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人认为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里是看不见颜色的,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婴儿三四个月时就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相比较下宝宝更喜欢彩色的物体。
婴儿有感色细胞只能说宝宝具备了颜色感觉的生理基础。这种生理基础能否转化为颜色视觉,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如果平时生活中缺乏色彩或色彩很少,就不能使婴儿的颜色视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成人在婴儿的日常生活中要提供丰富的色彩,训练宝宝的颜色感觉,提前和加速其颜色认知能力的发展。颜色感觉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时候都可以进行,但婴儿由于活动空间有限,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色彩,另外宝宝也不会主动去看,这就需要家人经常把有色彩的东西展现在婴儿的眼前,给宝宝较多的颜色刺激。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不同颜色的玩具,最好是成套的彩色玩具,如各种颜色的小球、塑料板和小棒等,以便宝宝可对不同颜色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具体做法是,在婴儿1个月左右的时候,把有颜色的物体悬挂在婴儿胸前上方60~70厘米处,每次一种颜色,每天给宝宝看两次,每次3~5分钟。连续看3~4天后婴儿会产生一种“习惯化”的现象,即对这个每天都出现的物体逐渐习惯了,结果注视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时父母亲可换另一种颜色的物体,婴儿又会重新对物体发生兴趣。通过各种颜色的不断轮换,使宝宝熟悉各种颜色。稍大一点,把几种颜色的玩具同时悬挂在那里,让宝宝对各种颜色进行比较,这样使宝宝早早地能识别颜色,学会说话后,很快就能说出不同的颜色来。平时孩子穿的衣服,使用的被褥、用品等最好也要有不同的颜色。
父母对女孩比较多地让她们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而对男孩可能就会忽略,甚至按传统的看法,男孩不必穿花花绿绿的衣服。这样就造成了在颜色能力方面的早期性别差异,因为男孩接触颜色的机会相对不如女孩。从对婴儿颜色感觉的训练上来看,男孩也应穿色彩丰富的衣服,这样有助于他们对颜色感觉的发展,因为花花绿绿的衣服穿在身上能使他们和女孩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刺激。(www.daowen.com)
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得不到有效训练的孩子,接触颜色较少的孩子,颜色视觉能力就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