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剧目
京剧剧目经过长期的创作与积累,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珍品。剧目来源广泛,既有移植、加工的昆曲、梆子等剧目,也有艺人、文人的新创,共计有5000余出。
京剧剧目浩如烟海,融贯古今。既展现了帝王将相家业兴衰,也反映了民众的生活艰辛;既歌颂了清官的廉政无私,也鞭挞了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既展示了壮士豪杰的侠肝义胆,也赞美了才子佳人的纯真爱情;既写神话,也写现实;既有严肃的历史事件,也不乏轻松活泼的乡间野趣。许多剧目伴随着人们耳熟能详的唱腔流传至今,久演不衰。下面略叙几剧。
《定军山》:讲张部兵败惧罪,又攻打葭萌关。老将黄忠、严颜向诸葛亮讨令拒敌,合力杀退张部,又乘胜攻占曹军屯粮之天荡山,杀死夏侯德。黄忠另引一军攻打曹军重镇定军山。活捉定军山守将夏侯渊之侄夏侯尚,并用拖刀计斩夏侯渊。又名《一战成功》。老生戏,为谭鑫培代表作。
《空城计》:讲诸葛亮闻听街亭失守,又知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于是定下空城计,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司马懿见状生疑,以为城内必有埋伏,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老生戏。
《宇宙锋》:讲秦二世胡亥荒淫无道,窥赵高之女艳容貌美,欲纳为妃。赵高献媚,力促此事。艳容矢志不从,得丫鬟哑奴暗示,分别在金殿与家中装疯,胡亥乃罢。又名《一口剑》《金殿装疯》。旦角戏,为梅兰芳代表作。
《霸王别姬》:讲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在九里山布下十面埋伏阵,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与虞姬饮酒作别。四面楚歌,虞姬自刎。项羽寡不敌众,于乌江自刎。旦角戏,为梅兰芳代表作。
《三岔口》:讲焦赞被发配,任堂惠暗地保护。焦赞至三岔口,宿刘利华夫妇店中,任堂惠随至,刘利华担心任堂惠对焦不利,欲刺任,二人于黑暗中搏斗,后经焦解释方知误会。为武生、武丑短打剧目。
《锁麟囊》:讲登州富户女薛湘灵出嫁,中途遇雨,避于春秋亭,遇另一贫女赵守贞亦出嫁,感世态炎凉而啼哭,薛湘灵即以锁麟囊相赠。六年后登州大水,薛湘灵流落莱州,在卢家当佣人。小公子天麟抛球入楼,促湘灵去取,湘灵登楼,见当日之锁麟囊供奉桌上,不觉感泣。卢夫人赵守贞见状盘诘,知为赠囊之人,敬如上宾,助其一家团圆。旦角戏,为程砚秋代表作。
《四郎探母》:讲杨四郎延辉被辽俘虏,招为铁镜公主之驸马。15年后,四朗闻母佘太君押粮征辽,渴思探母,苦于无法过关。后为公主知悉,助其盗令过关探母。京剧基本剧目,集中了旦、老生、老旦、小生等行当的表演。
《沙家浜》:讲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茶馆女店主阿庆嫂掩护18名抗日部队伤病员,定计歼敌,收复了沙家浜。京剧现代戏。
《红灯记》:讲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参加抗日活动,得密电码,但尚未转送游击队,即被捕。李母将自己与儿子李玉和的身世告诉孙女李铁梅,铁梅始知一家三口并非一姓。铁梅立志继承红灯,保全密电码。父亲、祖母被害后,她逃出虎口,将密电码送交游击队。京剧现代戏。
(二)音乐特色
京剧音乐组成内容包括打击乐、曲牌、唱腔、念白四部分。打击乐是京剧音乐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以其节奏音响带动全局、贯穿全剧,配合调节表演身段,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统一舞台节奏风格。曲牌音乐的渲染和烘托更为细腻,对锣鼓音乐起弥补作用。京剧的唱腔和念白则是表现主题、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这四个部分,都有繁杂的样式和用法,但归纳起来,又有各自的基本程式。
1.京剧声腔与板式
“二黄”“西皮”是京剧唱腔中的基本腔调,每种腔调在处理语言节奏时,通过加快或放慢速度的方式形成多种板式。除二黄、西皮外,昆曲、四平调、吹腔、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杂腔小调如柳枝腔、云苏调、南罗、娃娃、银纽丝等,风格上也逐渐与皮黄融合了。京剧声腔属于“板腔体”,以上下句作为一个乐段。虽然曲调种类不如曲牌体丰富,但是由于结构灵活,格律约束较少,唱腔可变性强,为创制新腔和流派诞生奠定了基础。下面介绍“二黄”“西皮”的特点。
二黄:腔调平和、稳重、深沉,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悲愤等情绪。板式包括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导板、散板、摇板、反二黄等。
西皮:曲调活泼、跳跃、明朗,适合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板式包括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散板、摇板、二六、流水、反西皮等。
2.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主要从昆曲中移植过来,如点绛唇、泣颜回、风入松、江儿水、园林好、醉太平、普天乐、朝天子、寄生草等。而梆子吹打、八板、八岔、海青、大(小)开门、柳青娘、万年欢、将军令等曲牌则是从地方戏曲和民间乐曲中吸收进来的。京剧曲牌既有纯器乐曲,也有带唱词的大字曲牌,还有一些属于效果性的片段曲调。
3.京剧锣鼓经
京剧锣鼓名目很多,基本节奏类型是冲头、长锤、闪锤、马腿儿等。以冲头为基础发展出住头、帽儿头、长尖、四击头等;长锤发展出慢长锤、快长锤、一锤锣、摇板长锤等;闪锤发展出抽头、纽丝等;马腿儿发展出收头、风点头、夺头等。
(三)表演艺术
京剧表演是把生活动作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提炼、概括、美化和夸张,形成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形成表演程式。京剧演员通过“四功五法”的基本功训练,掌握和积累大量的表演程式,并把若干程式按照一定的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起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
1.表演程式的基本套路
起霸:用以表示武将出征前整盔束甲,准备上阵厮杀的连续动作。大多由“亮相”“整冠”“束甲”“山膀”“云手”“抖靠”“鹏子翻身”等程式动作穿插组合而成。如《挑华车》的高宠、《铁笼山》的姜维均有起霸表演。
走边:京剧武戏中的重要表演程式。常由“云手”“踢腿”“飞脚”“旋子”“蹦子”等技巧穿插组合而成,表现夜行、巡营、侦察等行动。如《夜奔》的林冲、《连环套》的朱光祖等。
趟马:又称“马趟子”,由“圆场”“挥鞭”“勒马”“三打马”“亮相”等连续动作组成。可以表现信马由疆、策马疾驰或马失前蹄、拨转马头等情节。如《盗御马》的窦尔敦、《樊江关》的薛金莲等。
2.表演程式的特殊技巧
京剧表演中有一类技术性强,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并用于特定剧目和特定环境的特殊技巧,如:耍帽翅、耍翎子、耍水袖、耍髯口等。这些特技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烘托戏剧气氛,加强艺术效果的特殊艺术手段,其中有些已鲜见于舞台了。
跷功:模拟封建时代缠足妇女行走姿态的动作。表演时,将跷板捆绑在脚上,外套绣花鞋,着彩裤遮住真脚,以小脚姿势表演“走碎步”“跑圆场”“打把子”,甚至“跌扑”“打出手”等高难技术。跷功主要用于花旦、武旦、刀马旦等行当,个别青衣演员将之吸收进文戏中。
耍笏板:跳判使用的技巧。分“手耍”和“足耍”。“手耍”即以拇指和食指并拢夹住笏板,往返晃动,同时配以优美的身段动作。“足耍”是将笏板平放在抬起的靴尖上,使其快速旋转,须臾渐慢,最后停在靴尖上。
耍牙:演员在口角左右各衔獠牙一枚,利用上下牙床、舌与唇的蠕动使牙伸缩搐动,多用以表现妖魔鬼怪的狰狞凶猛。(www.daowen.com)
(四)脚色行当
京剧形成以来,在行当的划分上,最初有“十行脚色”之说,即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经过了几次衍变,最终确立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而每个行当里又根据人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派生出许多细密的分支。
1.生行
老生:又称须生。扮演严肃端庄的中年以上男子形象。唱念均用本嗓。根据表演侧重又可分为唱功老生。
小生:扮演不挂髯口的青年男子,表演上真假声互相结合,可分为袍带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
武生:以武艺擅长的男子形象。根据身份、穿戴可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长靠武生一般是有气魄的大将,讲究端庄稳重,武功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唱念功夫。比如《长坂坡》的赵云、《挑华车》的高宠。短打武生要求身手敏捷,干净利索,讲究“漂、帅、脆”。比如《三岔口》的任堂惠、《连环套》的黄天霸。
红生:脸上勾红色脸谱的老生。这类角色曾由花脸应工,亦称“红净”。红生的演唱既不同于老生,也不同于花脸,嗓音高亢、浑厚兼有。表演风格独具一格。红生角色不多,主要是关羽和赵匡胤。
2.旦行
青衣:多表现端庄娴静的中青年女子。唱功繁重,行动稳重。比如《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六月雪》的窦娥。
花旦:多表现活泼开朗的少女形象。偏重做功与说白。比如《红娘》的红娘、《春草闯堂》的春草、《拾玉锡》的孙玉姣。
花衫:经过余紫云、王瑶卿、梅兰芳等几代演员努力创造的旦行中的重要行当。集青衣、花旦、武旦之特点,“唱念做打”并重,极大拓宽了旦脚的剧目发展和人物表现力。比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多以唱为主,如《打龙袍》的李后、《钓金龟》的康氏。偶有唱做并重的武老旦,如《对花枪》的姜桂枝。
武旦、刀马旦:表现英勇爽朗、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其中武旦穿短衣裳,偏重武功与说白,并有“打出手”的特技。比如《打焦赞》的杨排风、《泗州城》的水母。刀马旦披甲扎靠,除了具备武功,还要长于做功。比如《穆柯寨》的穆桂英、《战金山》的梁红玉。
3.净行
正净:又称“大花脸”。以唱为主。音色洪亮宽阔,粗壮浑厚。如《大保国》的徐延昭、《打龙袍》和《锄美案》的包拯。
副净: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在演唱中时以炸音渲染人物的刚烈与威势。如《盗御马》的窦尔敦、《捉放曹》的曹操。
武净:又称“摔打花脸”。重武打,不重唱念。如《竹林计》的余洪、《白水滩》的青面虎。由于武生、架子花等行当分流了武净的众多剧目,武净戏的范围越来越窄。
4.丑行
文丑:喜剧色彩浓郁,亦正亦邪。根据身份穿戴又可分为袍带丑、方巾丑、茶衣丑、老丑。
武丑:又称“开口跳”。要求武功精湛,动作灵敏。并且口齿伶俐,善于念白。多扮演性格诙谐、机智的侠客义士。比如《三岔口》的刘利华、《雁翎甲》的时迁。
(五)装扮艺术
1.脸谱装扮
京剧脸谱是在徽剧和汉剧脸谱的基础上,融会昆曲、梆子等脸谱而形成的。受到宫廷演出的规范,京剧脸谱勾画细腻、构图精巧、色彩绚丽、形式完美,充分体现了传统民间艺术夸张、神似、有想象力的美学特点。京剧脸谱一般是指净行和丑行的化妆。其谱色多蕴含人物的性格。一般来说,红色多喻忠心赤胆,如关羽;紫脸表示果敢刚毅,如廉颇;黑脸象征铁面无私或粗鲁刚猛,如包拯、张飞;白脸表现狡诈阴险,如曹操;蓝脸、绿脸体现单雄信、程咬金的英雄草莽;金色、银色象征二郎神、金钱豹的神怪之气。在谱式上,京剧脸谱种类繁多,但依据基本构图模式可分为三种:整脸、三块瓦脸和破脸。
脸谱不是绝对固定的,许多名家根据剧目、角色年龄不同,结合自身脸型特点、表演特长和笔法特色,创造了丰富的脸谱艺术。
2.服饰装扮
京剧服装,行话叫“行头”。以明代服装制式为基础,加以夸张、美化,使其适合舞台欣赏和演员塑造角色的需要。京剧服装不受朝代、季节的限制,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和“戏说”的特点,但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严格的穿戴规制。“宁穿破,不穿错”,人物装扮要遵守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等方面的规定,而不可孤立追求服饰的鲜艳华美。京剧服装按其类别分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靶箱”等。
大衣箱:蟒、岐、官衣、开氅、褶子等。
二衣箱:靠、箭衣、抱衣、抱裤等。
三衣箱:水衣子、胖袄、彩裤、护领、靴、鞋等。
盔箱:冠、巾、盔、帽、髯口。
旗靶箱:帐子、飞虎旗、桌围椅岐和刀枪靶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