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组织行为学中的PM理论解析

组织行为学中的PM理论解析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M理论是由日本社会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提出的。所谓PM是团体机能概念,任何一个团体都具有两种机能:一种是团体的目标达成机能;另一种是维持强化团体或组织体的机能。实际上,PM理论也采用了与俄亥俄研究相同的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变量解析法,编制了领导行为的测定量表。PM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作用就在于执行这两种团体职能。为了简单起见,可称为PM、P、M、pm。他们发现尽管行业不同,但PM理论却显示出非常一致的效果。

组织行为学中的PM理论解析

PM理论是由日本社会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提出的。所谓PM是团体机能概念,任何一个团体都具有两种机能:一种是团体的目标达成机能;另一种是维持强化团体或组织体的机能。前一种机能简称为P(performance),即指工作绩效;后一种机能简称为M(maintenance),即指团体维系。可见,P与俄亥俄学派的主动结构维度以及密歇根学派的工作导向领导行为是对应的,而M则与俄亥俄学派的关怀维度以及密歇根学派的员工导向领导行为相对应。实际上,PM理论也采用了与俄亥俄研究相同的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变量解析法,编制了领导行为的测定量表。

三隅指出,P和M是团体的两种机能或职能。其中P是完成团体目标的职能,包括计划性和压力等因素。为了完成团体目标,不仅要求领导者有周密可行的计划和组织能力,而且要求对下级严格规定完成任务的期限,制定规章制度和各级职责范围,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等等。

M是维系和强化团体的职能。由于P职能所造成的压力,会使下级产生紧张感,甚至引起上下级的对抗。M职能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下级的关怀体贴,消解人际关系中的不必要的紧张感,缓和工作中所产生的对立和抗争,对下级进行激励支持,给下级以发言和表达意见的机会,刺激自主性,增强成员之间的友好和相关性,满足部下的需求,等等,以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PM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作用就在于执行这两种团体职能。因此,领导者的行为就包括这两个因素。一个领导者,不论他的P因素多么强,总包含有某种程度的M因素;同样,不论他的M因素多么强,也总包含着某种程度的P因素。此外,P和M两方面都强或两方面都弱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与俄亥俄学派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www.daowen.com)

如果以P为横坐标,M为纵坐标,并在P和M坐标中点各画一条平行线,就可划分出PM、Pm、p M、pm四种领导类型(如图11-5)。为了简单起见,可称为PM、P、M、pm。

图11-5 PM模型

为了衡量PM四种类型对于完成团体和组织职能的效果,三隅等人对各种行业群体的领导进行了测定,同时在实验室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尽管行业不同,但PM理论却显示出非常一致的效果。总的来说,PM型效果最好,pm型效果最差,P型和M型效果居中。不过根据情况不同,P型和M型的位置又有所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