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1792年法国正式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一举动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们,他们结成同盟,企图把革命和法国扼杀在摇篮中。1792年7月,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反法联军,侵入法国境内。9月2日,法国北部重镇凡尔登守军投降,巴黎门户洞开,共和国形势骤然危急。法国首都巴黎指日可下。
图为瓦尔米战役中的普鲁士骑兵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普奥联军遇到了越来越顽强的抵抗。法军统帅迪穆里埃将军指挥部队在北部森林地区与敌军周旋,各路援军陆续向战地开来。9月20日,普鲁士大军向刚刚抵达凡尔登以西瓦尔米村的一支法国援军发起进攻,试图以此切断整个法军的后路,然后围而歼之。在一场激烈的炮击之后,普军士兵向瓦尔米高地上的法军阵地发起总攻。法军司令官克勒曼将军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沉着应战。他命令士兵不要急于开枪,待敌军靠近后,以“国民万岁”为口令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到10月1日,普奥联军完全撤离了法国。外国干涉法国革命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失败了。
瓦尔米战役的胜利对法国革命意义重大。德国大诗人歌德热情洋溢地赞颂法国人民的胜利,他说:“这是开始了世界史上一个新纪元,这是人民对国王的第一次胜利。”法国著名史学家米涅写道:“这一天成了我们难忘的日子,本属微不足道的瓦尔米的胜利,却对我军和我国舆论发生了取得全面胜利的影响。”米涅这么说是符合事实的。普鲁士军队在瓦尔米并未受到真正打击,实际上它还未跟法军交锋便迅速后撤,致使前功尽弃。普军此举令人大惑不解。拿破仑认为普军在瓦尔米的后撤简直是莫名其妙的行为,无法用军事观点来解释。一些军事史专家指出,普军当时的行动实在滑稽可笑,根本不象打仗,只是武装游行了一番便撤走了。他们据此断言,如果普军真正发动猛攻,战事肯定是另一种结局。
众所周知,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不伦瑞克公爵亦非等闲之辈,而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将,因此瓦尔米的撤退必定有它难以明言的理由,这当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当时随从普奥联军出征的法国逃亡贵族眼睁睁看着唾手可得的胜利付之东流,一个个气得咬牙切齿。他们一古脑儿向不伦瑞克公爵身上泼污水,说公爵被法国国民公会收买了,国民公会将法国王室的大批珍宝给了公爵,替公爵偿清了巨额债务。这种解释在有些人看来纯系发泄私愤,全不可信。(www.daowen.com)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普鲁士军队突然撤退是出于整个欧洲战略的通盘考虑。普鲁士原以为只要大军压境,法国就会屈服,想不到遇到了顽强抵抗。如果在瓦尔米与斗志旺盛的法军短兵相接,以后就难以从对法战争的泥潭中脱身了。如此一来,不仅会使普军遭受严重损失,而且很有可能让同普鲁士不那么友好的俄国和奥地利从中渔利,在瓜分波兰等重要问题上置普鲁士于不利地位。故而普军指挥官有意夸大困难,以求解脱。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不过没有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普鲁士当权者当时确有这样的意图,所以还只是一种假说。
值得指出的是,法国大名鼎鼎的剧作家博马合为普鲁士意外撤退一事提供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就在瓦尔米战役前夕,博马舍去找过在《费加罗的婚礼》中扮演男主角的喜剧表演大师费列利。当时费列利不在家,家人说他到凡尔登去了,博马舍觉得十分蹊跷,要知道在普军占领下的凡尔登要塞是无戏可演的。几天后,博马舍再次登门,见到了费列利,可是他矢口否认曾离开过巴黎,而且一向谈锋甚健的费列利回答剧作家的提问时吞吞吐吐,支吾搪塞。生性喜欢遇事弄个水落石出的博马舍对此疑窦丛生,事后他经过一番查访搜寻,发现了瓦尔米硝烟后面一个令人惊讶不置的奥秘。
原来不论瑞克公爵背后站着一个不事声张的指挥官,那就是普鲁士国王腓特列一威廉。他是声名赫赫的腓特烈二世的侄儿,这次随军出征。博马舍说,在瓦尔米战役前夕,腓特列一威廉在凡尔登举办了一次舞会。就在舞兴正浓之际,一位不速之客来到腓特列一威廉身边,国王听他低语几句以后,神色慌张,随陌生人马上离开舞厅。国王来到一间阴森森的房间,忽然看见他那去世多年的叔父腓特烈二世的幽灵出现在他面前,他告诫自己的侄儿:“不再骑马向前进了,你已经被他们出卖了。”腓特列一威廉认为叔父是劝他不要为法国保皇党人火中取栗。于是次日普军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而且一停就是十几天,然后在瓦尔米佯攻一下便班师回国了。博马舍认为腓特烈二世的幽灵就是费利列扮演的。此说固然十分离奇,却也有些道理。腓特列一威廉十分昏庸固执,而且沉湎迷信,崇拜荒唐的“通阴术”,作为一国之主,他竟参加了秘密组织“彩灯会”,传闻还参加了秘密僧团“玫瑰十字会”。人们听出,陌生人对他讲的就是秘密僧团的暗语。对于这们一个愚顽之徒来说,对幽灵的话信以为真也就不足为怪了。
总之,普军在瓦尔米莫名其妙的撤退一事确实令人费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