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后悔理论及其对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后悔理论及其对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Loomes和Sugden以及Bell首次提出了后悔理论,将后悔作为影响人类决策的重要因素加以讨论。后悔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四点:第一,人们对后悔是内在厌恶的,这也是解释和预测某些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基础,它意味着人们在面对有关后悔的决策时是内在厌恶的,常倾向于规避后悔情绪,即使这种规避行为会牺牲一些实际的客观收益。后悔理论同样适用于很多非理性行为现象的解释。

后悔理论及其对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最早将后悔用于经济领域研究的是Savage(1954),他认为相比预期效用最大化的选项,人们在实际决策时更倾向遵循“最大最小化后悔”原则,即在后悔最小的选项中选择效用最大化选项。Loomes和Sugden(1982)以及Bell(1982)首次提出了后悔理论,将后悔作为影响人类决策的重要因素加以讨论。后悔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四点(Connolly和Reb,2005):第一,人们对后悔是内在厌恶的,这也是解释和预测某些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基础,它意味着人们在面对有关后悔的决策时是内在厌恶的,常倾向于规避后悔情绪,即使这种规避行为会牺牲一些实际的客观收益(Zeelenberg,1999;Connolly和Butler,2006)。第二,在做决定时,后悔是可以被预期的,并且会被纳入决策的考虑因素。第三,个体决策中的后悔分为体验后悔和预期后悔两类,其中,体验后悔与实际发生的决策结果相关,即已选决策选项带来的结果不如预期,或放弃的选项带来更好的结果时所体验的后悔情绪(Loomes和Sugden,1982;Zeelenberg和beattie,1996)。相比之下,预期后悔则意为决策者会提前预测不同选项的后悔强度,并且将预期后悔的强度视为选择后悔最小化选项的基础(Janis and Mann,1977;Reb,2005)。第四,与结果相关的预期后悔程度是由所放弃选择导致的结果决定的。

后悔理论同样适用于很多非理性行为现象的解释。例如,Tenberge(2009)的研究就用后悔厌恶解释了处置效应,认为人们之所以不卖出亏损的股票是因为担心自己会后悔;Connolly和Reb(2012)的研究发现,当被试者考虑决策可能产生的预期后悔时,决策过程会更为小心和谨慎,这导致了包括诱饵效应(Decoy Effect)、最重要属性效应(Most-Important Attribute)等在内的决策偏差的降低;Krähmer和Stone(2013)的研究用后悔理论解释了不确定性规避现象,认为由于害怕后悔,人们通常会追求确定的状态以规避后悔。Somasundaram和Diecidue(2017)的研究指出后悔的决策者对于低(高)可能性的收益是风险寻求(风险厌恶)的,并且关于前一种选择的反馈强化了风险态度,这一假设也得到了实验的验证。(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