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人不过是舞台上的演员。”在群体中,所有的成员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角色本来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组织或群体中的角色是指人们对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有一定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角色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所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关键在于弄清其现在扮演的角色。要理解群体成员的角色行为,需要了解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冲突等相关概念。
(一)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感知和理解。人们的角色知觉及其行为表现,是以个体对群体或他人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为模式为样板,以自己对外界希望自己怎样做的认知为基础的。一些组织所设立的学徒制、导师制,其目的就是让新员工通过观察“专家”的行为,从而学会按照组织或管理者期望的模式产生合适的角色行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津巴多的研究表明,有的时候人们对于角色的知觉和适应其实是非常迅速的。
津巴多的监狱模拟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如何做监狱看守员的专门训练。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待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做过虐待“罪犯”的事情。
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心理学家名人故事: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https:/www.wenkul.com/news/3D7831A3695DE4EB.html.
(二)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与上述角色知觉的主、客体恰好相反,它是指群体或他人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为模式,也就是群体或他人认为,承担某种角色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进一步说,无论个体在社会或组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有大家共同认可的与这个角色相一致的行为表现。
(三)角色冲突
现实中的个体往往都不得不扮演多种不同的生活和工作角色,不得不面对多种角色期待。当个体同时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期待,如果个体满足其中一种角色的期待或要求,会使满足其他角色期待更加困难时,便会发生角色冲突,包含角色发送者间、角色发送者本身、个人角色以及角色间四种冲突。
(四)角色超载
角色超载是指员工对各种定性或定量的工作要求超过其所拥有的个人资源。定性超载意味着个体完成某种工作时碰到较大的困难,即任务过难。定量超载意味着个体需要执行过多的工作,即任务过重。员工的角色超载通常伴随着大量来自工作(如领导者、同事、下属等)或家庭(如父母、配偶、子女)的责任与义务而产生,会涉及众多影响因素。大量研究发现,角色超载对员工、组织、社会均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角色内及角色外行为,增加工作倦怠、离职倾向、旷工行为以及工作家庭冲突,并引发身心紧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