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音译词规范化策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认知与实践

音译词规范化策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认知与实践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译词的规范就是要确立几条可操作的标准,把不规范的音译词按相应的标准确定下来。针对音译词的不规范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这里所讲的规范化策略主要是为《佛祖巡游记》再版时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贝叶经的再版或翻译提供借鉴。这样就可避免音译时汉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在《佛祖巡游记》中,音译与意译并存的词语可采用意译替换音译的方式进行规范。但《佛祖巡游记》中的大部分音译词无法得知其确切的意义。

音译词规范化策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认知与实践

音译词的规范就是要确立几条可操作的标准,把不规范的音译词按相应的标准确定下来。针对音译词的不规范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这里所讲的规范化策略主要是为《佛祖巡游记》再版时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贝叶经的再版或翻译提供借鉴。

(1)统一音译词的书写形式。傣文属于拼音文字,字形与音节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是表意文字,一个音节往往对应许多汉字。在音译的时候用哪些汉字来对译傣语的相应的音节应当制定一个明确的标准,并且贯穿始终。这样就可避免音译时汉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2)尽量采用意译形式。“除了人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外来概念的以外,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近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2]在贝叶经的翻译中,能意译的词应尽量采用意译。在《佛祖巡游记》中,音译与意译并存的词语可采用意译替换音译的方式进行规范。半音译半意译的如能采用全意译的就采用全意译,不能全意译的就保留半音译半意译的形式。译文中的音译词如果汉语读者会产生理解困难的应尽量采用意译的形式进行替换,实在不能意译的词语,可采用注释的方法进行补充释义。因此,对文本中语义不易理解的音译词的语义探索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许多音译难以理解的词汇,意译后就豁然开朗了,如

以上这些原译文中音译词通过意译后,与汉语中的词对应起来,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但《佛祖巡游记》中的大部分音译词无法得知其确切的意义。如(www.daowen.com)

贝叶经中的音译词大都源于巴利语词,国际上通行的罗马字母巴利文与汉语的对应关系是明确的,只要找出文本中傣文拼写的巴利语词与国际通行的罗马字母巴利语词的对应关系,就可准确地译为汉语的对应词了。这方面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刀世勋1982,张公瑾2003,戴红亮2015、2018),但还是有许多音译词还没得到很好的解释,有待进一步整理研究。

(3)编写贝叶经词典。在傣文贝叶经的整理、翻译、研究过程中,疑难词的释义是最大的困难。如果能够编写一部专门收录傣文贝叶经中疑难词的傣汉双语词典,供研究傣文贝叶经的学者们参考,那是一桩功德无量的事业。在贝叶经中,最难理解的词主要是巴利语借词,应作为词典收录的主要对象,在收录此类词的时候应多方求证其准确的意义,用傣文字母拼写的巴利语借词如何与国际上通行的罗马字母巴利文对应起来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有的词语的对应关系明显,这类词语容易得到合理解释,而有的词语由于用傣文记录巴利语时发生了变异,其释义就有较大困难,需要仔细甄别考证。此外,一些古傣语的词和常用词的特殊用法也应该收录到词典中供人们查阅。实际上,若这样的词典编纂出来了,以上的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喜的是,2015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研究所编写的《傣汉词典》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许多贝叶经翻译中常见的疑难词汇,这对贝叶经译文的校勘再版具有较大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