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信念与真实感练习:戏剧文化历史与表演艺术中的第六节

信念与真实感练习:戏剧文化历史与表演艺术中的第六节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假使”就能激起我们产生对虚构事实的积极反应和行动。

信念与真实感练习:戏剧文化历史与表演艺术中的第六节

在现实生活中,真实感和信念是自然形成的,如有人敲门,去开门进来一个人,猛然一看我想不起来他是谁了,脑子不停地想,加上对方的启发,于是我想起来了,原来他是我的小学学生,已经有十几年不见了,现在变化很大,于是我急忙让他进来,热情招待他,互相询问分别后这么多年的情况。这非常真实,如果要把这一情景展现在舞台或银幕上,这“意外的相会”怎么才能做得非常真实可信呢?这就需要演员来演了,艺术要再现生活,就必须熟悉理解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加工,把假的当成真的,相信规定情景,相信发生的这一切,投入真情,用真心来表达,加上演员的激情就会演得真实动人,也可能在相会中,又会组成矛盾冲突,那也要符合生活的逻辑、顺序。要演得像,演员必须进行体验,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演员不断地通过假设,根据剧情的发展来推动创作。演员演戏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感动起来,才可能打动别人。

生活里真实发生的事情,会自然引起我们思想上、行动上、感情上的反应。比如,生产队的粮仓失火,人们立即夺门而出,迅速赶去救火;遗失了重要文件,会焦急万分地四处寻找;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瞬间心中激起喜悦、难过,种种复杂激动的感情。可是把这些事情让你在舞台上演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台上并没有着火,你也没丢失什么重要文件,没有任何真实的刺激使你产生那种真实的感情和恰当的动作。那么,演员怎样才能获得舞台上的信念和真实感呢?

信念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的表演素质。演员本身的素质条件有好有差,有的演员信念感强,有的就弱。信念强的演员容易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很快进入规定情景;信念差的演员则难于进入规定情景,时常处于虚假、做戏的状态,常常“笑场”就是演员信念差的一种表现。这方面应当向孩子学习,小孩很爱玩“过家家”的游戏,你做医生,她做妈妈,抱着小娃娃来看病,他们是那么认真、富于信念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做,对待没有生命的小布娃娃充满真实的感情,细心地给它喂药,轻轻地哄它睡觉。具有这种纯真的信念,对一个演员是非常可贵的。真实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不能和真实分离,它们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它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不会有创作。(www.daowen.com)

信念可依靠我们直接的生活感受和间接的生活经验,用我们的想象去获得。所谓想象,就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熟悉、理解、感受去进行虚构的能力。排练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藤椅构成我们所能想象出的一切:房屋、街道、轮船、碉堡、炼钢炉、崖石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相信这些藤椅真的就是崖石或炼钢炉,可是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些代用品的态度是真实的,就把它们当作崖石或炼钢炉了。这种把藤椅当作另一种东西的做法,叫作“假使”,它说的并不是事实和实际存在的事物,而只是可能存在的事物,它具有这样的魔力,可以使演员在想象的帮助下,建立舞台的信念和真实感。我们随时可做出各种“假使”,假使现在是暴风雨的夜晚,假使这是炮火连天的战场,假使面前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这些“假使”就能激起我们产生对虚构事实的积极反应和行动。对周围的环境、事物、发生的事情可做出各种“假使”,对演员自身也可进行“假使”,假使我是战地卫生员,假使我是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的地质科学家,假使我在参加石油会战的钻井工作等等。在“假使”和想象的推动下,知道我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在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地方,这儿发生了什么事,我要做什么,等等,就能在想象的激发下,按照自己的“假使”真实、恰当地去行动。

表演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表演中最难捕捉、最难掌握的是内心情感。当你对剧中环境、剧中发生的事情没有真实的信念,没有感受到任何程度的真实刺激的时候,要唤起真实体验的感情是不可能的。而形体任务和动作是捉摸不透的,是由意志支配和控制的。从具体的细小的动作开始,能帮助演员获得信念和真实感,并在行动中唤起相应的感情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