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世界屋脊上的麦克马洪线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世界屋脊上的麦克马洪线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2年10月20日,“世界屋脊”南北两侧的中国和印度在这里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南麓,是这座山脉最值得骄傲的地域。这条非法的边界线就是“麦克马洪线”。这条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虽从未得到我国历届政府的承认,但却为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在我国的西南部,耸立着巍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1962年10月20日,“世界屋脊”南北两侧的中国和印度在这里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一块几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主权。

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南麓,是这座山脉最值得骄傲的地域。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水源丰富,从山脚到山顶,落差数千米,有奇特的自然景观,是著名的绿色宝库。这片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一个福建省那么大,虽竖立着我国的界碑,但已处于侵略成性的英国殖民强盗的控制之下,腐败的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国力衰弱,无力保卫祖国的领土。

1913年10月,在当时任大不列颠——印度政府的外事秘书亨利•麦克马洪的一手策划下,召开了“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西姆拉会议。英国代表背着我国政府代表,起草了西姆拉条约草案。这份草案的卑鄙所在是,在草案的末尾所附的中印边界的地图上,把西藏和印度东段边界,全线向北推了一大段,把原来属于我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了英属印度的版图。麦克马洪起草好文件后,做贼心虚,根本没有让我国代表过目,就同西藏地方当局代表着扎边觉多吉秘密进行了换文。这条非法的边界线就是“麦克马洪线”。这条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虽从未得到我国历届政府的承认,但却为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1959年3月20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公开地向我国提出领土要求,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对此,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予以坚决回绝。于是,印度政府开始用武力推行其“前进政策”,并着手向我国大举进攻。印度政府把我国政府的一再忍让,视为软弱可欺,他们得寸进尺,一步步地蚕食我国领土,一场自卫反击战是不可避免的。

1962年10月22日7时30分,我军在东段集中7个团的兵力,分左右两个集团,向印军展开强大反击。伴随着隆隆的炮声,我军反击部队采取两翼攻击、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势如破竹般地向前推进。担负主攻任务的我军后翼部队,经过一天的激战,清除了印军深入我国境内的绝大部分军事据点。尔后,兵分5路乘胜追击,全歼印军第7旅,一举收复被印军侵占的大片土地。我国左翼部队进展也较顺利,先后拔除印军侵略据点10多处,很快进逼到战略要地瓦弄。几乎同一时间,我军在西线的一个多团,对入侵我国境内的印军发起攻击,只经过1小时的战斗,就全歼该地区的印军。翌日,我军乘胜扩大战果,经过两天的激战,全部拔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附近地区31个印军据点。印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望风而逃。(www.daowen.com)

时隔不到1个月,印军又向我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我军奉命再次实施反击作战。双方交战的主战场仍然在东段。在这个方向上,印军有4个旅8000人布防。对当时印军的部署,我军刘伯承元帅曾作了这样形象的比喻:铜头锡尾,背紧,肚松。我军集中了8个步兵团和3个炮兵团的兵力,采取“打头、切尾、斩腰”的战法,多路同心合击,数段分割包围,然后各个歼灭。总攻开始后,经过2天激战,全歼印军3个旅,击毙敌62旅旅长辛格准将,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

瓦弄地区是东线作战的另一个方向。这里的地形极为复杂,山高林密,断崖峭壁,攀登困难,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守军1个旅2000人,组成纵深梯次部署,凭险据守,期待着在瓦弄“即将出现一场印军大捷”。

我军攻下瓦弄,乘胜追击

我边防部队集中8个营兵力,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展开强大的进攻。仅仅激战1天,印军的防线就全线动摇了,纷纷狼狈逃窜,我军攻下瓦弄,尔后乘胜追击,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我国一侧。

历时几个月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取得辉煌的战果:毙、伤、俘印军9000多人,其中包括俘虏第7旅旅长以下近4000名官兵,缴获各型汽车400多辆,各种火炮300余门,坦克10辆,飞机5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