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文经典: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保护

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文经典:贝叶文化与区域文化遗产保护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传统上传承下来的只有用兰那文书写的经典,很少有泰文或缅甸文的。从泰国较早传入西双版纳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文字还有酸角文,傣语称为“多帕喊”,但是西双版纳数百年来传播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宗派是花园派和红林派与兰那文书写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这三个要素也是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特点。从13世纪初至15世纪都有记载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几次分别传到琅勃拉邦和缅甸景栋再传入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传统上传承下来的只有用兰那文(又译兰纳文)书写的经典,很少有泰文或缅甸文的。从泰国较早传入西双版纳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文字还有酸角文,傣语称为“多帕喊”(to1phăk1kham1),但是西双版纳数百年来传播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宗派是花园派和红林派与兰那文书写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这三个要素也是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特点。

由于佛教经典书写的是兰那文,很多地方将之称为“多坦”(to1thăm4),意为佛经文字,以区别于其他傣文。兰那文是从兰那国13世纪下半叶,孟族建立的哈里奔猜古孟文脱胎出来的。[2]兰那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在弘扬佛教教义的过程中,为了能更为全面地记载和传授佛教教理教义,根据巴利语发音,以兰那文作为主要编写文字刻成佛经,形成兰那佛经文。在几代国王的支持下,完成了巴利三藏和很多佛本生经的兰那文书写。从13世纪初至15世纪都有记载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几次分别传到琅勃拉邦和缅甸景栋再传入西双版纳。[3]斯里兰卡僧团于1095年在清迈城建立了影响巨大的新宗派花园派(Wat Suondok,或ni6ka1ya6son1dэk2)。1530年在清迈城又创立了红林派(Wat Padaeng,或ni6ka1ya6ba2dεη1),相较于旧的宗派也称之为“锡兰新派”,这两个宗派的祖庭至今仍保留着。这个宗派及其经典于1448年传播到现在缅甸的景栋,[4]随后就应该传入西双版纳了。兰那文经典的内容不仅是佛教教义教规,还有天文历法、医药、文学法律法规、谚语、巫术等。兰那文传入西双版纳之后得到广泛使用,书写得到一定的发展,成为有自己特点的傣泐文。有人根据传播区域的不同,划分了三个区,并称呼泰北部使用的为“兰那文”,在景栋一带的为“傣恳文”,在西双版纳的为“傣泐文”。实际上这三种文字是同一种文字,只是在这三个区域的传播使用过程中书写方面有些变化而已。1961年至1963年,西双版纳改进了一种新的字体,称为新傣文,旧体兰那文(佛经文)称为老傣文。(www.daowen.com)

兰那文(老傣文)书写比较灵活,这是其最大的特点,但也由于太灵活容易导致书写出现不规范,随意性太大,无统一的书写规范成了老傣文的缺点。兰那文具体有以下三种规则:一是相连的两个词,如果辅音字母相同而元音不同,可以只用一个辅音字母把元音都合并于这个辅音字母中,就成了一字读两个音即把两个字合并成一字,按这个规律可以把三个字、四个字甚至更多字合并成一个字;二是固定的单体字,书写简单易懂,这种固定字可以用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来解读;三是习惯用的多音字,一般作为符号用于历法和保护咒文、护身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