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所谓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的心理特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观察力、注意力;存储信息的能力——记忆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再创信息的能力——创造力等等。
实验教学在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验证型的(这当然是必要的),但从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这一点来看,仅仅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还不能很好完成培养能力的任务。
天津某校冯保才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试行“探索型”实验教学,创造条件,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为探索性实验为主。办法如下:
(1)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和他的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探索型”的实验教学,是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例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采用改进后的全电路欧姆定律实验装置,接成如图一所示的电路,让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探求闭合电路中ε=v+v′的规律,从而导出,这样,学生在实验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把对实验结果的探索变成探究学习的有效动力,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探索性”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安排每个实验都要给学生创造观察条件,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他们分辨主次,并培养他们从隐蔽的细节中,发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现象的能力。
例如:学生做自感现象研究的实验时,先让学生连好电路,通、断电各做两次,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电时两个灯泡是否同时亮,断电时小灯泡亮度有什么变化。
再如,做闭合电路中路端电压和外电阻关系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阻值改变时电压表读数怎样变化。
通过观察,学生不仅对学习内容易于接受,而且往往还能在细微的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做电磁感应的研究的实验时,他们发现,通电原线圈不仅在副线圈中插入或取出时,副线圈有感生电流产生,就是在副线圈上端平移,或者贴近副线圈外边上下移动亦有微弱电流产生,而在副线圈中转动则很难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这样,学生对产生感生电流条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www.daowen.com)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探索型实验在这方面的优势,是验证实验无法代替的。因而在设计探索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证明单摆振动角度很小时是简谐振动,可用一个摆长2米左右,摆球(铁质的)约500克的单摆,在铁球上粘上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拉开纸带放手后,在纸带上打出半个周期的点。将纸带上两个端点比齐对折找出平衡位置。再量出每个时刻的位移,在坐标纸上画出振动图线。通过对图线的分析,进行推理、判断,认识其运动规律。这样的实验,使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前后对比、左右联系,深入追究和探索,既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路,又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探索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在教学中,不让学生只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程式去照葫芦画瓢,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去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电磁感应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首先安排两节探索型实验,实验时,桌上摆出原线圈、副线圈、电源、条形U形磁铁、方框线圈、变阻器、电键等,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又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不仅摆出用伏安法测定所需要的器材,还摆出电阻箱、定值电阻等,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补充、纠正,共同寻求实验的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5)创造条件安排实验要尽量利用现有条件,把验证的实验改变为探索型的,这往往需要改装或自制实验器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