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之所以显得非常新奇独特,原来是因为他们头脑中的经验相对较少。事实上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头脑中经验的“点线”比成人少,一方面表明了孩子们心理上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的活动带上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色彩。
这种认识应给家长带来这样的启发:当我们试图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训练与培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把我们自己的智力经验教给孩子,其二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智力方式去活动。
我们通常总是选择前面一种教养方式。生活当中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父母在孩子们的面前自我感觉总是不错的,因为我们懂得的东西确实不少,我们觉得有资格也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也掌握这些东西。我们常常会用教训的口吻对孩子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做”,如果孩子出了“错”我们当然会不厌其烦地去纠正他们。孩子在摆弄玩具的时候,我们会很有耐心地让他掌握这种玩具的“玩法”,孩子在涂涂画画的时候我们会教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绘画“常识”,以使他们画出来的东西更像是一件真实的物品。当孩子在得意地讲述他们那些异常荒诞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会时常提醒他们故事发展的“线索”,以使他们掌握口头表达的各种各样的“规则”——一句话,我们试图让他们的小脑袋跟我们的经验丰富的头脑一样去思考问题!
在大部分情况之下,如果把我们成人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则强加给孩子,他们的自由探究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在孩子的智力活动方式的选择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尊重他们。报刊上曾介绍过一位颇有成就的美国小画家,她是个不满10岁的女孩,她被评论界称赞为“具有毕加索的风格和天才”。她从未受到过绘画方面的训练,因为她的母亲担心那些现有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会阻碍她的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她的绘画完全是独特个性的天然的表现。(www.daowen.com)
这样说来,是不是应该放弃在智力活动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呢?我们的态度恰恰是相反的。在引导孩子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但不要过多地强迫他们掌握我们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按照我们已经掌握的方法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本身就已经没有什么创造可言了。许多孩子所受到的早期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在幼年时期让孩子获得大量知识的重要性。问题是,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不等于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人的知识经验都会形成独特的“板块模式”或者叫“定势”,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头脑中解决问题的各种“规则”。它们对于解决一些类似问题来说往往是有效的,但对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来说却常常起着阻碍的作用。有个孩子在吃苹果的时候发现它的核儿的形状像颗五角星,他的爸爸觉得非常惊奇,也非常感慨,因为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苹果也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恐怕很少有人在吃苹果之前,先将它横着切上一刀,而孩子却会这样做!
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不会因为孩子吃苹果的方法太“别扭”而强迫他们学会更加“通常”的方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