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是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动的一次成功的起义。是年为农历辛亥,故又称辛亥武昌起义。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清政府借实行铁路国有的名义,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以铁路修筑权为抵押,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借款,激起川、鄂、湘、粤各省人民的反抗。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举行请愿,遭到镇压,发展为各县人民的武装反抗。
武昌起义浮雕
清政府派川汉铁路大臣端方从湖北率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在同盟会的影响下,早已在湖北新军和会党中积蓄了力量的“文字社”和“共进会”于八月统一组织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共推蒋翊武为临时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决定10月6日起义,因计划未妥,改为10月11日起义。但因起义前两天起义领导机关暴露遭破坏,形成群龙无首,形势紧迫。在此紧急关头,10日新军中革命党人主动联络,决定按原计划立即起义。当晚工程营、辎重营先后发难,熊秉坤率队占领楚望台军械局,推左队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各营纷纷响应起义,指挥队伍向总督署和第8镇司令部进攻,湖广总督瑞澂、第8镇统制张彪逃走。11日黎明占领武昌,汉阳、汉口相继收复。革命党人发表宣言,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在之后的两个月内,湖南、陕西、江西等13个省相继宣布独立,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然而武昌起义是谁领导的?至今仍有争论。(www.daowen.com)
一说“中部同盟会直接领导,文学社、共进会直接推动”。此说认为中部同盟会,特别注意了对长江流域革命形势的推进,谭人凤、宋教仁是中部同盟会的主要活动分子,他们秘密来往于沪汉间和孙武、居正等商讨进行办法,于是文学社和共进会事实上成了中部同盟会的分机关。
一说“文学社、共进会共同领导”。持此论者认为武昌起义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领导的。在武昌起义酝酿时期的前期,同盟会与文学社、共进社,基本没有什么联系,更谈不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后期湖北革命党人争取同盟会的领导,但同盟会领导很不得力,遇事犹豫不决,只是在两个团体联合上作了些斡旋工作而已。
究竟谁是这次起义的领导已经争议了80多年了,该是世人揭开谜底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