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有三只漂亮的灰雀,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公园里的白桦树上。可是有一天却少了一只,列宁在四处寻找灰雀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小男孩,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重点)
3.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难点)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对某一城市说)。
散步: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或锻炼身体的方式)。
婉转:(多义词)①灰雀在树枝上婉转地歌唱。(“婉转”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近义词:动听。反义词:刺耳。词语搭配:歌声婉转。)②姐姐婉转地拒绝了我的提议。(此句中“婉转”指<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近义词:委婉。反义词:直接。词语搭配:婉转拒绝。)
惹人喜爱: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严寒:(气候)极冷。
自言自语:(成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可惜:令人惋惜。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欢蹦乱跳:(成语)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
近义词
经常—常常 发现—发觉 本来—原来
可惜—惋惜 果然—果真 诚实—真诚
反义词
高大—矮小 婉转—刺耳 喜爱—讨厌
仰望—俯视 严寒—酷暑 诚实—虚伪
①有一年冬天,列宁(níng)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句解:(伏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每天”为下文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埋下了伏笔。]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xiōng)脯(pú)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wǎn)转地歌唱,非常惹(ré)人喜爱。[句解:(拟人)“婉转地歌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yǎng)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zhā)和谷粒。[句解:“每次”“都要”“经常”三个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之深。]
第一部分(①):写列宁十分喜欢灰雀。
②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句解:交代故事的起因。]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句解:“找遍”说明列宁对灰雀很担心,进一步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③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④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句解:(语言描写、省略号)从小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省略号表示说话吞吞吐吐。]
⑤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huò)者(zhě)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句解:(语言描写)列宁担心灰雀的安危,心里着急,“它怕冷”流露出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⑥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句解:(心理描写)“想告诉”“不敢讲”表现了男孩的矛盾心理。列宁的话让男孩产生内疚之情,因此“想告诉”列宁灰雀的下落;但他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所以“不敢讲”。]
⑦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xī)再也飞不回来了。”[句解:列宁表面上是自言自语,实际上是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来感染小男孩,使他改正错误,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以及对男孩的尊重与爱护。]
⑧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句解: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这个“看看”表明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会”“一定会”表现了男孩改正错误的决心。]
⑨列宁问:“会飞回来?”[句解:这句话表明了列宁喜出望外的心情。]
⑩“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句解:“一定”“肯定”说明了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
第二部分(②~⑩):写列宁见不到灰雀非常着急、担心和惋惜,小男孩从列宁的话语中受到教育,决心改正错误。
⑪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句解:“果然”表明男孩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句解:“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www.daowen.com)
⑫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⑬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chéng)实的。
第三部分(⑪~⑬):灰雀回来了,写出男孩的诚实守信。
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爱护孩子的高尚情操和男孩诚实天真的美好品质。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爱护小鸟,同时也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写法点拨 通过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反映性格
这篇课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男孩的语言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灰雀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要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进行描写;人物的语言要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相符;要提炼、精选富有个性的语言,恰当表现人物特征;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这样会使人物语言更加生动逼真。
运用示例
二十一岁的老师解开衣襟,把十岁的孩子搂在身旁,在绵绵细雨中,送孩子回家。“老师,您的伞呢?”“前些天,被一个外地的兽医借走了。”“您一会儿回家,衣服要湿透了……”“这雨不大……”(语言描写表现出学生对老师的关心)
模仿秀
本文对话较多,可以分角色朗读。列宁的话要读出喜爱、焦急、担心、惋惜的语气;男孩的话要读出从支吾到肯定的语气变化,语速由慢逐渐趋于平稳自然。列宁的声音要成熟稳重,语气亲切,语调平静,节奏富有变化。男孩的声音要天真稚嫩,表情语言由不自然、胆怯、坚定等构成。
2.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思路提示: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分析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比如刚开始两人都不确定自己怀疑的事情是否是对方做的,所以在对话时心里都有顾虑。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两人渐渐了解了对方的用心,渐渐敞开心扉,打开心结,让事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3.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名师点拨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灰雀的?
作者是从胸脯的颜色、动作、叫声三方面来描写灰雀的:胸脯的颜色……粉红、深红;动作……来回跳动;叫声——婉转。
2.通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列宁对灰雀十分喜爱的重点词句,好好体会一下。
列宁的言语和行动都表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第①段: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第②段: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很着急,很担心。
第⑤段和第⑦段: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从“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
3.从课文的哪然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rě)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时,列宁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只不会说话,也不懂得人话的鸟儿。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个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4.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孩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列宁是一个爱护小动物,更懂得尊重和爱护孩子的人。小男孩是一个明辨是非、知错就改、诚实守信、天真可爱的好孩子。
5.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列宁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