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明清传奇是继元代杂剧之后戏剧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传奇”之名,源于唐代对短篇小说的称谓。传奇之名用于指称戏剧,始于元代。在戏曲史上,宋元南戏、元杂剧都曾被称为传奇。明代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传奇通常用来特指明清两代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作品。“传奇”一名,说明了作品追求情节和人物的奇异性和新颖性的特征。清初戏剧家李渔云:“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闲情偶寄·词曲部》)明清传奇是继明前期戏文之后出现的。它的历史可分作两个时期,即明后期嘉靖末(1567)至崇祯末(1644),清前期顺治初(1644)至乾隆末(1795)。其生命力几近两个半世纪。
明代后期出现的传奇,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大繁荣、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江南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的商业化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建立,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繁荣。城乡两者互动,创造了商品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如苏州、杭州等城市已成为纺织工业中心,出现了作坊主和雇佣工人。有的作坊已颇具规模,雇工多达六七百人。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新的社会势力,同时也相应地引发了生产关系的错动,社会矛盾随之加剧。当时政治日见腐败,宦官专权,东林党与阉党激烈斗争,土地兼并加剧,等等。尤其是新旧矛盾的激化,直接促成了思想界对程朱理学的挑战。即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向陆九渊、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向,和陆、王的心学正宗向以泰州学派为代表的异端方向转向。其中如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传统的观点是以圣贤、经书为标准,以众人为标准。心学家则明确表示反对,并提出“吾心良知”才是标准的命题,来打击程朱。心学家以良知为标准,事实上等于取消了客观标准,提倡的是独立思考,这对个性解放无疑有着积极意义。泰州学派的王艮、何心隐强调“凡事只依本心而行,便是大丈夫”“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以及李赞反对理学鄙视妇女、赞扬寡妇再嫁、主张婚姻自主,等等,这些异端思想,正是从王守仁心学那里诱发出来的。事实上,心学异端的兴起,乃是明代后期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
(二)传奇代表作家作品
汤显祖是明代传奇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生活的年代大体与英国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相同,两人都卒于1616年。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江西临川人,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即聪颖过人,20岁中举。此后因不愿接受权贵拉拢而屡试不第,直至万历十一年(1584)才考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寺博士。又因上疏抨击朝政而被贬官至海南徐闻县,不久改任浙江遂昌县令,有政声,但目睹朝政日非,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离任还乡,专事著作,终其天年。
汤显祖生长在传奇大繁荣时代,他投身其中,以自己的剧作独占明代剧坛鳌头。他共创作传奇四种:《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合称“临川四梦”。汤氏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戏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
《牡丹亭》的故事取材于明代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但又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剧作写南宋初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长期幽居闺阁,一日在丫环春香的引逗下踏进后花园,春色盎然的自然景象唤醒了杜丽娘的春情,内心产生了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于是在梦中与一风流才子幽会于牡丹亭畔的梅树下。此后杜丽娘忧思成疾,终至伤情而亡。三年后,书生柳梦梅赴试途经杜府,与丽娘鬼魂相遇,乃依丽娘所示,掘坟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柳梦梅受丽娘之托寻找杜宝,可是杜宝并不认梦梅,反诬他为盗墓贼,把死而复生的女儿视为妖孽。后来梦梅高中状元,皇帝允婚,杜宝才勉强同意女儿的婚姻,梦梅、丽娘终于获得胜利。
剧的开篇为人们展现的杜丽娘的生活世界,即是由其父母设定的超凡脱俗的世界,亦即用历史的传统观念存在取代了杜丽娘作为一个个体人的活的灵魂的存在。汤显祖写杜丽娘受《诗经》的启示,踏进被父母视为禁区的后花园,面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满园春色,发出“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的惊叹,这一惊叹,实则是对觉醒了的自我生命的惊异。继之则通过“惊梦”与“寻梦”的描写,表现杜丽娘听从生命的召唤,并为返回在世生命做出了不屈的挣扎。(www.daowen.com)
汤显祖早年曾作《紫箫记》,取材于唐代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描写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但因属试笔之作,故经数番修改而重写成《紫钗记》。《紫箫记》写唐代李益进京赴试,与霍王庶出之女霍小玉结为夫妻。元宵节观灯时,霍小玉拾到一支玉箫,内监以为是偷窃宫中之物,便把她捉进内宫,由郭妃审问明白后,赐之玉箫。李益考取状元,随军远征作战,小玉相思不已,直到李益归来,夫妻获得团圆。此剧改写为《紫钗记》时,全剧以霍小玉的紫玉钗为线索,写李益流寓长安,元宵节拾得小玉遗失的紫玉钗,因还钗而相识相爱,并结为夫妻。而后,李益状元及第,征战有功,深得卢太尉赏识,欲强招为婿,李益婉拒不成,反被拘于卢府。小玉为探夫卖掉紫钗,买者卢太尉则欺骗李益称小玉已另嫁。后经黄衫客的帮助,李益得与小玉相会,夫妻历尽悲欢离合而终得团圆。这是一部讴歌人间真情的剧作。霍小玉的痴情和忠贞、李益的执着和坚定,都被描写得十分感人,尤其是剧作对霍小玉的描写,特别生动。如小玉听说李益入赘卢府,痛不欲生,将卖掉紫钗所得百万余钱全部散尽,以致伤情成疾,等等。剧作的语言清俊雅丽。这些都体现了汤显祖艺术上的努力追求。但就情节的构成而言,此剧尚未跳出当时的俗套,关目设置也显得平衍,因此严格说,这还是一部未臻成熟之境的剧作。
《南柯记》取材于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书生淳于棼酒醉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骑马,任南柯太守,初有政绩,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身亡。淳于棼回朝拜为左丞相,勾结权贵,骄纵弄权,生活糜烂。右丞相段功参本于国王,棼终被遣回乡。梦醒后,经法师契玄和尚开示,始知大槐安国即庭院中槐树下的蚁洞。老僧超度群蚁升天,淳于梦醒悟而坐化成佛。剧中的淳于棼,由一个政治上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最终在宦海沉浮中堕落下去,深刻表现了人世间的污浊和苦难,淳于棼的醉后一梦,意在表明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已。因此,淳于梦的皈依佛陀,正是通过梦的警示而了悟人生的不幸,在这里,梦境不过是现实的写照。同时,剧作对人性自身的贪婪、丑恶等,给予了无情的揭露。淳于棼最后悟道成佛,则是对人世及作为人自身现世存在的根本否定,应该说,《南柯梦》是站在释迦的立场上,对社会和人生作了悲剧性的戏剧表现。
《邯郸记》取材于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剧作写卢生于梦中娶妻崔氏,靠行贿而中试,因打点不周被权相宇文融不断构陷,先被贬往开河,后又派出讨蕃,最后竟遭流放。后谗臣被诛杀,卢生以河功与边功被召还朝入相,大权独揽,势倾朝野,大小官员趋之若鹜,他极尽富贵荣华,寿八十而卒。最终睡醒,才知是一场春梦,于是觉悟,拜吕岩为师,得道登仙。该剧以道家思想为底蕴,以虚无精神为旨归,让主人公卢生在吕洞宾的启迪下,一梦而悟人生迷误的苦痛,认识到生之虚妄不真,从而弃绝人世凡情,到达超越现实和肉身的理想彼岸。
《南柯记》和《邯郸记》是汤显祖弃官归里后的作品。这个时期,汤显祖对官场之黑暗,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生民之艰难体会和认识得更为深刻和真切,故而耽于个人的经历,寄情思于传奇创作。通过这两部剧作,可以见出其题材视域更加开阔,结构谨严,语言流畅,艺术上更为圆熟。
2.沈璟的“属玉堂传奇”
在明代剧坛上,与临川派汤显祖并称的是吴江派领袖沈璟。沈璟以自己的创作成就同汤显祖的剧作相映衬,形成了“双峰对峙”“双流竞秀”的独特景观。
沈璋(1553—1610),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兵部、礼部、吏部等司的主事、员外郎等职。万历十六年(1588),在光禄寺丞任上因受朝臣内部斗争的牵连而告病辞官还乡。从此专心致力于戏剧的声律研究和剧本创作。平生创作戏剧17部,合称《属玉堂传奇》,今存七种,即《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桃符记》《义侠记》《坠钗记》《博笑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