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的来源是多样的。但工作压力源只是形成工作压力的客观条件。这些压力源是否造成工作压力还需要考虑个体本身的特征。个体之间承受压力的差别较大,受到个体人格和个性特征的影响。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和信念。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人格特征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压力的产生和作用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通常面对压力时对自己更加有自信,不会把压力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他们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和处理压力;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容易把压力看作是一种冲击自己身心的劫难,从而表现出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反应。另外,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时在压力产生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二)A型人格(www.daowen.com)
A型人格是两名心脏病学家发现的。一名修理工在修理接待室的椅子时说,许多椅子发生前部磨损。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两名心脏病学家认识到心脏病人心情焦虑,不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只是挨在椅子的前部边缘。以这一观察为起点,两名心脏病学家开始更深入地研究。他们发现病人们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行为类型:A型与B型。具有A型人格的个体是高度竞争性的、献身于工作并且时间紧迫感强,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往往给人留下具有攻击性、野心勃勃的印象。B型人格则相反,从容、没有时间紧迫感,很少表现出敌意和攻击性,生活方式倾向于平衡和放松。研究表明,具有A型人格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其他情境中都容易产生压力感。而且,A型人格的个体更容易患有心脏病,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他们过度紧张、敌意和易怒有关,而这些都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
(三)控制点
心理学家从控制点的角度出发,将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个体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自己可以控制命运;而外控型个体则认为自己的命运由外部力量所主宰,如运气、他人等。研究表明,内控型的个体比外控型的个体感觉到的压力更小。当两类人面对压力时,内控型个体更倾向于认为自己可以对行为后果产生影响,因此,他们会积极采取行动去控制事件的发生。相反,外控型的个体更倾向于消极应对,往往屈服于压力的存在。所以,处于紧张气氛中的外控型个体更容易产生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