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证监会多疑情绪与过度自信研究

中国证监会多疑情绪与过度自信研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度自信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意为个体在决策时倾向于低估自身知识的缺乏并且认为自己所知道的要远高于实际情况的特征。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个体的认知被认为具有保守性的特征,即“人们总会尽力去保护已经形成的认知,去维护我们先前存在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定型”。Wang和Zhou的研究证实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当增加交叉项目时,会加强对过度投资的过分自信程度。

中国证监会多疑情绪与过度自信研究

过度自信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意为个体在决策时倾向于低估自身知识的缺乏并且认为自己所知道的要远高于实际情况的特征(Baron 和Markman,2000)。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个体的认知被认为具有保守性的特征,即“人们总会尽力去保护已经形成的认知,去维护我们先前存在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定型”。[2]Klayman(1995)的研究也指出个体在形成决策时,经常主观地决定一个估计点,然后依照这个估计点来寻求支持结果的证据,并且总是以所谓的“事实”来说明当初的估计点是一个很好的猜测,而最初的回答所获得的支持就往往高于客观上应该获得的支持。认知保守性的假设构成了过度自信理论的基础,在现实中,过度自信带来的结果就是无意中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准确性赋予过高的权重,并进而导致了较低的决策质量(Lichtenstein和Fischhoff,1977)。Moore和Healy(2008)认为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过度自信,即过高评估(Overestimation)、过高定位(Overplacement)和过度精准(Overprecision)。具体到证券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决策行为,过度自信表现为对个体对私人信息的过度信赖,认为私人信息要比公共信息更准确,并且还高估自己的信息评价能力,忽视了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方差。Odean(1998)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过度自信交易者会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过度自信交易者会导致市场平均交易量的增加,并带来期望效用的下降,同时,不同类型的过度自信交易者也会对市场价格波动程度和价格质量产生影响。Wang和Zhou(2017)的研究证实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当增加交叉项目时,会加强对过度投资的过分自信程度。(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