是用“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教学法。只有让学生不断地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每一单元都能比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单元都能在教者的指导下通过“六要素”的微观思维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3)改革物理课的教学结构,必须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个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学方式必须符合学情,一是必须处理好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按着系统工程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以一定方式传递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把教师看成是信息输出者,学生是信息输入者,不重视教师学生对信息的反馈。
“最优教学方式”认为教师既是信息的输出者也是信息的输入者。教师首先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输出信息,一般是通过自学这种控制方式输出信息,然后接收学生经过微观六过程活动后的反馈信息,再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再输出信息。再输出也可以通过自学(A)来控制]这就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靠信息联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否则不是教师中心论就是学生中心论,都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许多学生认为物理课不好学,特别是不会做习题,教师在获得学生不会做题的具体反馈信息后,应分析出学生哪些基本规律、基本概念没理解好,然后通过一定的课型(控制方式)再输出信息,调动学生的六因素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理论不仅在逻辑上靠得住,在实践上也行得通。
在实验课上下功夫“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没有把实验课当作一种独立的课型,这是因为实验课本身并不反映学生书本知识的某一认识阶段。但是六课型中每一课型都可以利用实验,做每一个实验都需要所学单元或学过单元的知识作为基础,而且做完实验后又会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对提高“最优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关系极大。一般说来,中学物理实验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一是训练基本技能。也就是说中学物理实验在内容上既与其他内容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实验课作为六课型中的一个课型(不是新课型),而对这一课型的教学任务,我们又可以用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来完成。比如,在讲初中二年级物理第一章用的课型结构:(www.daowen.com)
复→小→改→小
第一小单元是长度测量。第二小单元是质量测量。这两个单元的复习课,可分别安排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两节课可以使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初步系统化、概括化并加强记忆和理解,但他们对刻度尺、天平的正确使用都不很熟悉,因此对这两节课还需要经过完整的六课型过程进行教学。用图示表示就是:
自→启→复(自→启→→作→改→小)→作→改→小
上述图示是把实验课作一个单元里的复习课来处理的,上好实验课不仅能突出物理课的特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如何上好实验课是研究“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课题。
借鉴“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改革中学物理课教学结构有许多事情要做,如:“如何划分单元,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等等。改革中学物理课教学结构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积极探讨和摸索。但我们相信,只要深入学习,正确理解“最优教学方式”的精神实质,中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一定能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