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散思维教学法:提升物理课堂效果

发散思维教学法:提升物理课堂效果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散思维”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1967年提出的。“发散思维”教学法也可称为“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教学法。它主要是指一种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的思维方法。设机车牵引力不变,列车每一部分摩擦力正比于其重量,但与速度无关。)联立方程解得:vt=v0(1+)从解题过程明显看出,此题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是最佳方法。

发散思维教学法:提升物理课堂效果

“发散思维”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1967年提出的。“发散思维”教学法也可称为“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教学法。它主要是指一种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的思维方法。如某问题有很多可能的答案,思路就由此向四面八方自由地扩展开,以寻求众多的适当答案,最后选择最佳答案。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十分有益,它较适宜于一些难题和重点的突破。例如在讨论力学的解题思路优化问题时,我们讲了这样一道例题:

例:最后一节车厢从匀速行驶的列车中脱离出来,并走了一段路程后停止。设机车牵引力不变,列车每一部分摩擦力正比于其重量,但与速度无关。问在脱离了列车的那节车厢停止的时刻,列车速度多大?(设车厢质量为m,车头及前面车厢总质量为M,原列车的速度为v0

解一:考虑到整个列车所受外力合力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可利用动量守恒原理求解。(m+M)v0=Mv0

解得:vt=v0(1+m)(www.daowen.com)

解二:利用运动定律求解(设前段列车的初速和加速度分别为v0、α,最后一节车厢的末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t、a′,运动时间为t,F合为前段列车所受合外力,f为最后一节车厢所受的阻力。)

联立方程解得:vt=v0(1+)从解题过程明显看出,此题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是最佳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