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进和开创时期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继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重要城市落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共关系管理职能,并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同时,一批直接来自于海外的公关专业人员亦开始了其在中国的职业公关生涯。
随即,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在国内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也开始陆续出现。
知识看板
我国国有企业的第一个公共关系部
1984年8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率先在国有企业中成立了公关部,并且每年拨出其产值的1%作为“信誉投入”的资金,开创了我国企业公关的先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跨国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市场,从而促使一些为其提供长年公关服务的专业公关机构的业务向我国延伸,以致这些专业公关机构亦纷纷抢占中国市场。它们的介入,不仅为我国引入了专业公关的全新概念和操作方式,而且也催生了我国公关专业公司。
知识看板
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的两个第一
1985年,美国著名的国际性公关公司——伟达公关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这是第一家登陆我国的外国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1985年11月,历史悠久并素有世界最大公关机构之称的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又与中国新华通讯社合作,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由此诞生。
(二)适应和发展时期
从1986年到1993年期间,我国的公共关系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87年5月,经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随后带来了全国各省、市成立公关协会的热潮。据统计,到1992年底,全国除西藏等边远省区外,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先后成立了公共关系协会、学会或研究会等行业性组织。公关组织的成立,使原先分散在全国各地而且分门别类的公关职业群体有了一个集中交流和开展协作的中介机构。这些公关职业群体包括:
1.以办报办刊为主的职业公关新闻人员。1993年,全国已有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公共关系专业报刊30余种,这些报刊的编辑、记者为数不少,形成了公关界一支重要的力量。(www.daowen.com)
2.以办学授课为主业的职业公关教学人员。据统计,到1993年底,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以及部分中专、职高和技校等教育单位,都规模不等地开设了公关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山大学等有关高等院校还组建了公共关系专业。全国各种类型的专职教研人员多达数千人,由这些公关教学人员编写并公开出版的公关教材或专业书籍亦达到200多种,在中国公关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3.以公关业务为主业的专业公关人员。据1992年北京、上海两市统计,当时两地的专业公关公司(含类似机构)已达400多家,其从业人员也在万人以上。随着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关部的纷纷建立,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公关从业人员队伍。
1991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它的成立,使中国公关界与国际公关界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迅速而广泛地发展起来,为国内公关界人士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国际公关市场,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公关职业的发展和挖掘公关市场的潜力创造了条件。
知识看板
《公关小姐》引发公关热
1990年,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这部以中国广州大酒店公关部为原型编写的电视连续剧,虽然在表现公关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无可否认,由于其具有直感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在普及公关概念、传播公关意识和推出公关职业等方面起到了相当独特的作用,引发了社会上的公关职业潮。不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乃至某些政府机构,纷纷设立了公关部或相应的职能部门。一时间,公关职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接受面最广的新兴职业之一。
所谓的“适应和发展时期”,实际上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高潮时期,中国公关界社会影响的形成和重要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公共关系”一词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
(二)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
1993年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启动。从1993年至今的几年时间里,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状况出现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我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1986年以来持续升温的社会性公关热潮到1993年前后开始降温。1986年以来陆续开办的规模不等、性质不一的公关公司、公关中心、公关事务所等有一半以上改行或改名,个别的甚至宣告倒闭。一度被视为新潮和时髦的公关职业不再受青睐,一些“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纷纷改行,因为“公关”并没有如他们预想的那样使他们一展抱负,如愿以偿。
公关热潮的降温,实质是“标签公关”的淘汰。这说明,一个机构、一个部门、一个人如果仅仅因为赶时髦而投身于公关行业,而对公关工作的真谛缺乏了解,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状况的出现,对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坏事。因为,公关职业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绝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时尚性职业。我国公关事业的发展经过这一“大浪淘沙”的过程,实是有利无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那些职业公关机构却日趋活跃,呈现出极好的发展态势。以北京、上海为例,星级宾馆设立公关部的几乎达百分之百,而且由于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普遍较高,工作成绩亦十分显著。同时,全国公关公司的总量虽然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海外公关公司抢占中国公关市场的势头却丝毫不减,业务量与日俱增。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作为中国最大专业公关机构的中国环球公关公司,自1992年结束了与美国博雅公关公司8年的合作期后,以发展民族公关业为己任,开始承担起海内外公关市场开拓的重任,并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被众多业内人士传为美谈。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支庞大的职业公关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几乎没有受到社会公关热潮降温的影响,这就是以教学和研究为主业的公关教研人员群体。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许多高等院校的公关课程仍在不断开出,目前文科类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几乎都已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加上电大、职大、函大和自学考试,再加上部分中专、技校、职高,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办学,从事公关专职教研工作的人数已达上万人之多,兼职教学人员的队伍则更为庞大。这支力量的存在,以及他们所培养的学生的日益增加,为中国公关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科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