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游戏特点,《亲子教育万事通》揭秘

学前儿童游戏特点,《亲子教育万事通》揭秘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班儿童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从游戏的形式看,小班儿童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而且,小班儿童在游戏中发生纠纷,也往往是由于争夺玩具或游戏材料而产生的。大班儿童的游戏,有了更大的变化。大班儿童开始能事先计算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中班儿童可以持续做一种游戏达40~50分钟。大班儿童往往在好几天内连续做一种有兴趣的游戏。中班儿童游戏的集体则扩大了。

学前儿童游戏特点,《亲子教育万事通》揭秘

小班儿童的游戏主题更多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一般总是模仿大人的一些动作。当然,小班儿童已经开始不满足于单纯动作的重复,而是力图赋予这些动作以一定的意义。例如,小班儿童已不像婴儿那样只是把匙子放在布娃娃的嘴上,简单地重复喂的动作,而是还力图做出妈妈的样子。在中班儿童的游戏中,经常出现大人的一些劳动和生活内容,例如,反映大人的劳动和家庭生活的“过家家”等游戏。大班儿童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在大班儿童的游戏中,已经可以经常看到反映社会生活、关系的游戏,例如,“公共食堂”、“医院”等游戏。

从游戏的形式看,小班儿童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比如,小班儿童当拿起橡皮管(听诊器)的时候,就说“我是医生”,只是在听诊器这个游戏材料的直接刺激下,儿童才体会着“医生”这个角色的活动,如果没有听诊器,那儿童常常不可能扮演“医生”这个角色。而且,小班儿童在游戏中发生纠纷,也往往是由于争夺玩具或游戏材料而产生的。中班儿童的游戏,情况就不一样了。中班儿童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一般都能从分配角色开始,这就是说,儿童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性。他们已经不像小班儿童那样,只对游戏用具感兴趣,而是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意义和任务。例如,做“开火车”游戏的时候,不是只满足于摇摇手里的红旗,或“呜呜”地学火车叫,而是力图体现开火车过程中各种人物活动的关系。游戏中的纠纷也常常发生在角色的分配上。大班儿童的游戏,有了更大的变化。大班儿童开始能事先计算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如果发生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问题。这时游戏中的纠纷常常是由于执行游戏规则而引起的。(www.daowen.com)

小班儿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转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个游戏,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或最多十几分钟。中班儿童可以持续做一种游戏达40~50分钟。大班儿童往往在好几天内连续做一种有兴趣的游戏。小班儿童的游戏参加的人数很少,大多数喜欢做个人游戏,即便在一起玩,参加人数也是很少的(2~3人)。中班儿童游戏的集体则扩大了。至于大班的游戏,常常是集体性的游戏,而且每一个角色要按游戏的情节和规则行动,从而能使彼此之间的行动更加协调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