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家长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管理自然角、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还小,目前不会,长大了也就自然会了。也不要认为让孩子做事还得指导,甚至一遍不行来两遍反而麻烦,还不如自己做了省心、省事。
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等对孩子来说并非易事,需要大人的密切配合,加以指点。如对年龄小的孩子可帮助他学洗手、洗脸,教他洗手、洗脸的顺序。对大些的孩子叫他们拿着抹布擦拭自己的桌子、椅子,倒倒垃圾。孩子做完事后家长要及时总结劳动的成果,给予鼓励。要增强孩子学习做事的兴趣,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乐趣。
如孩子在学习系鞋带时,可把这个动作编成好听、好唱的儿歌,使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且便于学习。
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www.daowen.com)
在生活过程中,由于不断接触和认识家长的社会活动,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向往的心理,他们很想像家长那样参加各种活动。因此,他们有时会提出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要求。但是,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限,这就使孩子的愿望与实际能力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果是不加理睬或粗暴回绝甚至讥讽,那将会对孩子将来真正从事社会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当孩子看到家长烧饭,闹着要一试身手。这时,家长就可以说:“好,我做大厨师,你做小厨师,咱俩来比比看,谁做的菜好吃。”并给孩子准备一些游戏的材料,一些能替代餐具、炊具的玩具,给他一些菜叶之类的物品,让孩子去模仿、发挥,让他们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孩子通常不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但孩子能完成其中的一些环节,这时就可以让他去做。例如,替家长拿茶杯、拿肥皂、拿衣服、搬凳子等,这些事情是孩子能够做的,就让孩子去帮忙。一来他们可以在劳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来也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家长的劳动,尊重家长的劳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