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对胎儿进行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胎教是指对胎儿施行超早期教育,现代研究发现,胎儿在子宫内已有听觉、视觉和触觉,能感知外界环境传入子宫内的种种信息,并有一定的记忆力,因而可对胎儿施行超早期教育。广义的胎教还包括孕妇的心理卫生、内外环境乃至衣食住行,要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创造良好条件使胎儿健康生长。
我国是胎教学说的发源地。古人早已强调,妇女妊娠时应平静形体和心态,不出恶言,不听淫声,不视邪色,避免七情等刺激,以保胎儿先天禀赋的充实,以利胎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胎儿每时每刻都依靠胎盘从母亲血液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母亲血液里的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成分的变化也势必影响胎儿的生理活动。一般说来,在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感觉神经,特别是前庭神经发育较早,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经常受到体位改变的刺激所致。胎儿听到母亲的声音会产生安全感,处于祥和安稳状态。胎儿在24周以后对子宫血管的血流声、肠管的咕噜声、外界的嘈杂声、猛烈的关门声都会做出反应,表现为胎动增加。胎儿甚至可以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高和极低频率的声音,低频可抑制胎儿活动,高频可增加胎儿活动。32周时,子宫收缩或受到外界压迫时,胎儿则会猛踢子宫壁进行有力的抵抗,并能够正确地知觉母亲的高兴、激动、不安和悲伤,同时迅速作出不同的反应。人们发现,把婴孩抱在左侧胸前,使之贴近母亲心脏部位,最容易使他安静。其解释就是孩子在未出生前已经听惯了母亲心跳的声音、节律,这种声音带来了温暖、安宁和爱。有人甚至将孩子母亲的心音录成唱片给孩子听,看来这是非常聪明的办法。当然,优美、和谐、轻柔的音乐,也会使这位隐藏在母亲肚子里的欣赏者感到十分愉快。(www.daowen.com)
胎教是通过外界环境、母亲的精神情绪等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或者说是企图通过这些因素促进胎儿体智的良好发育。人们处在恐惧、愤怒、烦躁、悲哀等情绪之下,身体的机能,包括各种激素的分泌都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很大一部分体现为血液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母体的血液来影响胎儿,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阻碍胚胎的分化与发育,因而有可能引起唇裂、腭裂等畸形。孕妇有悲哀、恐惧、愤怒、不安等精神方面的压力,会引起体内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变,降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母亲的健康受到损害,胎儿的营养及发育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导致胎儿流产和早产。母亲血管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子宫出血、胎盘早期剥离等,从而影响胎儿生长,以致胎儿死亡。有人发现,孕妇情绪不佳时,胎动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会增加和延长,说明胎儿窘迫不安。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妇女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实施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的良好发育。
孕妇不妨做一份胎教日记,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起居饮食、天气变化以及休息、娱乐等一一记上,还有胎动开始日期、胎动次数、胎教内容及胎儿反应也要记上,以备检查和科学安排胎教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